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羅徵啟,1934年出生,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1960年代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1980年代任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現任深圳市清華苑建築與規劃設計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

羅徵啟
出生 1934
  中國 廣東 番禺
國籍 中國

目錄

清華經歷

 
1980年高校運動會清華代表隊合影,第一排右一為羅徵啟 原圖鏈接

1951年,17歲的羅徵啟考入清華大學建築系。清華大學建築系是1946年創建的。當時,西南聯大從昆明遷回北方,時任中國營造學社法式部主任的梁思成回到母校創辦了建築系。上學期間,最讓羅先生記憶猶新的是梁先生為學生講授《建築概論》、《建築歷史》等課程時的盛況。當時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每周都要給學生上一兩次課,而每次梁先生上課時,都是滿滿一大教室的學生。每到星期四的下午,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就會邀請一些老師和高年級學生,到自己的家裡舉行類似於學術沙龍的活動,大家往往是天南地北什麼都談,或者對某個問題、某種現象進行討論,氣氛很活躍。這時,林徽因先生就會親自煮咖啡或者買一些小點心來招待大家。

羅徵啟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那時梁思成已經受到批判,但仍是清華建築系主任。1963年的「四清」運動時,在學校黨委宣傳部工作的羅徵啟被派去聽梁思成的課。這實際是一種「檢查」,而羅徵啟則覺得這是一個聽梁先生課的好機會,為此,羅先生「補」了很多梁思成的課。梁思成講課生動幽默,妙語如珠。「我們搞建築,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間裡,造成無限的幻覺。」「建築師很幸運,因為可以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美;建築師也很痛苦,因為也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丑。所以,我建議大家多創造點美。」……這些話一直銘記在羅徵啟心裡。

在梁思成先生門下求學以及多年與之共事,耳濡目染,羅先生覺得從梁先生身上學到的,更多是一種追求。羅徵啟說:「解放前梁先生為保護北京的古建築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解放後他卻因為保護北京的古建築免遭拆除而受到大批判。他可以寫信讓日本奈良的古建築保存下來,卻無法保護北京的古建築,他心裡的難過和失落可想而知。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更多的時候心裡仍是樂觀的,處之泰然。這一點我覺得最應該學他。」

羅徵啟在清華大學學習和工作了將近40年。1983年,時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的羅徵啟奉調籌建深圳大學。從此,他也帶着梁思成、林徽因等先生求學、為人之風落戶深圳。

籌建深大

 
(中)與83級畢業生合影 原圖鏈接

「不敢競爭的人,不敢把我們學校、把自己培養成第一流的學校、第一流的人才的人,不要到深圳大學來!」這是1987年,在深圳大學開學典禮上,校長羅徵啟對新生們講的一句話 [1]。在這篇至今仍讓深大學子熱血澎湃的演講稿中,羅徵啟說道,深大是一個新的學校,在教學質量上、在學習氛圍上,要向老學校學習,但在競爭力方面要爭取第一流,「這樣,我們的學生出來才有希望。這樣,在我們國家1061所高校中間,我們才能夠立起來,我們才能爭取不是立在第二流、第三流,而是第一流。」羅徵啟當年這番話絕非「不自量力」,也不是「口出狂言」,當時的深大雖然才成立幾年,卻已聲名鵲起、名師雲集,學校所作的一系列創新和改革,甚至比當下內地的很多大學都要超前。

深圳大學一直引以為傲的,是其建立時的深圳速度。1983年初深圳提出建立深大的想法,5月份就得到國務院正式批准,6-7月籌備招生。1983年8月,還是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的羅徵啟受邀來到深圳,「那時候第一批學生已經錄取完了,但不僅學校沒有建起來,連領導班子都還沒有。」當年9月27日他主持深大的成立大會和開學典禮,大會還是在深圳戲院開,學生們上課借用的是電大的教室。

1984年1月,鄧小平到蛇口視察途中,時任深圳市委書記、市長梁湘指着南山后海灣一片空地對他說,「我們將在這裡建深圳大學,今年秋就在這裡上課。」鄧小平當時沒有多加評論。但回到北京,他跟人說,深圳要用幾個月的時間建一座大學,這就是「深圳速度」。這些話傳到梁湘那,把他嚇了一跳。「他跑到深大的建築工地,把所有的包工頭都叫過來,要求所有機器都要開動,並把最好的人都調過來,一天24小時不停施工,三班倒。」

當時梁湘有一個很有名的言論,「當掉褲子也要把深大建起來」。羅徵啟說,這不是空喊口號。那時市財政收入每年僅1億多元,深圳市政府卻毅然計劃撥款5000萬元建設深大。為了迅速將深大建起來,梁湘甚至將「批戶口」的大權都交給了羅徵啟。當時到深圳大學來的戶口只要由他簽字,送公安局備案就可以,以至大量的人求他幫忙,最後羅徵啟又主動把權交回去了。

得深圳改革之風氣與銳氣,當時的深大進行了一系列讓人「瞠目結舌」的改革,比如取消畢業包分配,讓學生自主擇業;在學校成立「學生智囊團」,直接參與學校高層決策;將學校大部分崗位騰出來給學生做兼職,學校管理人員聘請的都是學生秘書,校長的6名秘書就都是學生等。而最具爆炸性的改革,莫過於深大在1984年11月19日成立的由學生管理的「深大實驗銀行」,由學生給老師們發工資;1985年1月,深大還開設全國第一個「學生法庭」,對違紀違規同學的處理進行「裁決」。

改革感悟

從今天看來,深大當年的改革,有積極科學的嘗試,也有過於超前的探索,但當時這種從上到下、從官方到民間一致的改革之風,卻讓人感佩。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主政廣東不久,即重提「殺出一條血路」的特區精神,讓人想起了深圳特區的開路先鋒梁湘和袁庚。1934年出生的羅徵啟,對梁湘也是尊崇備至。羅徵啟說,現在還有很多人找他去辦學校、企業,但都被他回絕了,「我說現在不行了,就算你給我的是空地,我也做不了,因為沒有梁湘那樣的領導了。」

羅徵啟認為,主政者的魄力和膽識,對於一個地方的改革至關重要。現在的改革,無論是社會上的還是學校里的,都面臨着太多利益集團的阻力,大家考慮更多的是自己的「官位」,而不是為了改革事業敢於衝鋒陷陣。

「以前我們大學偷偷做了很多改革,因為各種政策條框的約束,沒法獲批。但其實有些省里和市裡的領導是知道的,還有領導直接拍胸口說,沒問題,儘管做,有問題我來承擔責任。你說現在上哪找這樣的領導?」羅徵啟反問道。

多才多藝

羅徵啟曾經是清華大學文藝社團樂隊的首席小提琴手。

原四通公司總經理萬潤南在《清華歲月》中回憶過一段往事 [2]:「一九六六年一月十七日,我在清華文藝社團被吸納為「偉光正」的一員,介紹人是羅徵啟和印甫盛。按規定,介紹人要同新成員談一次話。老羅約我到他的宿舍,在荷花池畔。我心裡懷有好奇,不知道他要跟我講甚麼樣的共產主義大道理。也有點忐忑,因為他是太上領導。

走進荷花池教工宿舍,首先是驚訝過道里的亂。那時候清華的教工宿舍,走廊里擁擠雜亂,每家的廚房就在走道里。進了門,就整齊多了。他招呼我坐下。我緊張得憋紅了的臉。他微笑了一下,給了我一個完全意想不到的提議:「萬潤南,想不想聽莫扎特?」

我驚訝得無言以對。他放了一張唱片,當作樂隊的伴奏,然後拉起了小提琴。我對音樂完全是外行,但會用心去感受。羅徵啟的音樂素養和嫻熟的技巧絕對一流。那一天,他沒有告訴我甚麼是共產主義,但卻給我啟蒙了莫扎特:在莊嚴的前奏之後,很快就進入優美的輕快;然後是優雅的空靈,一腔柔情的傾訴;從層層……的齊奏,到活潑跳躍的迴旋;從深情悠揚的柔板,到激情緊湊的快板……

我完全放鬆了,傾聽着從小提琴琴弦上流淌出來的莫扎特,開始打量眼前這個不同凡響的黨官。羅徵啟的側影像拜倫,帥得有點洋氣。後來讀到章詒和從上海資本家大小姐那裡批發來的審美標準,才懂得那是真漂亮。雙目清澈而明亮,老羅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貴族氣。我總覺得他像一個人,像老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中的那個安德烈王爵。」

視頻

羅徵啟老師與梁鴻文老師談深大校園規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