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美國胡佛水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美國胡佛水壩

 

 

 

胡佛水壩

胡佛水壩(Hoover Dam)是美國綜合開發科羅拉多河(Colorado)水資源的一項關鍵性工程,位於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交界之處的黑峽(Black Canyon),具有防洪、灌溉、發電、航運、供水等綜合效益。 大壩系混凝土重力拱壩,壩高221.4m,大壩形成的水庫叫米德(Mead)湖,總庫容348.5億立方米,水電站裝機容量原為134萬kW,現已擴容到208萬kW,計劃達到245.2萬kW。 在1931年4月開始動工興建,1936年3月建成,1936年10月第一台機組正式發電。 俯視胡佛水壩(Hoover Dam)位於亞利桑那州的西北部,93號洲際高速公路上,內華達州及亞利桑那州的西北部交界處,因亞利桑那及內華達兩州有一小時之時差,故水壩兩端各設有一時鐘以方便過客對時。 從拉斯維加斯出發向東南方向行駛約40公里處。 工程龐大,建成後對工農業發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它在世界水利工程行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胡佛水壩的建造耗費了大量資金,動員了大批人力,於1936年竣工並交付使用。 它是一座拱門式重力人造混凝土水壩。 壩高220米,底寬200米,頂寬14米,堤長377米。這樣巨大的水壩在世界上是不多見的。 壩下的科羅拉多河原本是美國最深、水流最湍急的河流,如今緩緩而行,就像一頭馴服的野獸。

地理水文

胡佛大壩基岩為堅硬的安山岩、角礫岩。河床狹窄、兩岸陡峭。 低水位到基岩的深度為33~40m,最低點為42.4m,低水位的水面寬度為88~113m。 壩址處流域控制面積43.25萬平方公里,占總流域面積的69%。 水庫面積663.7平方公里。壩址處最大年徑流量為27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60億立方米。

統計資料 胡佛大壩 · 建造花費:4900萬美元 · 犧牲人數:112人 · 水壩高度:221.4米 · 水壩長度:379.2米 · 水壩厚度:全厚200米 · 混凝土數量:333萬立方米 · 總裝機容量:2080兆瓦時 · 交通流量:每日約13000至16000人橫過水壩 · 米德湖統計資料:面積157900畝,深152米,湖岸線長885公里

樞紐布置

工程主要建築物有攔河壩、導流隧洞、泄洪隧洞和電站廠房。 攔河壩為混凝土重力拱壩,壩高221.4m,壩頂長379m,壩頂寬13.6m,壩底最大寬度202m,壩頂半徑152m,中心角138°,壩體混凝土澆築量為248.5萬立方米。 左右岸各有2條直徑為15.25m的導流隧洞,總長4860m,導流流量為5670立方米/秒,左岸兩條隧洞於1932年11月先建成過水。 左右岸各設置1條泄洪隧洞,進水口各由4扇4.9m×30.5m的弧形閘門控制。 泄洪隧洞系導流隧洞後半段改建而成,直徑為15.2m,用混凝土襯砌,長671m,最大流速53.4立方米/秒,溢洪道總泄流能力可達11400立方米/秒。 另外兩條導流洞改建為發電引水隧洞,兼作輔助泄洪隧洞用。 輔助泄洪隧洞是在引水隧洞末端設6根3.96m的鋼管,其總泄量為2577立方米/秒。 左右岸各設一座岸邊地面式廠房,各長198m,廠房頂高出正常尾水位45.7m。 左右岸各2條發電引水隧洞(各有1條由導流洞改成)分成8條壓力鋼管,其中一條又分成二條,共17條壓力鋼管,向17台水輪機供水。 電站裝機已達208萬kW,其中13台13萬kW,2台12.7萬kW,1台6.85萬kW,1台6.15萬kW。

大壩施工

胡佛大壩建在深窄峽谷內,壩基基岩為堅硬的安山岩、角礫岩。 壩基設置水泥灌漿帷幕和排水孔,對上游剪力帶進行灌漿加固。 大壩施工採用柱狀澆築法,分230個柱狀塊,上游面塊體5m×18m,下游面塊體7m×9m,澆築層厚1.5m。 該壩是首次採用埋設水管冷卻的高壩。 共布置6×3m³和4×3m³拌和樓各1座,生產能力為7560立方米/d; 布置有5台23t平移式纜機和1台13t斜撐式起重機,使用6立方米吊罐澆築混凝土。 胡佛大壩工程布置很緊湊,1931年5月開始開挖導流隧洞,1932年秋季即打通並完成襯砌。 1933年6月開始澆混凝土,至1935年3月澆完248萬立方米混凝土,歷時21個月,221m高的重力拱壩澆築到壩頂。 同時,進水口建築物、壓力鋼管、發電廠房、溢洪道、泄洪洞和輸電線路等都在平行作業。 工程混凝土澆築量為336萬立方米,混凝土最大日澆築強度為7520立方米,最大月澆築強度為19.8萬立方米,平均月澆築強度為11.5萬立方米。

工程特點

創造性地發展了大體積混凝土高壩築壩技術,有些技術一直延用至今。 在混凝土壩施工機械和施工工藝等方面,如為了解決大體積混凝土澆築的散熱問題而採取把壩體分成230個垂直柱狀塊澆築,並採用了預埋冷卻水管等措施,成為大體積混凝土工程中的成功典型,對世界上混凝土壩施工技術的形成和發展有重大影響。 胡佛壩泄洪隧洞在1941年小流量泄洪運行中,曾發生嚴重的空蝕破壞,說明高水頭大直徑隧洞泄洪水力學設計與施工技術上尚存在一些問題。 混流式水輪機也存在空蝕問題,後換裝不鏽鋼新水輪機。

工程效益

胡佛壩在防洪、灌溉、城市及工業供水、水力發電、航運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胡佛壩形成的米德湖水庫有調節庫容196億立方米,防洪庫容117億立方米,對壩址以上的洪水可完全控制。 水庫防止了下游過去頻繁發生的洪水,使科羅拉多河洪水流量由5670立方米/秒,削減為1130立方米/秒,特大洪峰由8500立方米/秒,削減為2120立方米/秒。 例如:1941、1952、1958年的洪水流量為2920~3450立方米/秒,水庫調洪後下泄的洪水在1000立方米/秒以下,1953~1956年為旱年,水庫提供了水源; 建壩後保證了加利福尼亞州和亞利桑那州沙漠地帶70萬公頃的土地獲得可靠的灌溉水源。 目這一灌區每年可生產10億美元以上的農產品;可提供3200萬戶五口之家的年生活用水。 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半乾旱區,年降水量僅380mm,遠遠不能滿足該地區用水需要。因此,1974年從米德湖引取13.2億立方米的水量,提供給加州南部1萬平方公里的125個城鎮及工礦企業單位,其中包括供給洛杉磯市一千萬人口的用水量; 水庫有177km長,可通行大小船隻及遊艇,改變了建壩前基本上不通航的面貌。水庫風景優美,是著名的遊覽勝地。

建造過程

胡佛水壩在1931年3月11日動工,首席工程師是法蘭克·高爾(Frank Crowe),水壩經費由政府資助,因此他必須在政府限定時間之內完工,否則他的公司將會面臨每天3000美元的巨額罰款。 在他們建造水壩前,必須先開闢一條通往峽谷的道路,以運送物資。 由於當時正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失業人數大增,因此為水壩的建造提供了一群數量可觀的廉價勞工。 在建造水壩之前,必須先把科羅拉多河分流,但河流兩旁滿布懸崖,因此惟一方法是在峽谷兩邊鑽挖爆破,開闢四條分流隧道。 然而開闢分流隧道的工人生活和工作環境每況愈下,令許多工人對高爾越來越不滿,甚至策劃罷工。 8月7日,工人正式罷工,當時仍有大量有資格取代他們的失業人士,因此工人是冒一個很大的風險,甚至有機會失去工作。 高爾選擇鎮壓罷工的工人,開除他們,然後重新招聘。 1932年,河內首次流入隧道,分流工程成功,能夠正式建造水壩。 餘下的工程只是利用混凝土去建設水壩,政府給予的限期為4年半,時間雖多,但高爾欲提早完工,以獲得大筆獎金。 1933年,總共傾注了一百萬立方碼的混凝土,1935年,水壩提早了兩年完工,而高爾亦獲得一筆獎金。胡佛水壩令112名工人失去性命。

名稱由來

赫伯特·C·胡佛 胡佛水壩的命名還經歷過一番曲折。1931年水壩動工時,共和黨領袖胡佛正在台上,水壩遂以他的名字命名。但是民主黨人對此耿耿於懷,很不服氣。 之後胡佛下台。他們便把胡佛水壩更名為鮑德水壩,鮑德是附近一個城市的名字。此後共和黨人重新得勢,鮑德水壩又變成了胡佛水壩。    [1]

參考文獻

  1. 美國胡佛水壩,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