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兵日記:難忘離別情(武立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兵日記:難忘離別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老兵日記:難忘離別情》中國當代作家武立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老兵日記:難忘離別情

1978年1月21日

今天是我在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任滿回國的日子,也許是戀戀不捨這個戰鬥了三個春秋的工作崗位,也許是想對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作一個告別,這一天我起床很早。

我打開大衣櫃,收拾一下行裝。然後摸着衣櫃,情深依依,仿佛向老朋友告別似的。從衣柜上的「喬冠華」三個字,可以想見「喬老爺」在此工作時曾用過這個衣櫃。據說,這個衣櫃和其它辦公用具都是當年駐守在開城的415團提供的。

天剛蒙蒙亮,我就走出了位於高麗王朝廢址後面的志願軍代表團營地,像往日溜早一樣,沿着松岳山下不寬的鄉間小道,向東一路走去。

開城的早晨,寂靜而安謐,偶爾能聽到幾聲雞啼和狗吠。路過交戰雙方初次談判的會場來鳳莊,再往前走,只見路邊有一塊塊用蓆子遮蓋的園畦,我知道那裡面種植的是人參。因此附近的村子以當地特產為名,叫「人參村」。

大約走了半個小時,我來到莊嚴肅穆、乾淨整潔的志願軍烈士陵園。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我沿着石徑拾級而上,一座鐫刻着「永垂不朽」四個大字的漢白玉石碑映入眼帘。

在朝鮮境內,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有8座。開城烈士陵園建成於1955年3月,是安葬志願軍烈士人數最多的陵園。陵園占地面積約12000平方米,建有4層24個合葬墓,15236名志願軍烈士長眠在這裡,其中有名烈士10084名,無名烈士5152名。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歷時9天的第三次戰役突破了「三八線」,占領了漢城,將敵人驅至「三七線」以南地區。此戰殲敵19000餘人,志願軍傷亡8500人,大部分都安葬在這個陵園。

在陵園東側的山坡上,有姚慶祥和丁明兩位烈士的墓塚。姚慶祥是志願軍停戰談判代表團的軍事警察排長,1951年8月在板門店執行巡邏任務時遭敵襲擊而壯烈犧牲,被授予「和平戰士」稱號。丁明是新華社記者,在1951年9月參加停戰談判工作時積勞成疾,以身殉職。

每逢清明節和志願軍入朝紀念日,我們與朝鮮人民軍代表團都要給志願軍烈士掃墓,敬獻花圈。另外,我和我的戰友們幾乎每個星期都會散步到這裡走一走看一看。

今天,我獨自一人靜靜地踏着青石地面,腳步是那麼的輕緩,生怕驚擾了熟睡的英烈們。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是誰,他們生前是什麼模樣,但我知道他們是革命前輩,他們犧牲時都穿着志願軍服裝。我撫摸着墓碑,默讀着碑文,腦海里浮現出志願軍和敵人英勇作戰的情景:黃繼光捨身堵敵人碉堡的槍眼,邱少雲被敵人的燃燒彈活活燒死,王成手拿步話機高聲喊道「向我開炮」……

我和電影《英雄兒女》王成的原型之一趙先友是一個老部隊的,他就犧牲在開城附近的紅山包。1951年10月6日,敵人在飛機、大炮、坦克支援下向板門店正南約5公里的67高地瘋狂反撲,我582團6連副指導員趙先友在戰友全部犧牲的情況下,用步話機呼喊團長「向我陣地開炮」。英雄的鮮血染紅了67高地,從此這個高地便叫作「紅山包」。582團的英勇事跡被巴金先生寫進了小說《團圓》,後改編成電影《英雄兒女》。

此時,作為年輕的志願軍戰士,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今後我不能經常來看望你們了,也可能這是我最後一次到這裡瞻仰。不過,你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已銘記在心,我會好好地學習,好好地傳承。是你們保衛了祖國安全,是你們挺起了民族脊樑,是你們維護世界和平,你們的偉大精神會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

我駐足良久,深情凝望,晶瑩的淚花從我的臉頰緩緩滑落……我雙腳併攏,挺起身板,舉手向志願軍烈士敬禮。這是第幾次敬禮?我記不得了,但我知道這是最後一次給開城烈士陵園的志願軍烈士敬禮!

這天晚上,我懷着依依惜別之情,離開了朝鮮古都開城,離開了停戰村板門店,離開了朝夕相處的戰友,準備從平壤乘國際列車回國。[1]

作者簡介

武立金,原總參某部副局長,天津市政協委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