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緣深緣淺總是緣(張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緣深緣淺總是緣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緣深緣淺總是緣》中國當代作家張翔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緣深緣淺總是緣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重生,或者再生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至於永生的奢望,比呂祖「點石成金」的傳說還要虛幻,比空中起樓閣還要荒唐,比死後的虛無還要恐怖。

生命的有限性與宇宙的無限性相比,微乎其微,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在茫茫人海中,每個人都是小小的分子,有與無,無足輕重。在社會關係的鏈條中,每一節對另一節、對於整體,都是不可或缺的。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偶然或者必然地遇到一些人:有的,會與你擦肩而過;有的,只與你相伴一時;有的,則與你廝守一生。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和你一生也不能謀面,更遑論相見相識相愛?無論是一生不得相見,是瞬間的偶遇,是短暫的陪伴,是終生的相守,還是心交神交--在往昔,相當困難和少見;在網絡與信息時代的今天,已經變得相當普遍,即使不能面對面相見,通過電話、微信、視頻也可謀面。如此種種情形,都與緣分相關。因此,也就形成了有緣無緣、緣深緣淺的說法。一生不能相見,且沒有心交和神交事實的絕大多數人,對我們而言,就可以被認定是無緣分的。

緣分,對當事人雙方是互向的,其中,沒有任何的功利成份。它,在友誼上表現為真誠,在親情上表現為豁達,在愛情上表現為清純。包含利益的社會關係與緣分無關,如果非要把相互利用的社會關係牽強附會地與緣分混為一譚,便是對神聖緣分的褻瀆。

緣分,這個生活中歷久彌新的普適性語詞,之所以家喻戶曉、婦幼皆知,就在於它的朦朧和神秘。沒有無緣無故的緣與分。

緣分,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說不清,道不明。能夠相識的,卻未必相知;能夠相知的,卻未必可以相守;今天擁有的緣分,未必是明天擁有的;現在保持的緣分,並不代表可以永久保持。緣分,如果已經說清道明,就無須贅言。對際遇的感懷,對人生問題的思考,鬼使神差般要我來湊湊熱鬧,興之所至,以隨心順性自娛。不糾結於是非,不在乎對錯,妄自言欲言,純屬管窺之見,無論偏頗膚淺,還是刻薄犀利,就事論事,無傷大雅。

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萬年修得共屋檐。五百次回眸的執着才換來今生的的擦肩而過,是千年不變的守候才有了今生的默默相伴。可見人與人之間的緣分與前世修煉的密度、長度,與今生的努力程度有密不可分的聯繫。經過對人與人之間存在關係的分析,如果要用緣分來劃分,我認為,看似繁複龐雜的人間緣分,可以簡單歸納為三種:親緣,情緣,友緣。除了以血緣為紐帶的親緣,其餘兩種緣分,都是以感情為紐帶,聯繫在一起的。

親緣,猶如一首清麗的小詩,讀着動心,想着舒心,品着甜心;情緣,猶如絲絲小雨,浸淫着醇香的瓊漿玉液,是無與倫比的風景,讓人纏綿、留連、陶醉;友緣,猶如縷縷清風,送來淡淡清香,給人溫馨。

無論哪種緣分,既需要上蒼的恩賜,也需要人為的經營,都來之不易,需要用感恩的心善待和珍惜。

緣聚緣散,緣來緣去,是任何人無法抗拒的事實;緣深緣淺,緣近緣遠,也不是人的主觀意志所能決定的。有緣無緣,緣短緣長,世俗通常認為是前世修為的結果。而每個人對於前世的所作所為,由於在轉世輪迴時的一碗「孟婆湯」,徹底失去記憶。是心理的補償機制導致一種籠統的認識:人的命運,包括緣分,在冥冥之中,早已註定。

佛經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

今生的生活現實是前世作為帶來的,來生的生活幻像是今生的作為造成的。由於漢民族普遍沒有宗教情結與宗教信仰,自然拒不相信基督教的「末日審判」與佛教的六道輪迴,我以為,把今生的善行善舉當作心安無憾的緣由,本身就是一種可貴的修煉。我贊同崔永元的看法:作惡之可怕/不在於被人發現/而在於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於別人誇讚/而在於自己之安詳。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為什麼呢?因為欲求過於強烈。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也沒有滿足的時候。有人說,人的基本現狀是「求之不得,得之不求」。摘不到的星星,是最閃亮的;錯過的電影,是最好看的;失去的情人,是最美麗的。其實,無論失去,還是得到,都是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交錯碰撞融合的必然結果,很難發生改變。得到,不狂喜;失去,不悲泣。緣來時坦然接受,緣去時也不刻意強留。儘管情會散,愛在變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如果以愛開始,就應該懂得不去傷害。執着,既可以成就輝煌,也可以導致毀滅。一念之差,結果迥然。人生需要一份飄逸灑脫,緣分,也需要一份從容淡定。

緣分,是生活的依靠,是精神的寄託。所有的緣分,給我們不一樣的溫暖與情感慰藉。珍惜善待有緣人,珍惜善待美好的生活,就是珍惜善待僅有一次的生命,就是珍惜善待我們自己。[1]

作者簡介

張翔,1987年寶雞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