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翠菊枯萎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翠菊枯萎病

翠菊枯萎病
原圖鏈接

苗期染病葉片變黃萎蔫,根系發生不問程度腐爛。成株染病葉、芽、頭狀花序萎蔫而主莖長久呈綠色。初發病時葉片變為黃綠色,下部葉片先萎蔫,後根系全部腐爛,造成全株枯死,剖開病莖,可見維管束變褐。病莖基部可見粉紅色黴菌,近地表處或土層中較明顯,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此病在夏季高溫地區表現枯萎且嚴重,而在夏季低溫地區則表現為莖腐

基本信息

翠菊枯萎病
原圖鏈接

中文名: 翠菊枯萎病

外文名: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var.callistephii(Beach)Snydre & Hansen

分布區域: 各地

分類屬性: 稱尖鐮孢菌翠菊專化型

翠菊枯萎病病原菌形態特徵

病原稱尖鐮孢菌翠菊專化型,屬半知菌類真菌。在PSA培養基上氣生菌絲絨狀,白色至粉白色。產孢細胞短,單瓶梗,小型分生孢子數量多,卵圓形,假頭狀着生在產孢細胞上,大小5-12.6 X 2.5-3.6(btm)。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略彎,兩端尖,具隔膜1- 6個,多為3個,3-4隔者大小23-56X 3-5(/im)。厚垣孢子多,球形,直徑6-8tzm,單生、對生或串生。未見有性態。[1]

發病特點

病菌可在病殘體或土壤中存活多年,種子也可攜帶。病菌在種子萌發後侵入或在病土中通過直接接觸寄主及流水、園藝操作傳播,從根毛、蟲傷、移植傷口等部位侵入根部。27cC病菌發育。發病適溫20-25℃,12℃以下和32℃以上則發病輕微。

流行動態

連作、過量施氮、植株生長嫩弱、濕度高、土壤粘重易發病。另紅色品種較玫瑰色和紫色品種抗病。

防治方法

a、播種用的種子,用0.1%升汞液浸泡30分鐘,以殺滅所帶的病原菌。

b、每年輪換育苗和定植的地段或花盆。

c、由於病株殘體上的病菌隨土壤傳播,操作時,避免將帶菌土壤混入新土。

d、土壤消毒:苗床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畝2公斤,混入細干土30公斤,混勻後均勻撒入定植穴內。

e、發病初期、發病前藥劑灌根或噴霧。

(1)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每株灌藥0.25公斤,5~7天灌一次,連續2~3次。

(2)用40%多菌靈膠懸劑4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10%雙效靈水劑200~300倍液,或25.9%抗枯寧500液。

(3)也可用農抗"120"100ppm灌根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4)用高錳酸鉀800~1500倍液灌根也可。

[2]


相關視頻

翠菊的養殖方法,掌握這幾個要點,讓你的翠菊繁花似錦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