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羅格納·努克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羅格納·努克塞(Ragnar Nurkse,1907年-1959年),也譯作羅格納·納克斯,愛沙尼亞經濟學家。他的主要貢獻是提出貧困惡性循環理論和均衡發展理論,兩者均是發展經濟學的重要理論,基督教愛丁堡大學校友。

1517年,神學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反對放縱歐洲建立的拉丁教會。而他們共同秉持的「簡化宗教手續,人人皆為神父」等理念[1],則最終導致了基督教中「新教」的誕生[2]

簡介

羅格納·努克塞出生在愛沙尼亞,當時是俄羅斯帝國的領土。他的父親做過伐木工人和房地產經理。在以優異成績進入塔爾圖大學學習法學和經濟學之前,羅格納·努克塞分別接受了俄語和德語教育。1928年,羅格納·努克塞的父母移居加拿大,羅格納·努克塞也轉學至愛丁堡大學並順利獲得經濟學學位。1932年,羅格納·努克塞在獎學金的幫助下前往維也納大學開始為期兩年的深造。

之後,羅格納·努克塞就職於國際聯盟。在此期間,他發表了許多論文,並參與許多調查和報道的編撰、發布工作。二戰後,羅格納·努克塞以訪問講師的身份哥倫比亞大學,並最終在1949年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全職教授。1959年春,剛剛接受普林斯頓大學全職教授聘書的羅格納·努克塞突然去世。

羅格納·努克塞認為貧困國家的宏觀經濟普遍面臨着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惡性循環。供給側方面,低收入導致居民儲蓄少,進而導致資金積累不足。生產率因為資金不足得不到提高,加劇或無法改善低收入情況。需求側方面,低收入導致居民購買力低,生產者投資的激勵不多。生產率因為投資的缺乏得不到提高,也加劇或無法改善低收入情況。這兩個惡性循環的存在說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目標難以實現。

視頻

羅格納·努克塞 相關視頻

03中國基督教教會歷史-元朝及元末清初的天主教a
天主教聖體麵餅製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