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美洲雕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美洲雕鴞
來自網絡的圖片
美洲雕鴞

中文名稱 :美洲雕鴞

別 稱 :大雕鴞

:鳥綱

:美洲雕鴞

美洲雕鴞(學名:Bubo virginianus):是鳥綱、鴟鴞科的一種大型的貓頭鷹。共有14個亞種,是美洲分布得最廣的鳥類。體長46-68厘米,翼展長101-153厘米。雌鳥比雄鳥大,平均長55厘米,翼展長124厘米,體重900-2503克。體型大小因地理位置和性別而異。它們表現出反向性二態性,其中雌鳥比雄鳥大10-20%。像所有的貓頭鷹一樣,美洲雕鴞的臉部結構也很圓,眼睛朝前,從正前方可以看到雙眼。面部盤為棕褐色至色淺黃色,眼睛周圍變白,每側都有明顯的黑色邊緣。上體部分是溫暖的棕褐色,呈斑駁狀,並帶有灰棕色、黑色和白色。下體淺色帶有褐色斑紋。腳上至爪前都長有羽毛。個別及地區性的顏色都有分別:靠近極地的個體呈較淺色,而在中美洲的則呈深朱古力褐色。它們的適應力強,生活在從海平面到3352.8米的高度。最常見於林地和開闊地的散布區域。棲息地包括落葉林、針葉林、混交林、熱帶雨林、潘帕平原、大草原、山區、沙漠、沼澤、紅樹林以及城鄉人類住區。通常是在夜間獵食,活動通常在黃昏開始,但在某些地區,可能會在下午晚些時候或清晨出現。會站在高處等待獵物,再俯衝擒獲獵物。主要狩獵體型小至中等的哺乳動物,捕獲的獵物種類繁多,超過250種,但兔子和野兔是其首選獵物。分布在北美洲的亞北區經中美洲及南美洲南至火地群島。在瓜地馬拉南部、薩爾瓦多及尼加拉瓜至巴哈馬、亞馬遜森林及南美洲南部、與及西印度群島及大部份海島上都會見到美洲雕鴞。

形態特徵

  • 美洲雕鴞體長46-68厘米,翼展長101-153厘米。雌鳥比雄鳥大,平均長55厘米,翼展長124厘米,體重900-2503克。體型大小因地理位置和性別而異。它們表現出反向性二態性,其中雌鳥比雄鳥大10-20%。雌鳥平均約1.7千克,而雄鳥平均1.3千克。這種二態性不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該結論來自以下觀察結果:美洲雕鴞通常不會遷移足夠的距離,以與大小可能不同的亞種雜交。較大的個體分布在近極地,較小的個體則接近赤道。在北部緯度,它們往往具有更大的核心體和更長的翼展。它們的總長度為45.7-63.5厘米,翼展為127-152.4厘米。這與伯格曼法則是一致的,該法則指出,在廣泛分布的屬中,物種的較大個體位於北緯,而較小的個體位於南緯。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顏色也會存在差異。例如,沿海林地亞種(Bubo virginianus saturatus)是美洲雕鴞的一種棲息於林地的亞種,其顏色可能更深,更棕色。生活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加拿大下加利福尼亞沙漠棲息地的下加利福尼亞州亞種可能具有較淺,灰色的顏色。
  • 像所有的貓頭鷹一樣,美洲雕鴞的臉部結構也很圓,眼睛朝前,從正前方可以看到雙眼。面部盤為棕褐色至色淺黃色,眼睛周圍變白,每側都有明顯的黑色邊緣。眼睛為深淺不一的黃色,眼瞼邊緣發黑,眼眉突出且發白。美洲雕鴞有雙目視覺,可以準確尋找獵物及在低光度下仍能看見。它們的眼睛大如人類的,但卻不能在眼窩內轉動。所以美洲雕鴞會轉動頭部。其頸部在身體保持不動時可以轉動達270°。美洲雕鴞的聽覺也很好。它們感覺深度的能力比人類更強。這是由於它們的耳朵並非在頭的兩側,而是在頭較高的位置。只要傾斜或轉動頭部,它們就可以準確測量聲音的橫向及直向位置。
  • 它們的頭頂上有獨特的角狀羽毛簇,耳簇絨很大而且很長很亂,通常比頭部其他部位顏色更暗。頂冠的顏色與頦相似,但更暗。面部呈紅色、褐色或灰色,喉嚨有一片明顯的白斑,鳴叫時膨脹。上體部分是溫暖的棕褐色,呈斑駁狀,並帶有灰棕色、黑色和白色。胸部有黑色斑點和一些橫杆,其餘的下部是明暗不一。肩角的外部有較大的發白區域,不規則地標有一些深色的橫條。肩膀上有一排發白的斑點,不是很明顯。飛行時尾巴的羽毛明顯有深色和淺色。原色的外緣為棕黃色,而內緣則淺得多。下體呈棕黃色,向腹部變淺,腹部為白色,各處分布着棕色、黑色、白色或棕褐色的條形波紋。背部顏色較深,有黑色和棕色的斑點。美洲雕鴞的虹膜黃色,其下巴西亞種(B. V. nacurutu)的虹膜則是琥珀色。其「角」並非耳朵或是真正的角,而只是絨毛或羽毛。下體淺色帶有褐色斑紋。腳上至爪前都長有羽毛。個別及地區性的顏色都有分別:靠近極地的個體呈較淺色,而在中美洲的則呈深朱古力褐色。鳥喙灰色。腳趾羽毛密集,腳趾末端僅有一小部分裸露,呈灰棕色。爪角黑色,爪尖黑色。隨亞種一般顏色會有所不同。

棲息環境

美洲雕鴞適合許多棲息地和環境。它們生活在各種海拔高度上,從海平面到3352.8米。最常見於林地和開闊地的散布區域。棲息地包括落葉林、針葉林、混交林、熱帶雨林、潘帕平原、大草原、山區、沙漠、亞北區的凍土層、石灘、沼澤、紅樹林以及城鄉人類住區。它們較少出沒在極端氣候的地區,並不會到濕地環境及高海拔的凍土層。所有已交配的美洲雕鴞都是留鳥,未交配的或幼鳥就會在較少食物供應的冬天離開,到處尋找伴侶及地盤。

生活習性

領地

美洲雕鴞是一夫一妻制,形成了配對後,會伴隨幼鳥直至成年。繁殖對具有地域性,築巢時,兩性都可能對入侵者非常激進排斥,將其他繁殖對從其領土驅逐以確保獲得獵物。 但是,它們可能僅在靠近其巢穴的區域顯示領地行為,而不能完全保護其領地。美洲雕鴞的領地範圍可變。儘管一隻鳥人或一對鳥可能居住在一個家庭的範圍內,但它們只能保護或防禦較小區域的範圍內。領地面積通常為5.26-5.56平方公里。美洲雕鴞主要通過鳴叫進行交流。這確立了領地優勢,也被用來尋找伴侶。可以在數公里遠的地方聽到它們獨特的地域稱呼「 hoo-hoo hoooo hoo-hoo」。它們在攻擊獵物時大聲尖叫。有時,呼聲傳遞被用來確定物種密度。

活動

美洲雕鴞通常是在夜間獵食,活動通常在黃昏開始,但在某些地區,可能會在下午晚些時候或清晨出現。會站在高處等待獵物,再俯衝擒獲獵物。棲息在障礙物和電線杆上,觀察獵物,或在地面上緩慢滑行,從而狩獵。它們從高高的棲息處俯衝而下,摺疊着翅膀,落到地上,然後搶走獵物。當獵物被大爪抓住時,通常會立即被殺死。爪的壓力可以達到每平方吋500磅,遠遠超過人手的60磅的握力。它們也通過在地面上行走來捕捉小獵物或涉水獵捕青蛙和魚類。眾所周知,它們走進雞捨去捕捉家禽。美洲雕鴞可以將齧齒動物和小兔子整個吞下,而較大的獵物則被帶走並在餵食處或巢中撕開。通常在食用鳥類時,會丟棄腿和翼尖。在北方若捕到較大的獵物,它們會將吃剩的獵物冰凍起來,到有需要時再用體溫來解凍。它們傾向在同一地方反芻食物。美洲雕鴞利用它們的視線來尋找獵物並在黑暗中航行,甚至穿越茂密的森林。它們具有雙眼視力,可以提供出色的正面視力,但視野較弱。它們可能會因創傷,病原體感染以及可能的遺傳性遺傳失調而失去視力。

食性

美洲雕鴞的威力足以捕獲比自身體重2-3倍的獵物。主要狩獵體型小至中等的哺乳動物,捕獲的獵物種類繁多(已鑑定超過250種)、但兔子和野兔是其首選獵物。哺乳動物的獵物包括浣熊、旱獺、鼩鼱科、蝙蝠、犰狳科、鼬屬及沙鼠。它們更是豪豬及鼬鼠的天敵,包括、臭鼬、浣熊犰狳、豪豬等。所有的齧齒動物、松鼠、大家鼠、松鼠、小鼠屬、鼴科、田鼠、麝鼠和蝙蝠。有時可能會捕捉一些小的家犬和貓。鳥類的獵物包括所有其他貓頭鷹(除雪鴞)、由體型小的戴菊鳥至大如大藍鷺不等。涉禽,尤其是蹼雞屬及鴨科動物,松雞啄木鳥、烏鴉、火雞、鴿子、紅尾鷹、大藍鷺、鴨子、天鵝、海鷗等。爬行動物包括蛇、烏龜、蜥蜴和年幼的短吻鱷。兩棲動物包括青蛙和蟾蜍。其他食物包括魚類、大型昆蟲、蠍子、小龍蝦、蠕蟲、蜘蛛和道路被殺死的動物。也有紀錄它們會同類相食。美洲雕鴞沒有嗅覺,因此對於地球上最臭的動物——臭鼬來說,美洲雕鴞是它們為數不多的天敵之一。有人曾在一隻美洲雕鴞的巢里發現了57隻臭鼬。美洲雕鴞有吐"食丸"的習性,其素囔具有消化能力,食物常常整吞下去,並將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髮、幾丁質等殘物渣滓集成塊狀,形成小團經過食道和口腔吐出,叫食丸,也叫唾餘。美洲雕鴞的食丸非常大,長約7.6-10.2厘米,厚3.8厘米。食丸為深灰黑色且緊湊。重達3厘米的頭骨全部反流。進食後6-10個小時,應將小丸重新排乾。

分布範圍

美洲雕鴞原產於廣闊的地理範圍,覆蓋北美大部分地區,並向南延伸至中美洲和南美洲。緯度範圍是北緯68度(阿拉斯加北端附近)到南緯54度(巴西南端附近)。現存(留鳥):阿根廷、伯利茲 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 薩爾瓦多、法屬圭亞那、危地馬拉、圭亞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拉圭、秘魯、蘇里南、美國、烏拉圭和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現存(非繁殖地):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現存和遊蕩:百慕大、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巴拿馬、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趨勢論證:該物種在北美的種群趨勢穩定(數據來自「繁殖鳥調查」和/或「聖誕節鳥數」:Butcher and Niven 2007)。 但是請注意,這些調查所涵蓋的物種不到北美物種範圍的50%,而北美本身僅占全球範圍的一部分。該物種的範圍極廣,因此沒有達到範圍大小標準下的易受害閾值(發生範圍<20,000平方公里,且範圍大小,生境範圍/質量或種群大小下降或波動,且數量很少)位置或嚴重碎片)。種群趨勢似乎是穩定的,因此該物種未達到種群趨勢標準下的易危閾值(十年或三代內下降幅度超過30%)。物種數量規模非常大,因此沒有達到特定數量規模標準下的易受傷害閾值(<10,000隻成熟個體,在十年或三代中持續下降,估計持續下降的趨勢> 10%,或具有特定的物種數量結構) 。由於這些原因,該物種被評為「最不瀕危物種」。[1]

視頻

美洲雕鴞非常兇猛,但也有其它猛禽敢襲擊它們,到底誰有如此的能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