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寡婦的生命故事(王延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老寡婦的生命故事》是中國當代作家王延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老寡婦的生命故事
我剛剛記事的時候,前院的老寡婦還是小寡婦,才三十來歲。
小寡婦的命很苦。三歲的時候,父母都死了,寄養在舅舅家裡。她八歲那年,舅舅把她賣到了這個村子,給周二成子當童養媳婦。她十四歲那年冬天,雇撥喇叭一吹,算是拜堂成了親。
第二年秋天,她生了個兒子,接着災難就來了。周二成子牽着他的棗紅馬到南河套去打柴禾,被一個叫「大炮仗」的土匪打死了。
天塌了,小寡婦要用精神的柱子支起來,有兒子就有希望。小寡婦的手很巧,人又勤勞,她賒來了不少高粱秸稈,起早貪晚地編炕席編草帽子賣。日子雖然苦一些,柴米油鹽也沒有斷。
就這樣熬着熬着,共產黨的土改工作隊進了村。小寡婦分到了一垧半地的青苗,都是上等的好地。往家收秋的時候,困難來了,沒有車往家拉莊稼,小寡婦犯了愁。就在這時,隔壁的趙鎖頭伸出了援手,用老牛車把她家的莊稼都拉進了場院。
小寡婦感謝趙鎖頭,請趙鎖頭吃了兩次飯,還給趙鎖頭做了一雙棉鞋。一來二去,兩個人的眼睛里好像有很多話要說。
剛剛入冬,媒人方大全就來了,給他們定下了成婚的大概日期。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的戰役打響了。東北解放戰場的前線吃緊,後方開展了大規模的徵兵運動。
趙鎖頭是個熱血漢子,帶頭參軍,受到了全村人的稱讚。
小寡婦偷着哭了一場。不過,表面上她還要裝出很高興的樣子,和村民們一起,敲鑼打鼓把五個戴着大紅花的青年送上了前線。
趙鎖頭打完了「遼瀋戰役」,就入關參加了「平津戰役」。在北平城裡沒住上幾天,部隊又往南開拔,打到了廣東、廣西。第二年冬天,趙鎖頭所在的部隊,從南方北調,踏着冰雪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戰場。趙鎖頭的團長剛當上不幾天,就把屍骨扔在了上甘嶺的坑道里。
聽到趙鎖頭在朝鮮犧牲的消息,小寡婦一天沒吃飯沒喝水,就是對牆壁坐着,人好像是傻了。不幾天,頭髮就全白了,小寡婦變成了老寡婦,轉眼過去了幾年十幾年,兒子周順成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這段極其困難的歲月,一個叫高寶山的光棍漢,幫了她一把。
老寡婦感激高寶山,要和高寶山搬到一起過。
村鄰都是熱心腸,張張羅羅地撮合這樁事。老寡婦正式走進高寶山家的那天晚上,坐在炕沿的高寶山忽然腦袋一歪,躺在了地上。他剛入洞房,沒上喜床,一句話沒說,就和愛他的女人永別了。
老寡婦哭着哭着,喜事就來了。兒子周順成以優異的成績在北京大學畢業,留在了北京的一家科研所工作。兩年後,周順成結婚了,娶了一個北京姑娘。五年後,周順成有了兒子。
老寡婦到北京住了三年,照看孫子,給兒子媳婦做飯。孫子上了幼兒園,她就張羅回家。兒子媳婦怎麼留也留不住,只好又把她送回了黑土地的老家。
從北京回來,老寡婦什麼也不編了,兒子月月寄來的生活費足夠她花。她就是拎個大煙袋,東家西家的串門。碰到小媳婦做不好的細針線活,還給指導指導。
春天夏天,老寡婦借着挖菜,隔幾天就到周二成子和高寶山的墳前坐一會兒,有時叨咕幾句,有時什麼也不說,就是拽一把草葉揣回家裡。到了冬天,她經常到村口站着,向遠方張望,好像是趙鎖頭說不定什麼時候回來。
兒子媳婦回來過幾次,接她到北京去住。她就是不走,說這裡有她離不開的東西。
事情總有意外。老寡婦七十二歲那年冬天,在雪地上摔了個跟頭,小腿骨折,住進了醫院。兒子從北京回來了,在醫院陪了她二十多天。媽媽出院了,兒子找了一幫親戚輪番做老寡婦的工作,讓她去北京。
老寡婦不是糊塗人,決定跟兒子走了。
臨行的前一天,老寡婦不讓誰跟着,就自己拿了一些紙,要給周二成子和高寶山再上上墳。
老寡婦來到周二成子的墳前,抓把墳土揣在兜里,默默地坐了一會兒。到了高寶山的墳前,老寡婦轉了兩圈,點燃了幾張黃燒紙,嘴裡叨咕了幾句什麼。回到村口,老寡婦搭眼向遠方張望。望了半天,也望不見什麼。知道她的趙鎖頭還是沒有回來。
來了一輛小轎車,把老寡婦拉走了。
老寡婦在北京活到了八十六歲。臨終前,老寡婦再三囑告兒子,把她的骨灰盒埋在呼蘭河北岸的山坡上,能看到你爹,也能看到那個幫我供你念書的高寶山,還能看到那個參軍歸來的趙鎖頭。
兒子按照她的遺囑做了。兒子知道,媽媽的靈魂離不開黑土地,她的生命故事全在那片黑土地上。[1]
作者簡介
王延忠,男,出生於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