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子的水與莊子的風(張志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子的水與莊子的風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老子的水與莊子的風》中國當代作家張志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老子的水與莊子的風

老子論道,多以水作比喻。「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他說水是最接近於道的,因為水滋養萬物卻不與任何事物相爭。它長流不息,「事善能,動善時」,總是在最恰當的時候把自己置身於人們最需要的地方。它「居善地,心善淵,」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具有低調處世寬宏大量的「上善」品質。

老子貴柔,主張柔弱處世,於是又用水作比喻,「天下之至柔,弛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說水是最柔順的事物,可是它卻能摧毀天下最堅固的物體,在山間劈關斬峽,在平地沖溝成壕,一旦洪水暴發,就會產生無堅不摧的巨大能量。而水的巨大能量,恰恰來自於它的「無形」,正因為無形無狀,所以可以滲透到任何沒有縫隙的地方,具有「天下希及」的穿透力。老子又強調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並由此引申,得出「柔弱勝剛強」、

「柔弱者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處上,堅強處下」的道理。

老子以水論道,給我們的啟發是:做人要隨和,與人為善;做事要隨順,順勢而為。無論做人做事,都不可以偏執私狹,切忌違背規律盲目蠻幹,更不可私慾橫行損人利己,泯滅良心為所欲為。

莊子是老子學說的繼承者,是又一代道家代表人物。所不同的是,莊子寫水之外,似乎對風更加情有獨鍾。莊子把風分為三個等次,說:「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這是在描寫了「地籟」之音之後,莊子對大自然風行天下鼓動萬物常態所作的歸納。「山林之畏崔,大木百圍之竅穴」,所發出的萬萬之聲,雖各有不同,變化無常,但都是在「大塊噫氣」――天風的吹盪下發出的,風是地籟之音的演奏家,「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號!」

不僅如此,那浩蕩不息的天風,還是鯤鵬展翅九萬里的憑藉。大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可謂大矣;「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一下子從北海飛到南海,可謂高且遠矣。但大鵬的翱翔,卻離不開大風的扶送,「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正是憑藉了風的浮力,「去以六月息者也」,鵬鳥才得以展翅高空,領略到「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壯闊景象,從而產生「天之蒼蒼,其正色耶?其遠而無所致極耶」的無限遐想。

在《秋水》篇中,莊子敘述了一段蛇與風的對話:蛇謂風曰:「予動吾脊脅而行,則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於北海,蓬蓬然入於南海,而似無有,何也?」風曰:「然。予蓬蓬然起於北海而入於南海也,然而指我則勝我,鰌我則勝我。雖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眾小不勝為大勝也。為大勝者,唯聖人能之。」這裡莊子通過蛇與風的擬人化問答,形象生動地闡述了大道無形的真諦。風是柔弱的,以至於面對指鰌之力竟然無可奈何。但它同時又是偉力無比的,所向無不披靡!「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顯然,弱小與強大相反相成,集於「風」之一身。其深刻寓意就在於:弱與強,敗與勝,失與得,亡與興,往往以一體兩面的形式並存,而其外在的表現與其內在的實有往往並不一致,甚至恰恰相反。這就是客觀世界的真相所在,是主宰萬物發展變化的大道。 綜上所述,老子所說的水和莊子所說的風,都是老莊哲學的核心——道的化身。道不可道,卻可以喻。以水和風這樣眾人所熟悉自然物作比,化抽象為具體,起到很好的引導人們悟道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為事物表象或假象所蒙蔽,因而很容易犯片面或極端的錯誤,都是因為思想認識膚淺所致。所謂「上善若水」,行道若風,就是要我們辯證地看待客觀事物,凡事要多想想,往深處想想,透過現象看本質,按規律行事,把握好自己的行為。

後套是個多水的地方,其近代以來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水利開發的歷史。後套也是多風之地,一年四季長風流蕩,其多樣性絕不亞於莊子筆下的描述。在我們與水共存與風共舞的歲月里,我們當從中感悟並踐行些什麼呢?

《道德經》上說:「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水和風,是無形的,柔弱的,而同時又是實有的,剛強的。柔弱與剛強在風行水起間相反相成,玄之又玄。從對水和風的觀察感受中,去體悟宇宙人生的「大象」「大音」,是老莊的也是我們應有的人生智慧。[1]

作者簡介

張志國,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人,河套文化研究學者,有多部學術和文學著作出版,零星發表文章散見於多家地方報刊、雜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