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羊角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羊角參

中文名稱:羊角參

別稱:甘肅黃精、臭兒參、野白芨

科:五加科

目:傘形目

羊角參是一味傳統中藥,別名甘肅黃精、臭兒參、野白芨。性甘,味平。有滋補肝腎,養陰生津之功效。

信息

界:植物界

綱:木蘭綱

亞門:有管有胚植物

門:被子植物門

亞綱:薔薇亞綱

味:甘,平

用法用量:3~5錢。水煎或泡酒服

形態特徵

1.輪葉黃精 多年生草本,莖高40-80cm。根莖的節間長2-3cm,一頭粗,一頭較細,粗的一頭有短分枝,少有根莖為連珠狀。葉通常為3葉輪生;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或條形,長6-10cm,寬2-3cm,先端尖至漸尖。花單朵或2-4朵成花序,腋生;花梗長3-10mm,俯垂;花被合生成筒狀,全長8-12mm,裂片6,長2-3mm,淡黃色或淡紫色;雄蕊6,花絲極短;子房3室,長約3mm,具約等長花柱。漿果近球形,直徑6-9mm,熟時紅色,具種子6-12顆。花期5-6月,果期8-9月。

2.新疆黃精 多年生草本,莖高40-80cm。根狀莖細圓柱形,粗細大致均勻,直徑3-5mm,「節間」長3-5cm。葉大部分3-4枚輪生;葉片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7-12cm,寬9-16mm,先端尖。花腋生,總花梗平展或俯垂,花梗長1-4mm;花被合生成筒狀,全長10-12mm,裂片6,長1.5-2mm,淡紫色,雄蕊6,花絲極短;子房3室,長約2mm,花柱與子房近等長。漿果近球形,直徑7-11mm,具種子2-7顆。花期5月,果期10月。[1]

生態環境

1.輪葉黃精生於海拔2100-4000m的林下或山坡草地。2.新疆黃精生於海拔1400-1900m的山坡陰地。

資源分布

1.輪葉黃精分布於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2.新疆黃精分布於陝西、新疆。

藥用價值

一、

拼音Yánɡ Jiǎo Shēn

別名臭兒參、野白芨

來源百合科黃精屬植物甘肅黃精Polygonatum kansuense Maxim.,以根狀莖入藥。夏秋採收,洗淨曬乾,放置回潤,切片曬乾。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滋補肝腎,養陰生津。用於神經衰弱,高血壓病,頭痛,咽喉痛,消渴,口乾舌燥。

用法用量3~5錢。水煎或泡酒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2]

二、

【出處】《陝西中草藥

【拼音名】Yánɡ Jiǎo Shēn

【別名】臭兒參(《陝西中草藥》)。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甘肅黃精或玫瑰紅黃精的根莖。夏、秋間採挖,去鬚根,洗淨,以開水燙後曬乾。

【原形態】

甘肅黃精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莖下部增厚,上部漸狹,如羊角狀。莖由根莖先端生出,莖上部具葉。葉常3片輪生,無柄,線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側脈上生乳突狀短刺毛。花腋生,花被鍾狀,裂片6,紫堇色,具深紫色斑點;雄蕊6;子房上位,3室,每室有胚珠2~6顆。漿果紅色,球形,徑約5毫米。

生於高山林下。分布陝西。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玫瑰紅黃精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莖細長,每節有分枝。莖直立。幼時葉多互生,成長後常3葉輪生;披針形,長3~7厘米,寬7~10毫米,全緣,先端不捲曲,葉背脈上被白色茸毛。花腋生,花梗長約7毫米,下垂;花被鍾狀,裂片6;雄蕊6,着生在花被管中部;子房上位,三棱形,花柱長,柱頭3裂。漿果球形。花期夏季。

分布新疆、陝西等地。

【性狀】乾燥根莖具節,常自節處分段,每段呈角狀分歧,表面黃白色,有明顯縱皺紋與大小不等的莖痕及根痕,常附以少數鬚根。質較軟,斷面淡黃白色。氣無,味微苦。

【性味】《陝西中草藥》:"味甘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①《陝西中草藥》:"平肝熄風,養陰明目,清熱涼血。治頭痛目疾,咽喉痛,高血壓症,癇症,癤癰。"

②《陝甘寧青中草藥選》:"補脾潤肺,生津。治肺結核,病後虛弱,口渴,神經衰弱,肝陽頭痛,食欲不振,腰腿酸軟,糖尿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研末或浸酒。

【附方】治高血壓症:羊角參二兩,手兒參、太白黃精,茱芩草各三錢。共為細粉,每次二錢,日服二至三次。(《陝西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3]

參考資料

  1. 羊角參,中醫世家
  2. 羊角參,中醫世家
  3. 羊角參,中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