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家在回家的話里(中)(秋夢悄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家在回家的話里(中)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老家在回家的話里(中)》中國當代作家秋夢悄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老家在回家的話里(中)

從什麼時候開始,山里小路慢慢變成密林?從好走,到能走,到能鑽,到完全沒路影,一點點變。隔着二十年一看,不知道怎麼爬那些曾經特別熟悉的山。

散步可以走水泥路,摘野果子可以走水泥路,這些都可以隨便些。上墳卻不是可以隨便的一件事。原來不覺得我家的祖墳有多難走。林密了,很多地拋荒了,有些地栽樹了,沒有路,稍微隔遠點又看不到墳,雖然去了上百次,依然不知在何處。幸而哥留着心,跟着他走便是。但我們的下一輩呢,尤其是我的女和兒,在山裡壓根打不到四向,我百年以後他們怕是上不了幾次墳。

山路不平,卻方便,從這個村到哪個村,都有近路。現在,多半只能順着水泥路走。水泥路走人走車平坦舒服,可少了不少樂趣。

從前,山路長滿貼地的茅草,放的牛邊吃邊走。樂趣當然不是割草。上學放學早的人會去打暗結,盼望別人摔一跤。我們拌過人,也被人拌過。把就近的牛屎掩起來,那時經常赤腳滿地跑,自然喜歡踩草,於是一腳噗嗤,軟乎乎的一坨沾上,大面積的地方好處理,往草蹭蹭,腳叉非慢慢弄不可。大夥還可以一人選坐一叢草聊天吹牛,碰到喜歡抬槓的,便開始扯橫筋。

路上多石子。赤腳走路當然不喜歡它,不忙趕路也不討厭它。石子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比如村西水井頭那兒就有很多,據說原來有硃砂,大約是它風化而成罷,可撿來在石頭或硬地上划來划去,也可磨成大小適中的四粒或七粒用來打石子。水井頭沒有水井,只有兩口原生小水塘,靠天蓄水,三年兩頭干,差不多隔年村民就得去遠方找水挑水,遠方沒有詩,遠方肩膀疼。水塘現四周砌水泥,還是沒有活水。幸而去年村里已通自來水。村中心小學西南方路有石墨,散碎的小石子可當木炭劃線。那路雨後特別泥濘,常陷車,得人推。搭便車回村,不能穿好衣服,推車往往弄一身髒。

從山下回村,由原來的兩三個小時變成現在的一二十分鐘,再不用推車。順路散步幾公里,找不到漂亮的石子,不見一叢叢的貼地野草。山裡的孩子再不會懂得草石有什麼好玩的。

(四)五月吃山

五月,人間新竹展,深山筍冒頭。

靠山吃山。五月,山里人的話題離不開竹筍:走,拔竹筍去;你這筍子真嫩,在哪裡拔的;這筍子新鮮的好吃;你曬這麼多筍;等等。

鮮筍焯水,橫切或斜切,加五花肉和鹽菜炒,鹽菜必是特種芥菜製作,才有配竹筍鮮脆的柔和,加點豬油滑,實是無上美味。第一批竹筍甜,可以直接煮油麵吃。小竹筍越大越好,濕陰的地方生長的筍肉更厚,纖維老化慢。竹筍精華在兩頭,未老的肥大筍根脆甜,層層疊疊的梢鮮的脆軟、乾的柔軟。拔筍,如果看到筍根掉了哪怕一片筍衣,或者如夏天少女露肚皮一樣,筍衣被撐開裸露出筍肉,意味着這筍根不能吃,應該掐掉。懂行的人會放過它,讓它長成竹子,另找嫩筍拔。

為了一年四季吃上鮮筍,焯水後切段裝塑料瓶,密封后長期不變質。

竹筍焯熟曬乾,喜歡的很喜歡,討厭的很討厭,倒不是有什麼怪味,而是纖維感太重,偶爾吃可增加腸胃蠕動、防止便秘,當然吃多了也會便秘,還有人用它刮油減肥。水泡發後煮熟,再用臘肉辣椒粉炒,下飯。山裡有很多乾貨加工前要煮熟,吃的時候再煮熟,比如黃花菜豆角干、鹽菜等。據說腰椎間盤突出的人不能吃竹筍,會發,不知道有沒有科學道理。

五月也是很多萢的豐收期。萢的種類繁雜,我知道的就有上十種。它們類似於草莓,相比而言,有的偏甜,有的偏酸,總體上味重些,渣多些。有的草本,有的木生,有的枝上帶刺,心急吃不了好萢。以前大家摘,一捧一捧的,就很高興,現在想摘,可以桶裝。

想砍柴,房前屋後沒人要的灌木多的是,不必再如兒時一般跑大老遠,頗有吃山吃不完的感覺。

栗子正大片大片開花,一條條的白穗,看着真讓人歡喜,今年秋季應該可以豐收罷,屆時山里一定會飄蕩一段時間撿栗子的歡笑,松鼠之類的小動物也會歡快地忙着搬運儲存。

鑽進山間,看見一隻四腳動物,類豬,爬得慢,尤其爬山慢。拉它的尾巴往下一攥,便從半坡滾了下來,扭頭要咬人,發出嗯嗯間啊啊(四聲)之聲。逗了很久,拍照、錄像,回問老獵戶,說是豬獾,味道很美。我還以為是沒長大的野豬。

隔天,走在水泥路上,一隻野兔竄過,離我丈遠坐下,豎耳朵看我。現在山裡的小動物膽子真大,以前可沒這情形。曾吃過一次野兔肉,細公家姑父打下送來的,煮一大鍋面,我分一碗,沒什麼油,沒多少肉,但吃着真是甜,甜到了心裡。後來,我再也沒有吃過比這更好吃的面了。

[1]

作者簡介

秋夢悄醉,1932年出生,山西長子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