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獨尊儒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罢黜百家)
前往: 導覽搜尋

獨尊儒術,全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指在政權和國家上層建築中在表面上全面用儒家思想,潤飾實質上為法家運作的統治機器。

該名詞源於1916年2月15日,易白沙在《青年雜誌》卷1第六號上發表的《孔子評議》上,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利用孔子為傀儡,壟斷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1]

背景

春秋戰國時,各國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策略方針,以法家為盛。各國紛紛啟用法家人物變法改革。漢朝建立後,原戰國各學派思想逐漸恢復,尤以儒家及道家兩派為盛。漢朝初期各君主主要奉行「與民休息,無為而治」的黃老之術[2],尊重道家思想,惟七國之亂平定後,漢朝中央政府權威空前強大,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急切需要大一統的思想標準。但是隨着國家的發展,到漢武帝時,日益需要完整及深厚的哲學思想來維護政權的權威。由於當時的學者還是各尊各道,無統一的思想。漢武帝即位後,權臣衛綰、田蚡和竇嬰等主張尊崇儒術,貶抑法家,同主張道家無為思想的竇太后展開政治鬥爭,建元二年(前139年),竇太后一度得勝。建元六年(前135年),竇太后去世,支持儒家的官員重新得勢。

內容

漢武帝於元光元年(前134年)徵召天下著名儒生入長安策問。其中著名儒生董仲舒提出《天人三策》:「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班固於《漢書》《武帝紀》贊曰:「孝武之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藝。」,《漢書》中武帝未置可否,不過武帝頗好方術, 但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的情況有很大的改善,在全國的思想及仕進上慢慢開始採用儒家思想的觀點。此後,漢武帝大量任用儒生為官,同時張湯和杜周等人主張以《春秋》決獄,逐漸使通曉儒家經典成為為官為吏的必要條件之一,儒家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但是,漢武帝尊崇的儒術同孔子的思想出現了很大的區別,該時期的儒術成為了以原儒家思想為主體,大量吸納其他諸子百家思想的一種新的思想體系,後來的史學家稱之為獨尊儒術。

影響

漢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政策,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與主導地位,使得專制「大一統」的思想作為一種主流意識形態成為定型,而作為一種成熟的制度亦同樣成為定型。從此以後,在學術和仕進上,儒家被定為一尊,統治中國達兩千年之久。

視頻

獨尊儒術 相關視頻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紀錄片漢武大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