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翼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翼型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名詞解釋

飛機機翼、尾翼,導彈翼面,直升機旋翼葉片和螺旋槳葉片上平行于飛行器對稱面或垂直於前緣(或 1/4弦長點連線)的剖面形狀,也稱翼剖面或葉剖面。

空氣動力學中,翼型通常理解為二維機翼,即剖面形狀不變的無限翼展機翼。低速和亞聲速翼型的典型外形如圖所示,它前端圓滑,後端成尖角形;後尖點稱為後緣;翼型上距後緣最遠的點稱為前緣;連接前後緣的直線稱為翼弦,其長度稱為弦長。在翼型內部作一系列與上下翼面相切的內切圓,諸圓心的連線稱為翼型的中弧線,其中最大內切圓的直徑稱為翼型的厚度,中弧線和翼弦之間的最大距離稱為彎度;前緣的曲率半徑稱為前緣半徑。超聲速翼型的前緣也可能是尖的。翼型的相對厚度和相對彎度分別定義為厚度和彎度對弦長之比,彎度為零的翼型稱為對稱翼型,其中弧線與翼弦重合。

當翼型相對於空氣運動時,翼型表面會受到氣流的作用力,其合力在翼型運動方向或來流方向上的分力是翼型所受到的阻力,垂直於上述方向的分力是翼型的舉力。這些作用力對前緣(或對距前緣1/4弦長點)的力矩稱為俯仰力矩。在低速和亞聲速情況下,還有一種翼型叫作層流翼型,它的最大厚度較靠後,邊界層的層流段較長,因而摩擦阻力較小。在跨聲速情形下,有一種翼型叫作超臨界翼型,它的上表面比較平坦,翼面上一般只產生壓縮波和膨脹波,間或有弱激波,因而波阻較小。

翼型

隨着航空科學的發展,世界各主要航空發達的國家建立了各種翼型系列。美國有NACA系列,德國有DVL系列,英國有RAF系列,蘇聯有ЦΑΓИ系列等。這些翼型的資料包括幾何特性和氣動特性,可供氣動設計人員選取合適的翼型。

1)NACA翼型

在現有的翼型資料中,NACA翼型系列的資料比較豐富,飛行器上採用這一系列的翼型也比較多。NACA翼型系列主要包括下列一些翼型族:

①4位數翼型族:這是最早建立的一個低速翼型族。例如,NACA2415翼型,其含義第一位數值2表示最大相對彎度為2%;第二位數4表示最大彎度位於翼弦前緣的40%處;末兩位數15表示相對厚度為15%。這一族翼型的中線由前後兩段拋物線組成,厚度分布函數由經驗的解析公式確定。

②5位數翼型族:這是在4位數翼型族的基礎上發展的。這一族翼型的中線有兩種類型,一類是簡單中線,它的前段為三次曲線,後段為直線;另一類是S形中線,前後兩段都是三次曲線,後段上翹的形狀能使零升力矩係數為零,這個特性通過第三位數來表徵,例如NACA24015中0表示後段為直線。這族翼型的厚度分布與4位數翼型族的相同。

③6族翼型:適用於較高速度的一些翼型族,得到廣泛應用。這種翼型又稱層流翼型,它的前緣半徑較小,最大厚度位置靠後,能使翼型表面上儘可能保持層流流動,以便減小摩擦阻力。

④1族、7族、8族等翼型族,還有各種修改翼型。

2)超臨界翼型

隨着飛行器速度的不斷提高,流過翼面的流速有可能超過當地音速,這時流動中會出現激波,還可能引起流動分離,這都使阻力增大。因此,過去都致力於研究避免翼面流動超過音速的翼型。但到了60年代,英國的H.H.皮爾賽和美國的R.T.惠特科姆發現有可能找到不產生激波或產生較弱激波的跨音速翼型。他們和荷蘭的G.Y.紐蘭德分別設計了「尖峰翼型」、「超臨界翼型」、「擬橢圓翼型」等跨音速翼型。超臨界翼型的特點是頭部比較豐滿,上表面中部比較平坦。因此壓強分布也比較平坦,沒有顯著的高峰,並能比較和緩地減速到亞音速(或僅出現較弱激波)。有時,為了提高升力,使翼型下表面的後部向內凹,使這裡的壓強增高,上下翼面的壓差(載荷)增大,這種翼型稱為有後加載的翼型。類似地,還有所謂有前加載的翼型。

3)超音速翼型

以超音速飛行的飛行器,為了減小波阻常採用尖前緣的對稱翼型。常見的翼型有菱形、六面形和由上下兩圓弧組成的雙凸翼型。由于飛機要在低速到高速的整個範圍內使用,翼型的選用必須兼顧高、低速特性,而且採用後掠可使超音速飛機的機翼保持亞音速前緣,所以大多數超音速飛機仍採用小鈍頭的亞音速翼型。而超音速導彈主要用作超音速飛行,因此彈翼多採用超音速翼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