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屋(高東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老屋》中國當代作家高東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老屋

老屋其實並不老,他是父母花費大半生心血於上世紀90年代建起來的,當時在陝北黃土高原腹地的小山村里,建一院用石塊砌起來排場的石窯洞是父輩那一代人畢生的願望,並為之耗費大半生的精力金錢,老屋一線四孔石窯,全用講究的細鏨刻面,在正中間的窯腿上,用陝北石刻藝人獨有的手法,雕刻有敬土神的小祠室一間,十分精美,院牆用不規則石塊砌成,並留有大門一座,院內外遍植果樹棗樹蔬菜農作物,每到春夏秋天綠樹成蔭、果蔬飄香,引得左鄰右舍小孩紛紛前來偷瓜摘桃,甚是熱鬧,由於果樹眾多,地處鄉村也產生不了多少經濟效益,只要孩子們不爬樹,主要是擔心不小心掉下來摔傷,也就任由他們吃飽裝滿褲兜,高興而來開心而回。

本世紀初父親病逝,我也由於工作原因來到新疆,離家也算是萬水千山,母親雖然疾病纏身多年,但一直捨不得離開老家的故土山水,人情世故,也就任由她在老屋又居住了兩年,2003年我家兒子出生後,在我們姐弟合力勸說下還是依照顧孫子的名義讓她來到我們身邊,後來多次想回去看看,但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經不起周車勞頓,一直沒有成行,我或請假或出差路過,中間回去過兩三次,每次回來看到滿院雜草,心情都無比沉重,欣慰的是,老屋內除了灰塵外,還算乾淨整齊,父母當年用石板在窯內建的穀倉,穀物依舊,牆上的相框內的老照片依舊,心中憑添了幾分美好的回憶。

最近一年回到老屋是去年出差路過用匆匆半日回去,到了縣城借朋友的車經過蜿蜒盤旋的山路近1個小時後,終於再次回到了小時候的老屋,由於長期不住人,經雨水風沙的沖刷,曾經精緻的窯面也有了些許灰色,門窗也變的有些發黑,院內雜草和我一樣高,院內院外一片草綠色,果樹也大多枯死,在缺乏人的照料下,果樹還是沒有草的生命頑強。曾經偷果摘桃的小孩一個也看不見,整個村莊一片寂靜,只有十來位老人在村橋頭閒話中心拉着家常。

這幾年在鄉村振興的建設下,人居環境有了很大改善,水泥路通到了各家門口,明亮的太陽能路燈也照亮了鄉村的道路,再也不用像小時候乘着月光嘻笑打鬧摸黑回家了,但是小孩子呢,天還沒有全黑村里大小道路上已經看不到一個人,年輕人都進城務工了,同時帶走的還有進城上學的小孩,村裡的一畝三分地已經不能致富,滿足不了新時代黃土高原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略顯擁擠的城市又多了一群我們村裡的人。聽說有開飯館的,有開貨車的,還有工地搞建築打工的,總之都還過的不錯,通過二十來年的勤勞致富,大多在城市買了房安了家,雖然沒有像老一輩說的捧上鐵飯碗成為公家人,但也實實在在成為了城市人,不再要背朝黃土面朝天的靠天吃飯,黃土高坡上也少了嘹亮的攔羊號子聲和信天游。經過二十多年的退耕還林,原來光禿禿的山上,也統一變成了綠油油的草綠色,分不清是莊稼還是野草,遙想小時候要是有這麼好的野草,那放羊的小夥伴一定做夢都會笑醒。突然心血來潮,想到村小學看看,跨過成為閒話中心的橋樑,看到已經多年沒有學生的小學,略顯荒蕪,還好在村委會的爭取下,初步計劃改造成村活動中心,讓曾經的校園再煥發出新的光彩。

與老屋相聚的時刻總是短暫的,當我將老屋再次託付在家的堂哥照看後,依依不捨的駕車返回縣城再由縣城返回遙遠新疆,當車子走在曾經熟悉的鄉村道路上,看着老屋漸漸的消失在視野中,不禁感慨萬分,鄉村什麼時候才能再迎來歡聲笑語,老屋什麼時間再能迎來偷果摘桃的孩子們,隨着農村人居環境的越來越好,這一天會向當年湧向城市一樣,一定會有大批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創造屬於老屋的輝煌[1]

作者簡介

高東偉,漢族,新疆克州地震監測中心職工,多年從事文書寫作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