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東邨巴士總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耀東邨巴士總站是香港一個坑狀露天車站,位於西灣河耀興道東駿苑旁,鄰近耀東邨。
目錄
總站路線資料(巴士)
新巴2A線
耀東邨 ↔ 灣仔北 1994年5月2日配合耀東邨發展投入服務,途經西灣河、鰂魚涌、北角、炮台山、銅鑼灣。
新巴2R線
香港大球場 → 耀東邨
新巴722線
耀東邨 ↺ 中環碼頭 耀東邨 ↺ 中環(交易廣場)(特別班次) 1984年6月8日配合東區走廊通車投入服務,由新巴營運,循環行走耀東邨及中環碼頭之間。
過海隧道巴士606A線
彩雲(豐盛街) ↔ 耀東邨 於2010年11月15日配合過海隧道巴士606線服務重組而投入服務[1],由九巴及城巴聯合營運,途經坪石邨、彩盈邨(只限去程)、九龍灣商貿區(只限回程)、牛頭角站、觀塘市中心、藍田站、東區海底隧道、北角、鰂魚涌、太古城及西灣河,只於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為過海隧道巴士606線的特別班次。
總站路線資料(專線小巴)
香港島專線小巴50線
耀東邨 ↺ 西灣河站
途經路線資料
城巴77線
田灣 ↔ 筲箕灣 1998年4月27日投入服務,來往田灣邨、銅鑼灣、北角、筲箕灣的路線,是田灣和香港仔居民來往北角以東一帶上班下班的主要巴士路線。
新巴82S線
小西灣(藍灣半島) → 耀東(惠亨街) 筲箕灣廣場 → 小西灣(藍灣半島) 2000年6月19日投入服務,由新巴營運,上課日晨早去/回程途經,但停靠總站外的耀東商場站而不入巴士總站。
城巴99線
海怡半島 ↔ 筲箕灣 1994年11月28日投入服務,來往海怡半島和北角、筲箕灣,是鴨脷洲居民來往東區上班下班的路線。本路線只限往筲箕灣方向繞經耀東邨巴士總站。
過海隧道巴士110線
筲箕灣 ↺ 尖沙咀東(麼地道) 筲箕灣 → 尖沙咀東(麼地道) (特別班次) 1987年8月17日投入服務,現由九巴和新巴聯營,途經尖沙咀、紅磡海底隧道、北角、太古城、筲箕灣。本路線只限往筲箕灣方向繞經耀東邨巴士總站。
過海隧道巴士606線
彩雲(豐盛街) ↔ 小西灣(藍灣半島) 於1989年9月22日配合東區海底隧道通車而投入服務,由九巴及城巴聯合營運,途經坪石邨、彩盈邨(部分時段)、九龍灣商貿區(部分時段)、牛頭角站、觀塘市中心、藍田站、東區海底隧道、北角、鰂魚涌、太古城、西灣河、耀東邨、筲箕灣及柴灣,平日上午繁忙時間並不提供服務。本路線只限往小西灣方向繞經巴士總站。
新巴720X線
嘉亨灣 → 中環(林士街)
新巴N8線
灣仔北 ↺ 杏花邨(創富道)
西灣河
西灣河(粵語轉調讀若「可」,英語:Sai Wan Ho)位於香港東區,位於鰂魚涌之東,筲箕灣之西。
地理位置
西灣河範圍包括西至英皇道與康山道交界靠近康山道天橋,東至筲箕灣道與愛秩序灣道交界的地區。而太安樓以北新填海區,一般稱之為鯉景灣。
名稱由來
西灣河是鰂魚涌黃角嘴與筲箕灣之間的一條小村落,昔日有一條小河由柏架山流經今天的太安街。村落位於小河的西面,而且小河將筲箕灣區分為東西兩部分,因村落位於筲箕灣區西面,故名為西灣河。[1]
歷史
早期發展
清代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刊行的《新安縣志》沒有關於西灣河的任何記載。
根據相關資料,西灣河於1901年已有420名居民,並設有街市和屠場。街市是用紅磚造外牆,分裡外兩個部份,外面有個茶檔,位於現時西灣河文娛中心。另在街市外行人路有幾間店舖,包括一間粉麵舖和一間棉胎舖。
其後太古公司為其太古船塢興建工人宿舍,選址西灣河,並於1909年落成,劃分為1、2、3街即現時太安樓之處,樓高4層,每個單位又分為4至5個已婚員工房間,房外擺放3至4張3格碌架床,是提供給船塢單身員工住宿的。至於廁所和廚房是整個單位共用,爐灶是燒柴,可容納人數逾10000人。
戰後開發
到了1960年代,筲箕灣連同西灣河同被開發。先在麗灣樓後面興建太祥/太順/太富/太康4棟11層樓高,每層有18個單位的宿舍,用來安置1、2、3街的員工搬遷到新宿舍。因太古船塢有自己的水塘關係,所以宿舍自來水是船公司免費供應的。而由太古發展,1968年落成,位於當時海傍的太安樓,一度成為當地的地標。
太安樓是H型設計,樓高28層,地下是大型商場還有油站和戲院(兩者中間是小型工廠)工廠外停車位,還有一個水站是供淡水給漁船用(當時太安樓外面已是海邊)。商場裡有鮮魚、肉舖和士多、雜貨店,向電車路一面還有酒樓,地下電梯附近有公眾電話方便住戶,一樓向海平台是公眾休憩花園,太安樓落成後曾是亞洲最大的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