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纓冠蜂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纓冠蜂鳥(學名:Lophornis ornatus)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蜂鳥之一,體長僅6.6厘米,重約2.3克。背部銅綠色,額及下體綠色。臀部具白色條紋,飛行時尤顯。纓冠蜂鳥的紅褐色冠羽呈火炬狀,不算長,非常醒目。冠羽與臉頰突起的橙色或紅色的纓羽為該鳥主要特徵,纓羽在陽光照射下呈現金屬光澤。 分布於南美洲中北部。纓冠蜂鳥以各種花的花蜜為食,偶爾捕食小型無脊椎動物。不懼生人,易於接近。在枝上經常做出一些憨態可笑的動作,是人們非常喜歡的一種蜂鳥。[1]

繁殖方式

獨棲性鳥種,繁殖期配對。雄鳥在雌鳥前以「U」形飛翔求偶。交尾後,雄鳥立刻飛離。雄鳥不參與選址營巢和撫育後代。 雌鳥單獨營巢,巢由植物纖維編制而成,呈杯狀,外飾以青苔作偽裝。整個鳥巢被置於隱秘的灌叢或小喬木上(距地約2米的枝叉上)。墊窩材料通常是較柔軟的植物纖維、動物毛髮和羽絨,並用蜘蛛絲和其他粘着材料進行結構強化,給鳥巢以兩倍伸縮的彈性,為雛鳥將來的成長留夠空間。 平均每窩產卵1~3枚(通常2枚),卵白色。由雌鳥單獨孵卵,孵卵期13~14天。雄鳥負責巢域警戒。剛孵出的雛鳥眼未開啟,無法活動,由雌鳥照顧飲食(食物主要為半消化的昆蟲,因為花蜜無法為雛鳥提供足夠的蛋白質),雌鳥用長嘴將食物餵入雛鳥的喉嚨,這樣食物可直接落進它們的胃裡。 同其他蜂鳥的情況類似,雛鳥僅由親鳥撫育1~2周,隨後被遺棄在巢中,小傢伙們甚至要單獨熬過約12天的寒夜。雛鳥出生19~20天後羽毛豐滿,可離巢活動。[2]

形態特徵

雄鳥嘴喙短直呈紅色,先端黑色。頸側有幾簇深褐色或橙色的羽毛呈放射狀外延,上具黑色點斑。羽冠深褐色或橙色。背部銅綠色,腰、脅有白色紋帶。額及羽下綠色。尾羽紅褐色,具金屬光澤。 雌鳥頸側無深褐色或橙色的飾羽,也無羽冠,該部分全為綠色。羽下紅褐色。腹部顏色偏淡。尾銅綠色,且雜有暗淡斑紋,尾端白色。 雄性幼鳥類似雌鳥,但喉部白色,有暗斑。腰白色;額微紅。接近成熟期的幼鳥頸部有細微羽纓。 成鳥平均體長6.6~8cm(包括尾長);重約2.3g。

棲息環境

棲息於潮濕森林的邊緣、灌木叢和熱帶稀樹草原以及花園、種植園等人工耕種區。常見於空曠的野外。

生活習性

纓冠蜂鳥主要以樹木、草本植物、灌木和附生植物上所開的各種色彩鮮艷、有香味花朵的花蜜為食。青睞高糖量的花蜜,能在某區域挑選出含高能量的花朵並專門守護。它們尾巴上翹着懸停半空,伸展如吸管一般的長舌頭采啄花蜜,每秒舔食多達13次。採食期間,偶爾會弔在花上。 會拜訪當地提供糖水的蜂鳥餵食器,懸停或棲立在水槽或噴水器的邊緣,啜飲裡面的糖水。纓冠蜂鳥也捕食小型蜘蛛和昆蟲,以保證足夠的蛋白質供應,特別在育雛期,此類蛋白質可確保幼鳥的正常生長。通常突襲飛行中昆蟲,而停駐枝葉間或受困蜘蛛網的也不能倖免。築巢期的雌鳥,每天捕捉昆蟲多達2,000隻。 雄鳥圈定捕食區域,闖入領地的其他雄性和大型昆蟲(比如大黃蜂、天蛾等)都會被驅離。它們通過空中飛行和威嚇行為保護自己的領地。 該鳥在原產地作局部和季節性的遷徙。

分布範圍

原產地:巴西、法屬圭亞那、圭亞那、蘇里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委內瑞拉。 繁殖地分布於委內瑞拉東部、特立尼達島、圭亞那地區和巴西北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