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識11-20首(趙光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緣識11-20首(趙光義) |
作品名稱:緣識11-20首(趙光義)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趙光義 |
緣識11-20首(趙光義)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趙光義的作品之一。
趙光義(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1]
正文
十一
巔峰一望水深潭,誰解緣情語話堪。 暗室自開明日月,道心奇異老山菴。 研窮妙理真消息,誡忌先賢讓不貪。 稽古尚為今法則,愚蒙太甚苦惔惔。
十二
中秋夜,圓轉魄, 東升慢上露先濕。起清風, 明似雪,薄衣階下寒泉滴。 隨且情,何豁達, 五音罷去無蹤跡。星稀斗暗一寬窄, 桂華望處誰不惜。
十三
耳根唯願常清靜,更得四時風雨順。 開得眼來一切心,盡為好事善相近。
十四
二月寒食經新雨,開花綻柳人無語。 近水溪邊嫩枝條,攀折悠颺還似舞。 車騎園林看不若,村笛歌聲更互作。 光陰番次不因循,民安萬歲家家樂。
十五
凡愚不取自逍遙,其奈心如似火燒。 虛過光陰還似夢,隨緣盡向暗中銷。
十六
非人口似瀉汾河,此輩塵中有甚多。 心恨貌恭無定止,舌夸端正亂乖訛。 為官善政身榮祿,利劍休教石上磨。 立待滿盈船陷水,惡風從被海神拖。
十七
逢春便見野花親,往覆閒忙舊路塵。 輪走蹄輕多少意,世途常似夢中人。
十八
逢春總有看花情,時節心迷不可輕。 但只追游貪聚樂,幾人頂戴愧三清。
十九
鳳皇燕雀不同群,非類宜然信有聞。 好景銷磨還爾夢,方知虛庭似浮雲。 閒吟比喻明如日,雅道留情舊曲墳。 堪與言論誰是識,舜琴惠愛皷南薰。
二十
浮生好道勿虛忙,煉藥修行事久長。 輕舉不由他假借,一登清境入仙鄉。[2]
作者簡介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趙光義繼位。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
趙光義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去世,廟號太宗,諡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3]
歷代評價
《宋史》: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陳洪進、錢俶相繼納土。未幾,取太原,伐契丹,繼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災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亂。其故何也?帝以慈儉為寶,服浣濯之衣,毀奇巧之器,卻女樂之獻,悟畋游之非。絕遠物,抑符瑞,閔農事,考治功。講學以求多聞,不罪狂悖以勸諫士,哀矜惻怛,勤以自勵,日晏忘食。至於欲自焚以答天譴,欲盡除天下之賦以紓民力,卒有五兵不試、禾稼薦登之效。是以青、齊耆耋之叟,願率子弟治道請登禪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帝之謂乎?故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焉。[4]
參考資料
- ↑ 趙光義 漢程網
- ↑ 「趙光義」詩詞全集 緣識11-20首(趙光義) 詩詞名句網
- ↑ 趙光義簡介 國學薈網
- ↑ 宋史 卷五 本紀第五 國學導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