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羊群心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羊群心理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名詞解釋

英文名稱從眾效應:Herd effect 從眾效應(conformity):從眾效應是指人們自覺不自覺地以多數人的意見為準則,作出判斷、形成印象的心理變化過程

這是指作為受眾群體中的個體在信息接受中所採取的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為的對策傾向。從眾是合乎人們心意和受歡迎的。不從眾不僅不受歡迎,還會引起災禍。例如,車流滾滾的道路上,一位反道行駛的汽車司機;彈雨紛飛的戰場上,一名偏離集體、誤入敵區的戰士;萬眾屏氣靜觀的劇場裡,一個觀眾突然歇斯底里的大聲喊叫……公眾幾乎都討厭越軌者,甚至會對他群起而攻之。

一是受眾對已經有了定論的職業傳播者和信息作品,幾乎沒有人會再提相反的意見;

二是從眾能夠規範人們接受行為的模式,使之成為一種接受習慣;

三是某種一致性的群體行為能夠形成接受「流行」,如「流行歌曲」、「流行音樂」、「新書熱」等;

四是會對那些真正富有獨創意義的信息作品加以拒絕,從而挫傷少數傳播者探討真理的積極性;

五是多少抑制了受傳者理解信息的個人主觀能動性。因此,從眾效應也是優點與缺點並存、有利與不利同在。

從眾效應作為一個心理學概念,是指個體在真實的或臆想的群體壓力下,在認知上或行動上以多數人或權威人物的行為為準則,進而在行為上努力與之趨向一致的現象。從眾效應既包括思想上的從眾,又包括行為上的從眾。從眾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從眾效應本身並無好壞之分,其作用取決於在什麼問題及場合上產生從眾行為,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具有積極作用的從眾正效應;

二是具有消極作用的從眾負效應。

積極的從眾效應可以互相激勵情緒,做出勇敢之舉,有利於建立良好的社會氛圍並使個體達到心理平衡,反之亦然。

通常從眾行為的結果有三種可能性:一是積極的一致性;二是消極的一致性,三是無異議的一致性。

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引導或施加的壓力),會懷疑並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朝着與群體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隨大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