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氏鰭竺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考氏鰭竺鯛Banggai cardinalfish (Pterapogon kauderni) 是一種細小的熱帶魚,常見於水族貿易,考氏鰭竺鯛是受歡迎的觀賞魚。香港水族界稱之為巴里天使,而台灣水族界則稱之為泗水玫瑰,長鰭玫瑰。本種分布局限於印度尼西亞邦蓋群島。大部分考氏鰭竺鯛見於邦蓋群島17個大島以及10個小島。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輻鰭魚綱
目: 鱸形目
科: 天竺鯛科
屬: 鰭竺鯛屬
種: 考氏鰭竺鯛P.
分布: 印度尼西亞邦蓋群島
體長:頭尾長8厘米
繁殖:雄性孵化魚卵
習性:小群活動
分布:印度尼西亞邦蓋群島
外形特徵
頭尾長8厘米
生態習性
考氏鰭竺鯛小群活動,通常為1-6條一起活動。新孵化的魚生活在海葵中,成年魚活動在珊瑚和海膽附近。
生長繁殖
雌性每次產卵大約70 枚,雄性會馬上將產出的卵吞入口中,魚卵在口中的「育兒袋」中孵化為小魚大約20天,之後繼續生活在雄魚的口中10天左右,長到5-6毫米時,被釋放出來。在育雛期間雄性不進食。
飼養方法
巴厘島天使最大可以生長到200px,貿易個體一般在5-150px。一旦適應環境後,這些魚能接受大多數餌料,如果用凍鮮的魚蝦肉餵養,它們可以生長得非常快。小群落的成員們時常發生打鬥,特別是性成熟後,一條強壯雄性會趨趕其它成員,只留下自己的老婆。因此,要提供300L以上的水族箱來飼養,以便弱勢個體有地方逃跑。最好不要用含銅的藥物為巴厘島天使治療寄生蟲類疾病,可以殺死寄生蟲的藥量也可以殺死它們。
如果你的水質很好,它們很容易在水族箱中繁殖。雄性的口從正面看時要比雌性的寬,因為它們要擔當孵化的任務。有些人認為必須提供海膽才能讓親魚感到安全而產卵,在我的繁殖經歷里,即便沒有海膽,只要繁殖箱中不具備造成威脅的動物,它們也能順利繁殖後代。兩條彼此相愛的魚會在昏暗的環境下產卵,然後雄性將這些卵含到嘴中。根據雌魚的個體和體制,卵可數量可能是15-30個。需要半個月左右的孵化,小魚就能順利出來。在此期間雄性不吃東西,它是很有責任心的父親。如果因為環境影響,20天後雄魚還沒有吐出小魚,那麼你最好把它撈出來,掰開嘴放出小魚。不然小魚可能會餓死,父親也會消耗太多的體力。
巴厘島天使的幼魚個體很大,它們出生後就能吃剛孵化的豐年蝦,因此要比其它品種的幼魚容易存活,餵養3個月後小魚就可以生長到2-75px大,看上去和它們的父親一模一樣。被放回去的雄性會恐慌1-2周,然後調養1個月,就能繼續繁殖後代了。如果雄魚很就經驗,它能將卵全部孵化,但多數情況是只能得到相當於卵的數量一半的幼魚。 [3] 由於這種魚在人工環境下繁殖容易,目前很多養殖場都在竭力地進行繁殖。人工個體被大量投放到貿易中,它們更為容易飼養。不過如果你也想繁殖這種魚的話,請不要選擇同窩的後代,它們大多不會彼此產生配偶關係,即使產生了,產下的卵也很難孵化。
地理分布
考氏鰭竺鯛分布局限於印尼邦蓋群島。大部分考氏鰭竺鯛見於邦蓋群島17個大島以及10個小島,少數發現於中蘇拉威西Luwuk。一個引入的種群於北蘇拉威西藍碧海峽建立,該處位於考氏鰭竺鯛的天然分布地北部距離400公里,於2000年的由水族貿易者引入。
注意事項
它們是很容易適應人工環境的魚,但引進初期卻死亡率很高。這是自身的緊迫感造成的,很多個體事實上是被嚇死的。最好能成小群地飼養它們,並在初期提供一個海膽或人造海膽讓它們感到安全。
生存狀況
考氏鰭竺鯛由漁民收集並作大規模的水族貿易。考氏鰭竺鯛於1995年至1996年間首次出現於國際貿易。由2001年起,每年有600,000至700,000 條考氏鰭竺鯛被出口; 2001年至2004年的貿易估算是每年700,000至900,000條魚被人於邦蓋群島收集. 調查發現兩個被人於2001年至2004年捕捉的族群數目出現大幅下降(>90%),包括Limbo Island族群的滅絕。 考氏鰭竺鯛可在人工環境下繁殖。雄魚口孵魚卵,魚卵將在口中孵化。 雄魚此時不會進食並口孵約25條魚苗3星期。魚苗可以豐年蝦餵養。人工繁殖可取代野生捕捉,但人工繁殖成本相對野生捕捉為高,阻礙人工繁殖考氏鰭竺鯛的水產業。另外, 一個新威脅(濾過性毒菌引起的病) 被發現於考氏鰭竺鯛。 水族貿易的收集令考氏鰭竺鯛面臨絕種,並令人工繁殖個體需求增加。 雖然CITES中保護本種的提案於2007年9月被拒,考氏鰭竺鯛被列入評定為瀕危,這基於考氏鰭竺鯛狹窄的分布地,由水族貿易引起的嚴重的族群分裂和數量持續下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