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耳石為脊椎動物的內耳或無脊椎動物的聽泡中的一種石灰質結石,在許多真骨魚中尤為顯著,形成堅硬的體質,在大多數較高等的脊椎動物中則為石灰質小耳沙塊物質。[1]
其作用與身體平衡有關,又稱聽石。
作用
耳石是控制人身體平衡的重要器官,正常的耳石在兩個耳石囊(球囊和橢圓囊)中。我們生活的空間是三維空間, 在我們頭部的移動下,耳石在球囊橢圓囊中,三個半規管就相當於三維,刺激三個半規管。使我們大腦感到了平衡,使大腦可以控制身體平衡。
耳石脫落
人類之所以能夠正常活動,是因為在雙側的耳內有調節身體平衡的器官。[2]其中重要的結構之一就是球囊、橢圓囊。因為在球囊、橢圓囊結構內有感受重 心變化的碳酸鈣鹽結晶,形狀像石頭,故後者稱為耳石,前者稱為耳石器。有的醫生把由於耳石器病變引發的眩暈稱為耳石症。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發病原因還在探討中,有人認為和耳石 器中的耳石脫落有關。由於頭部外傷、或者年老局部結構退化,耳石器內的耳石從原來的位置上脫落,移位到了別的平衡結構內,頭位變動時,引起眩暈。就像兒童手裡玩的滾珠迷宮,在迷 宮內,滾珠無序遊動,導致平衡失調。
耳石症雖然痛苦,但是已經有了很好的治療方法。該方法不需服藥,效果奇特,可以說是立竿見影。這種治療方法叫做「手法復位治療」。具體就是醫生根據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給予不同復位治療,通過改變患者頭部位置,讓脫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來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經末梢,自然也就不會頭暈了。因此,出現眩暈症狀的患者應首選神經內科就診,排除其他急需處理的危重疾病,如腦出血、腦梗死、腦腫瘤等。如確診耳石症可接受手法復位治療。但由於許多神經內科醫生對該病認識不足,極容易被當作「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頸椎病」,即使被介紹到耳鼻喉科,也容易被基層醫院或者大醫院的年輕醫生誤診為「梅尼爾病」。有人多個醫院奔波,前後花費好幾萬也沒有獲得確診。其實耳石症能占到日常門診眩暈病人的30-50%,而誤診率很高,醫學界尤其是神經內科醫生應當加強耳石症的教育。
耳石症手法復位一般一次見效,個別患者需要多次復位才能治癒。一般門診治療即可,個別需住院多次復位。患者復位時會誘發眩暈,偶爾會發生嘔吐(需有家屬陪同),但一般持續時間短暫,無明顯不良後果。復位成功後需休息半小時後再離開,並禁忌開車。復位後三天內最好避免平臥。建議睡硬板床,用蕎麥皮枕頭。有部分醫院的神經內科和耳鼻喉科可行該項治療。外地患者如果當地未能確診,或者確診後不能正確復位,也可聯繫到大醫院診治。
嚴重頸椎病、頸椎外傷、頸部動脈夾層、嚴重心臟病的患者需謹慎治療以防止病情加重。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耳石症手法復位看似簡單,但是必須由經驗豐富的醫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復位,以免發生危險。 耳石症本身藥物治療不能阻止眩暈發作。但是有的老年患者合併腦血管病可能需要同時給予輸液治療。有的患者合併焦慮、抑鬱、失眠或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需要給予相應藥物治療,防止耳石症復發。
魚類耳石
石首魚科(Sciaenidae)的耳石大而且多,得名石首。如大黃魚、小黃魚左右內耳的球狀囊彼此相連,內藏有很大的耳石,稱矢耳石,其內側面光滑,有蝌蚪狀印跡;其他內淋巴囊中的耳石較小,如瓶狀囊中的星耳石、橢圓囊中的微耳石等等。其他魚類內耳中也藏有耳石,如鱸魚的矢耳石最大,鱈魚矢耳石較大、海龍球狀囊和瓶狀囊極小,故耳石一般不發達。軟骨魚類,球狀囊發達,耳石亦發達。耳石隨魚體增長而增大,將其經核心處剖開可以發現同心圓排列的環紋,類似魚鱗上的環紋,可根據耳石環紋推算魚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