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羽葉楤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羽葉楤木

中文學名:羽葉楤木

拉丁學名:Aralia plumosa Li

別 稱:Aralia pinnata

二名法:Aralia plumosa Li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

中國植物志:54:162

Sargentia 2:114. f. 14. 1942.

組:楤木組

羽葉楤木(學名Aralia plumosa Li)是雙子葉植物綱傘形目五加科楤木屬的一種灌木植物。 [1]

羽葉楤木形態特徵

灌木,高0.5-1.2米;小枝灰色或淡灰棕色,無毛,無刺。葉為二回至三回羽狀複葉,上部的為二回,下部的為三回複葉,長15-20厘米;葉 柄細長;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不明顯;羽片有小葉3-5,基部有小葉1對,最下部的有小羽片1對;小葉片紙質,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1.5-3.5厘米,寬0.8-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上面粗糙,下面密生白色絨毛,邊緣有不整齊細鋸齒或重鋸齒,側脈4-5對,兩面明顯,網脈在上面較下面明顯;小葉無柄或有長達9毫米的柄,頂生小葉柄長0.2-1.6厘米。圓錐花序頂生,長約30厘米,分枝總狀或近傘狀; 傘形花序直徑2.5-3.5厘米,有花多數;總花梗長2-9厘米,無毛;苞片長圓形,長約2毫米;花梗纖細,長1-1.5厘米,無毛;小苞片長圓形 ,長約1毫米;花淡綠白色;萼無毛,長約1.5毫米,邊緣有5個卵圓形鈍齒;花瓣5,長圓狀卵形,長2-2.5毫米,開花時反曲;雄蕊5,花絲 長約2毫米;子房5室;花柱5,合生至中部。果實球形,有5稜,直徑約4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羽葉楤木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叢林中,海拔2300-2700米(原記載說模式標本產於雲南,因缺記錄而具體地點不明。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保藏的同號模式標本俞德浚7337及同舉模式標本俞德浚6320,均有採集記錄) [1-3]

羽葉楤木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四川木里,而非雲南

羽葉楤木相似物種

本種的葉和西南楤木Aralia wilsonii Harms很相似,其區別點根據原記載在於本種葉為三回羽狀複葉(實際是上部的為二回複葉,下部的為三回複葉)、最下部羽片基部有1對小羽片(具3-5個小葉,但常有1個小羽片退化為單小葉)、小葉片上面粗糙、下面有絨毛。但有些標本(如馮國楣2916采於四川木里,被李惠林定名為Aralia wilsonii Harms)葉為二回羽狀複葉,最下部羽片基部有1對小葉,小葉片下面有絨毛 ;有些標本(如綜考隊60-008)葉為二至三回羽狀複葉,小葉片則全無毛。故其主要區別點僅在於本種葉為二至三回羽狀複葉,最下部羽片 基部常有1對小羽片,小葉片較小而已。 這些區別的特徵很不顯著,可能為同一種植物,尚有待於今後採到較多的標本才能加以證實。目前暫依以上的特徵區分定名為兩種。

羽葉楤木栽培技術

大田露地栽培

①精細整地: 在栽種前10-15天,深翻田地,耕作層深30-35cm,曬垡碎土並作壟(畦)。壟栽:壟面寬40cm,溝寬30cm,每壟種一行,株距25cm。畦栽:畦面寬1m,溝寬30cm,畦面上種3行,行距50cm,株距25cm。

②適時栽種: 1-2月楤木萌發新芽前,挖取野生楤木作種苗,或於3-4月採挖野生楤木根部萌發的小苗作種苗。栽種時在壟(畦)面開溝或挖穴均可,將種苗根部埋入士中壓實表土,並使新芽外露。種苗栽好後及時灌溉,壟(畦)面上覆蓋草簾保濕,以促進根系發育。待種苗有新 根長出,莖枝頂端萌發新芽或小苗有心葉長出時,拆去草簾進行正常田間管理。

③肥水管理: 楤木耐肥性差,種苗栽種時田間不能用有機肥作底肥,以免燒根死苗。種苗活穩後15-20天可在壟(畦)面上開溝施腐熟有機 廄肥作底肥,每畝3000-4000kg。楤木幼芽長到2-5cm時,及時以氮、磷、鉀複合肥作追肥,每畝45-50kg。施肥後均應及時灌水促進植株對養分的吸收。

④田間管理: 楤木莖杆上布滿皮刺,當植株長到1-1.5m高,壟(畦)面封行時及時剪除壟(畦)間橫向生長的枝條,保持植株向上生長,控制株高在2-3m以內,以利采割芽包。楤木栽種後能持續收穫10-15年至老株莖杆枯死。對田間雜草的防治,可在壟(畦)面楤木植株基部每年覆蓋一層稻草或麥秸進行免耕防治。楤木抗病性較強,很少有病害發生;蟲害則以蚜蟲危害3-5月莖稈頂端的嫩芽為主,可採用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為適應無公害蔬菜的需求,應儘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

⑤及時採收: 楤木栽種後2-3年主莖橫徑達4-5m,莖杆頂端萌發粗壯肥嫩的芽包。當芽包外層包片緊抱基部,尖端微開口時,即可用刀片割 下芽包供應市場。 [2-4]

大棚溫室栽培

大棚或溫室栽種楤木應根據棚高控制植株高度。夏季棚內溫度不能超過32℃,當超過32℃時則不利於楤木的生長,溫度達35℃以上則會造成 死苗現象。栽種時大多採用壟作,以利增強植株間通透性,提高楤木對棚內水、溫、氣、肥的有效利用。大棚或溫室內因氣溫高、濕度大, 春季楤木芽包萌發時 間較露地早10-15天。第一次芽包採收後及時施肥灌溉能有效地促進第二次芽包的萌發,實踐證明大棚或溫室內楤木栽種能做到一年四季均有芽包採收,而露地栽種每年僅能採收2-3次芽包。 大棚或溫室栽種楤木,可用地膜、稻草、麥秸覆蓋壟面防治雜草,亦 可用果爾、惡草靈等除草劑防除。蟲害防治可在密閉大棚或溫室條件下用樂果乳油500倍液熏蒸。

生物圍籬式矮化密植

在山坡台地、果園田埂外側行狀或帶狀密植。株距10-15 cm,行距20-25 cm,種植行數依田埂寬度而定。為防止楤木植株生長過高影響田間 或果園內作物的生長,當楤木長到l-1.5m時,及時打頂控制植株生長。田埂栽種楤木可採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只須適時割除向田塊或果園內 生長的枝條。生物圍 籬式矮化密植楤木不僅能美化田園生態環境,而且楤木發達的根系能加固田(園)埂土壤,減少地表徑流和水土流失。 同時楤木莖杆因布滿皮刺能起到圍籬作用,防止畜禽對籬內農作物的危害。 [1-4]

參考來源

  1. [1], ,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