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耿況(?-36年),字俠游,東漢名臣。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人。
- 王莽政權時期任朔調連率(即上谷郡太守)。
- 王莽滅亡之後,被更始帝劉玄任命為上谷太守。
- 後在長子耿弇勸說下歸順劉秀,幫助劉秀消滅王郎、平定彭寵叛亂。
- 公元28年(建武四年),封為喻糜侯。公元29年(建武五年),奉詔入居洛陽。
- 公元36年(建武十二年)[1] ,耿況病故,他病重期間,劉秀數次臨幸探望。耿況去世後諡號烈候。
基本信息
姓名 耿況
|
別名 耿俠游
|
爵位 喻糜侯
|
諡號 烈候
|
職業 將領,官員
|
出生地 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
|
出生時間 不詳
|
去世時間 公元36年
|
所處時代 東漢
|
主要成就 協助劉秀消滅王郎 、協助劉秀消滅王郎、協助劉秀平定彭寵
|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 耿況的先祖在漢武帝時期,因為到扶風郡擔任官員(二千石級別),就把家從巨鹿遷徙到扶風。耿況成年之後因為通曉經術被朝廷征為郎官,曾與王莽的堂弟王伋一起向安丘望之(字仲都,著名學者,世人尊稱其為安丘先生)學習《老子》,後來被王莽任命為朔調連率(王莽時期改上谷郡為朔調郡。太守改稱連率)。
- 公元23年(更始元年)二月,綠林軍擁立劉玄為帝,建立更始政權,劉玄派遣使者招降河北各郡國,允許「先降者復爵位」。使者到上谷,耿況前往迎接,並繳上太守印信。使者接受印綬後,卻沒有歸還的意思。後來上谷功曹寇恂率兵入見使者,強行取回印信。又以使者的名義傳召耿況到館舍。耿況來後,寇恂將印綬交給耿況。使者無奈,只得按照詔書恢復耿況職務。 [2]
歸順劉秀
- 公元23年(更始元年)九月,王莽被殺,天下大亂,更始政權的將領四處占據城池,隨意撤換了郡縣的太守縣令。耿況因自己原本是王莽任命的官員,心中非常不安。
- 公元24年(更始二年)二月,耿況在上谷郡聽說了劉玄遷都長安的消息,就命年方二十一歲的長子耿弇到洛陽去朝見劉玄,貢獻方物,以圖鞏固自己的地位。
- 耿弇走後不久,就傳來王郎在邯鄲稱帝的消息,耿況與上谷長史景丹商議之後,決定抵抗王郎的進攻,以圖自保。
- 正在此時耿弇回到昌平,原來耿弇走到宋子縣的時候,正趕上王郎起兵,他的隨從都去投奔王郎了,耿弇獨自一人去拜見劉秀,一見如故,後被王郎追捕,南下信都,耿弇與劉秀失散,就北上歸家。耿弇回到上谷之後想說服耿況聯合漁陽太守彭寵一起發兵南下支持劉秀,他知道自己年輕,自己說話父親未必肯聽。於是,他就去找深得耿況信賴的上谷郡功曹寇恂、門下掾閔業,請他二人去勸說耿況。
- 此時,王郎也派人到漁陽、上谷二郡來緊急徵調軍馬,令其南下打擊劉秀。北邊各郡的大多數人都被王郎的勢力所嚇倒,都想歸附邯鄲。耿況對於雙方究竟誰能夠最終獲勝,並沒有成算。一旦站錯了隊,跟錯了人,將來就是滅族之禍啊!因此,他還是遲遲沒有作出任何反應,還在保持着觀望態度。
- 寇恂、閔業見了耿況之後,對耿況說:「邯鄲方面究竟能夠發展到什麼程度,現在實在沒法估計。大司馬劉秀,是前大司徒劉伯升的親弟弟,尊賢下士,可以前往依附。」耿況此時還在猶豫不決,舉棋不定。耿況擔心地說:「眼下邯鄲的勢力,如日中天。僅僅靠上谷郡這麼一點人,怎麼能夠單獨抵擋邯鄲方面的進攻呢?如何是好?」寇恂進言說:「以下官看來,上谷郡沒有遭到大的戰亂破壞,兵精糧足。僅可控弦持弩野戰的騎兵,至少有一萬人之多!現在選擇權在大人您的手中,可以自行決斷。下官以為,此刻我等應與東邊的漁陽郡聯合起來,齊心協力,共同討賊!邯鄲的那幫烏合之眾,算得了什麼呢?」耿況大喜,於是派寇恂為使者,東行至漁陽,去見太守彭寵。
- 此時,漁陽太守彭寵也在劉秀和王郎之間猶豫不決,一見耿況也派人來勸說自己支持劉秀,就下定決心與耿況一起支持劉秀。 [3]
- 耿弇、寇恂、景丹率領的三千兵馬與吳漢、王梁、蓋延率領的三千漁陽兵馬會合之後,一路南下,在廣阿與劉秀的部隊會師。劉秀非常高興,封耿況為興義侯,加大將軍銜,並授權他自行任命偏裨將佐。 [4]
- 耿況看到劉秀如此慷慨地施恩進爵,也很感激。劉秀率軍與王郎在鉅鹿、邯鄲等地作戰期間,耿況不遺餘力,緊密支援。徵集所屬各縣的糧食物資,源源不斷地運輸到前線。所以耿況雖然本人沒有直接上陣參戰,然而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他和彭寵不僅出兵、出將,而且出錢、出糧,為劉秀平定河北立下了汗馬功勞。
鎮守北方
- 公元24年(更始二年)五月,劉秀消滅王郎,占據了趙、魏地區,聲威大震。劉玄為防止劉秀進一步發展勢力,決定要控制北方諸郡,他派出使者拿着詔書前往幽州,徵召代郡太守趙永到長安去做官。耿況聞報,立即派人送信給趙永,勸他不要到長安應徵,而是勸讓他改道去邯鄲拜見劉秀。趙永在半路上接到耿況的書信,立即改變了主意,他不再向西而行,而是轉頭南下,直奔邯鄲拜見劉秀。
- 邯鄲城裡的劉秀看到趙永前來投奔自己,心中很是高興,對他大加讚賞,命他以原職赴任,回去繼續做他的代郡太守。不過,從此必須要接受劉秀的指揮。趙永答應了,辭別了劉秀就往回走。不料,對於劉玄忠心的代郡令張曄趁趙永不在家,竟然發表聲明,聲稱願意追隨劉玄的長安朝廷,不再接受劉秀的指揮。同時,張曄還暗中與匈奴、烏桓方面聯絡,以為外援,公然與劉秀分庭抗禮。耿況派另一個兒子耿舒領上谷軍進攻張曄。劉秀很高興,馬上任命耿舒為復胡將軍,耿舒很快就擊敗了張曄,把代郡給奪了回來。趙永這才得以入城,繼續做他的太守。
- 剛剛平定了代郡,上谷本地卻出了事。五校流民軍二十多萬人,在首領高扈的帶領之下,大舉北犯,直逼進上谷首府沮陰城。耿況得報,急令耿舒回援。在耿況、耿舒父子的指揮之下,上谷軍終於擊退了五校軍,保住了城池。
- 劉玄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任命苗曾為幽州牧,韋順為上谷太守,蔡充為漁陽太守,一起去北邊諸郡去上任。這樣一來、耿況、彭寵的太守就做到頭了,可韋順、蔡充剛到北方不久,就被耿弇給殺了,耿況和彭寵就接着做自己的太守。與此同時吳漢也將苗曾殺死,吳漢、耿弇還乘機將北方諸郡的精銳騎兵全部掌握在手中,併入劉秀的部隊。[5] [6]
- 通過一系列的事件,耿況不但為劉秀守住了上谷郡還幫助他拉攏控制了北方諸郡,使劉秀在北方諸郡的勢力進一步穩固了。
阻擊彭寵
- 公元26年(建武二年)春,彭寵因為立下大功而沒有得到預想中的封賞而起兵反叛。彭寵以為耿況與自己一樣,都有重功,而恩賞都微薄,肯定也心中有怨氣,就幾次派遣使者去誘說耿況一起起兵反叛,但耿況不但不接受他的拉攏,還多次斬殺彭寵的使者。
- 公元28年(建武四年),劉秀命令建威大將軍耿弇為主將,率領諸將乘勝前進,出兵北上圍剿彭寵叛軍。但耿弇擔心洛陽朝廷中的人懷疑耿氏會和彭寵一樣反叛。耿況聽說此事之後,知道兒子的難處,立即派耿弇之弟耿國從上谷出發,趕到洛陽去侍奉劉秀——實際上是去做人質。耿況的舉動,讓耿弇和劉秀都安了心。劉秀十分高興,進封耿況為隃糜侯。耿弇也爽快地接受了進軍漁陽的任務。彭寵見勢不妙,急忙派使者連夜北上,攜以重金延請匈奴單于出兵相助。果然,匈奴派兩個王引起兵南下助戰。彭寵派遣弟弟彭純率領二千多匈奴騎兵為一路,自己率領數萬兵馬為另一路,分別進攻漢軍。匈奴騎兵經過軍都的時候,被上谷太守耿況知道,他立即命令兒子耿舒帶領上谷突騎狙擊匈奴騎兵。雙方接戰,匈奴大敗,兩個王都被殺死,耿況、耿舒乘機率軍攻占了軍都。彭寵慌忙率領主力撤回漁陽。[7]
晚年生活
- 公元29年(建武五年)春,彭寵叛亂被平定,劉秀為了表彰多年來耿況的功勞,派自己的舅舅——光祿大夫樊宏持節到上谷郡,前去迎接上谷太守耿況全家來洛陽定居。他讓樊宏轉告耿況說:「邊郡是寒苦之地,適宜長久居住。」耿況絲毫沒有遲疑,立即帶着上谷耿氏全體族人,遷居洛陽。耿況到來之後,劉秀對其進行了重賞,不但賞賜了住宅,而且加封耿舒為牟平侯。
- 公元36年(建武十二年),耿況病重,劉秀幾次親臨看望,除耿弇、耿舒、耿國都已經有官爵外,還任命耿況另外兩個兒子耿廣、耿舉為中郎將,還親賜醫藥,一時榮寵無雙。耿況病房之後,諡封烈侯,最小的兒子耿霸繼承隃糜侯爵位,這樣一來,耿況六個兒子都成了東漢的高官貴爵。[8]
人物成就
- 耿況發兵支持劉秀,參與平定王郎。王郎平定後,助劉秀抵禦劉玄干預,控制北方各郡,又擊退五校義軍的進攻。彭寵叛亂時,耿況參與攻打彭寵,並擊敗彭寵的外援匈奴軍。
人物評價
- 《後漢書》:「況、舒率從,亦既有成。」 [9]
- 劉秀:「惟況功大,不宜監察從事。」 [10]
- 朱浮:「伯通與耿俠游(耿況)俱起佐命,同被國恩。俠游廉讓,屢有降挹之言;而伯通自伐,以為功高天下。」 [11]
- 王夫之:「王郎之亂,微耿況與寵之力不及此。」
史籍記載
- 《後漢書》、《東觀漢記》、《太平御覽》、《資治通鑑》、《畿輔通志》、《欽定日下舊聞考》、《讀通鑑論》、《閫外春秋》、均有事跡記載。
參考資料
- ↑ 馮克誠 田曉娜主編,文白對照《資治通鑑》故事精編(青少年版) 卷三十九至卷四十四 8,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01月第1版,第107頁
- ↑ 《後漢書·寇恂傳》王莽敗,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國,曰「先降者復爵位」。恂從耿況迎使者於 界上,況上印綬,使者納之,一宿無還意。恂勒兵入見使者,就請之。使者不與, 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脅之邪?」恂曰:「非敢脅使君,竊傷計之不詳也。今 天下初定,國信未宣,使君建節銜命,以臨四方,郡國莫不延頸傾耳,望風歸命。 今始至上谷而先墮大信,沮向化之心,生離畔之隙,將復何以號令它郡乎?且耿 府君在上谷,久為使人所親,今易之,得賢則造次未安,不緊則只更生亂。為使 君計,莫若復之以安百姓。」使者不應,恂左右以使者命召況。況至,恂進取印 綬帶況。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詔之,況受而歸。
- ↑ 《後漢書·彭寵傳》會上谷太守耿況亦使功曹寇恂詣寵,結謀共歸光武。
- ↑ 《後漢書·耿弇傳》加況大將軍、興義侯,得自置偏裨。
- ↑ 《後漢書·耿弇傳》更始見光武威聲日盛,君臣疑慮,乃遣使立光武為蕭王,令罷兵與諸將有功 者還長安;遣苗曾為幽州牧,韋順為上谷太守,蔡充為漁陽太守,並北之部。
- ↑ 《後漢書·耿弇傳》弇到上谷,收韋順、蔡充斬之; 漢亦誅苗曾。
- ↑ 《後漢書·耿弇傳》四年,詔弇進攻漁 陽。弇以父據上谷,本與彭寵同功,又兄弟無在京師者,自疑,不敢獨進,上書 求詣洛陽。詔報曰:「將軍出身舉宗為國,所向陷敵,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 欲求征?且與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況聞弇求征,亦不自安,遣舒弟國入 侍。帝善之,進封況為隃糜侯。乃命弇與建義大將軍朱祐、漢忠將軍王常等擊 望都、故安西山賊十餘營,皆破之。時,征虜將軍祭遵屯良鄉,驍騎將軍劉喜屯 陽鄉,以拒彭寵。寵遣弟純將匈奴二千餘騎,寵自引兵數萬,分為兩道以擊遵、 喜。胡騎經軍都,舒襲破其眾,斬匈奴兩王,寵乃退走。況復與舒攻寵,取軍都。
- ↑ 《後漢書·耿弇傳》十二年,況疾病,乘輿數自臨幸。復以國弟廣、舉並為中郎將。弇兄弟六人 皆垂青紫,省侍醫藥,當代以為榮。及況卒,諡烈侯,少子霸襲況爵。
- ↑ 後漢書.孔子網.2013-12-22
- ↑ 八家後漢書輯注.國學經典網.2013-12-22
- ↑ 後漢書.孔子網。201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