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裂蕁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羽裂蕁麻 |
中文學名:羽裂蕁麻 拉丁學名:Urtica triangularis Hand.-Mazz. subsp. pinnatifida (Hand.-Mazz.)C.J.Chen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蕁麻目 科:蕁麻科 屬:蕁麻屬 |
羽裂蕁麻(yǔ liè qián má,學名:Urtica triangularis Hand.-Mazz. subsp. pinnatifida (Hand.-Mazz.)C.J.Chen)是蕁麻科蕁麻屬植物,葉邊緣除在上部為粗牙齒或銳裂鋸齒外在下部具數對半裂至深裂的羽裂片,其最下 對最大,裂片常在外緣有數枚不規則的牙齒狀鋸齒(在內緣的較少或無);雌花被外面二 枚狹卵形,常有刺毛;瘦果熟時具較粗的疣點,有時其中一面具1條縱棱。分布於雲南西北部、西藏東部、甘肅南部和青海。 [1]
羽裂蕁麻形態特徵
蕁麻科蕁麻屬植物,葉邊緣除在上部為粗牙齒或銳裂鋸齒外在下部具數對半裂至深裂的羽裂片,其最下 對最大,裂片常在外緣有數枚不規則的牙齒狀鋸齒(在內緣的較少或無);
雌花被外面二 枚狹卵形,常有刺毛;瘦果熟時具較粗的疣點,有時其中一面具1條縱棱。分布於雲南西北部、西藏東部、甘肅南部和青海。[2]
分類文獻
Urtica triangularis Hand. -Mazz. subsp. pinnatifida (Hand. -Mazz.) C. J. Chen in C. Y. Wu, Fl. Xizang. 1: 526. 1983, et in Bull. Bot. Res. (Horbin) 3(2): 111. 1983 (Apr.); Z. X. Peng et G. L. Zhang in Acta Bot. Bor.-Occ. Sin. 5(2): 123. 1985. ——U. triangularis f. pinnatifida Hand.-Mazz. Symb. Sin. 7: 111, Abb. 2, Nr. 6. 1929.
羽裂蕁麻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700-)3400-4100米山坡草甸、灌叢或石礫上。 [3]
羽裂蕁麻分布範圍
應用價值
蕁麻科植物具有其他高等植物所沒有的獨特的刺毛,一旦觸及人或牲畜的皮膚,就會出現紅斑,痛癢難忍,有的種類甚至會引起兒童或幼畜死亡。這種刺毛是一種表皮特化的腺毛,由單細胞的毛管和多細胞的毛枕組成,毛管壁上端硅質化、質脆,下部鈣質化、堅硬,毛枕主要行使分泌刺激物的機能。刺毛的毒液很複雜,含有一種特殊的酵素和蟻酸、醋酸、酪酸以及含氮的酸性物質。
蕁麻是很有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和農作物,可供纖維、食物、藥物和優質飼料。蕁麻的莖皮纖維韌性好,拉力強,光澤好,易染色,可作紡織原料,或制麻繩、編織地毯等。蕁麻還可食用,已大面積作為蔬菜種植,並有吃蕁麻的比賽,用蕁麻的莖葉烹製加工成各種各樣的菜餚。有涼拌、湯菜、烤菜、蕁麻汁、飲料和調料等。蕁麻籽榨的油,味道獨特,有強身健體的功能。
蕁麻全草可以入藥,其味苦、辛,性溫,有小毒。具有祛風定驚、消食通便之功效。主治風濕性關節炎、產後抽風、小兒驚風、小兒麻痹後遺症、高血壓、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蕁麻疹初起、蛇咬傷等。
宋代《圖經本草》早有記述。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蕁麻,……其莖有刺,高二三尺,葉似花桑,或青或紫,背紫者入藥。上有毛芒可畏,觸人如蜂蠆蜇蠢,以人溺濯之即解,搔投水中,能毒魚。氣味辛、苦、寒,有大毒。主治嘔吐不止。蛇毒,搗塗之。風疹初起,以此點之,一夜皆失」。
因此,農牧民把它視為珍寶。用蕁麻搗碎外敷,治毒蛇咬傷和風濕性關節炎等症,相當有效。幼株的干葉是一些藥劑不可缺少的成分,而且許多疾病的醫治都離不開這些藥物。
參考來源
- ↑ 羽裂蕁麻, 植物智, 2020-01-18
- ↑ 《中國植物志》 第23(2)卷 (1995) >> 010頁 PDF >> 羽裂蕁麻 Urtica triangularis subsp. pinnatifida
- ↑ 身邊常見的中草藥——蕁麻_老實人陽_新浪博客 2014年7月30日 - 有狹葉蕁麻、異株蕁麻、寬葉蕁麻等。 羽裂蕁麻 異株蕁麻 異株蕁麻 狹葉蕁麻 三角葉蕁麻 麻葉蕁麻 寬葉蕁麻...
- ↑ 羽裂蕁麻Urtica triangularis Hand.-Mazz. subsp. pinnatifida... 種中文名:羽裂蕁麻種拉丁名:Urtica triangularis Hand.-Mazz. subsp. pinnatifida (Hand.-Mazz.)C.J.Chen科中文名:蕁麻科科拉丁名:Urticace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