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九山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聊齋志異·九山王出自《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1]
原文
曹州李姓者[1],邑諸生。家素饒。而居宅故不甚廣;舍後有園數畝,荒置之[2]。一日,有叟來說屋[3],出直百金[4]。李以無屋為辭。叟曰:「請受之,但無煩慮。」李不喻其意,姑受之,以覘其異。 越日,村人見輿馬眷口入李家,紛紛甚夥,共疑李第無安頓所,問之。
李殊不自知;歸而察之,並無跡響。過數日,叟忽來謁。且云:「庇字下已 數晨夕[5]。事事都草創[6],起爐作灶,未暇一修客子禮[7]。今遣小女輩作黍,幸一垂顧[8]。」李從之。則入園中,欻見舍宇華好,嶄然一新。入室, 陳設芳麗。酒鼎沸於廊下,茶煙裊於廚中。俄而行酒薦饌[9],備極甘旨[10]。 時見庭下少年人,往來甚眾。又聞兒女喁喁,幕中作笑語聲。家人婢僕,似有數十百口。李心知其狐。席終而歸,陰懷殺心。每入市,市硝硫[11],積數百斤,暗布園中殆滿。驟火之,焰亘霄漢[12],如黑靈芝[13],燔臭灰眯不可近[14];但聞鳴啼嗥動之聲,嘈雜聒耳。既熄入視,則死狐滿地,焦頭 爛額者,不可勝計。方閱視間[15],叟自外來,顏色慘慟,責李曰:「夙無 嫌怨;荒園報歲百金,非少;何忍遂相族滅[16]?此奇慘之仇,無不報者!」 忿然而去。疑其擲礫為殃,而年余無少怪異。
時順治初年[17],山中群盜竊發,嘯聚萬餘人[18],官莫能捕。生以家口多,日憂離亂。適村中來一星者[19],自號:「南山翁」,言人體咎[20], 了若目睹,名大噪[21]。李召至家,求推甲子[22]。翁愕然起敬,曰:「此 真主也[23]!」李聞大駭,以為妄。翁正容固言之[24]。李疑信半焉,乃曰:「豈有白手受命而帝者乎?」翁謂:「不然。自古帝王,類多起於匹夫[25], 誰是生而天子者?」生惑之,前席而請[26]。翁毅然以「臥龍」自任[27]。 請先備甲冑數千具、弓弩數千事[28]。李慮人莫之歸。翁曰:「臣請為大王 連諸山,深相結。使嘩言者謂大王真天子[29],山中士卒,宜必響應。」李喜,遣翁行。發藏鏹[30],造甲冑。翁數日始還,曰:「借大王威福,加臣 三寸舌[31],諸山莫不願執鞭靮[32],從戲下[33]」浹旬之間[34],果歸命者數千人[35]。於是拜翁為軍師;建大纛[36],設彩幟若林;據山立柵[37], 聲勢震動。
邑今率兵來討,翁指揮群寇,大破之。令懼,告急於兗[38]。兗兵遠涉而至,翁又伏寇進擊,兵大潰,將士殺傷者甚眾。勢益震,黨以萬計[39],因自立為「九山王」。翁患馬少,會都中解馬赴江南[40],遣一旅要 路篡取之[41]。由是「九山王」之名大噪。加翁為「護國大將軍」。高臥山 巢,公然自負,以為黃袍之加[42],指日可俟矣[43]。東撫以奪馬故[44], 方將進剿;又得兗報,乃發精兵數千,與六道合圍而進。軍旅旌旗,彌滿山 谷。「九山王」大懼,召翁謀之,則不知所往。「九山王」窘急無術,登山而望曰:「今而知朝廷之勢大矣!」山破,被擒,妻孥戮之。始悟翁即老狐, 蓋以族滅報李也。
異史氏曰:「夫人擁妻子,閉門科頭[45],何處得殺?即殺,亦何由族 哉?狐之謀亦巧矣。而壤無其種者,雖溉不生;彼其殺狐之殘,方寸已有盜 根[46],故狐得長其萌而施之報[47]。今試執途人而告之曰:『汝為天子!』 未有不駭而走者。明明導以族滅之為,而猶樂聽之,妻子為戮,又何足雲? 然人聽匪言也[48],始聞之而怒,繼而疑,又既而信;迨至身名俱殞,而始 悟其誤也,大率類此矣[49]。」
翻譯
曹州府有一個姓李的書生,家裡很富有,但住宅不寬敞。宅子後面有一個幾畝地的園子,一直荒廢着。 一天,一個老頭來租他的房子住,願出一百兩銀子作租金。李生以沒有多餘的房子為由謝絕他。老頭對李生說:「請你放心收下租金,不要顧慮。」李生也不知道他的意思,就暫且收下租金,看看是怎麼回事。
過了一天,村裡的人見有車馬家眷進了李家的大門,紛紛揚揚好像有很多人。大家都懷疑李家宅子並不大,怎麼住得下這麼多人?有的來問李公子,李卻一點也不知道這回事。回家看了看,並沒任何跡象和動靜。
又過了幾天,租房子的老頭忽然來拜訪,對李生說:「搬來貴府已經好幾天了,事事都得重新安排,又得支鍋做飯,又得打鋪睡覺,一直沒來得及來拜訪主人。今天叫小女做了頓便飯,請你一定賞光過去坐坐。」李公子當即跟着老頭去赴宴。
一走進他家後面的園子,忽見房舍一片,非常華麗,都是新蓋的。進入正房,房裡陳設也很漂亮。酒鼎正在廊下沸着,茶爐的煙也從廚房裡裊裊冒向天空。剛落坐一會兒,就端上了酒菜,儘是山珍海味。時常看到門外有少年人來來往往,又聽到男女青年聒聒說話,歡聲笑語不絕於耳,家人奴婢像有一百多人。李公子心裡已經明白,這家人家是狐。
李生喝完了酒回到自己房裡,心裡暗起殺機。他每次去趕集,就買下一些硫磺、芒硝,積攢了幾百斤,暗暗布滿後園。等他布置好了,就驟然點燃,頓時滿園烈火沖天,濃煙滾滾,燒得臭不可聞。群狐亂叫之聲驚天動地,嘈雜一片。燒了一陣子,大火才滅了。進園子一看,滿園都是燒死的狐狸,焦頭爛額的,不計其數。李生正檢看間,老頭自外面進來,滿臉悲慘,責怪李公子說:「我與你遠日無仇,近日無恨,租你的荒園出銀百兩作租金,也算對得起你。你怎麼忍心燒滅我的全家!這個奇仇大恨,哪有不報的道理!」說完,憤然而去。李生怕它們來報復,加強了防範。可是一年多的時間,沒有任何動靜。
順治初年,山中盜賊群起,約聚集了一萬多人,官兵也不能剿滅他們。李生因為家中人多財豐,天天發愁,怕賊下山來搶劫。正在為難之際,村中來了一個算命先生,自稱「南山翁」,算人的生死命運,禍福吉凶,瞭然如他親見。一時名聲大振。李公子也請他來家算卦,算命先生一進屋就肅然起敬,驚呼:「足下乃真主也!」李公子聽了大吃一驚,以為這是無稽之談。算命先生卻鄭重其事地堅持這樣說。李公子半信半疑,對算命先生說:「哪有白手起家而成了帝王的?」算命先生說:「不然!自古帝王君主有很多是出身匹夫的,有誰生下來就是天子的呢?」李公子仍持懷疑態度,但對算命先生卻尊敬起來,請他上坐。算命先生竟以「臥龍」自居。提議先準備胄甲幾千套,弓箭幾千副。李公子顧慮招不起人馬來,算命先生說:「臣願為大王聯合諸山人馬,訂立盟約,並宣揚大王為真龍天子,山中將領、士卒必然前來響應。」李公子很高興,便讓先生去按計劃行事。
他把家藏的銀子全部拿出來,製造胄甲,購買弓箭,準備起事。隔了幾天,算命人來說:「憑藉大王的福威,加上我三寸不爛之舌,各山頭領沒有不願歸你指揮的。」果然,沒出十天,就有數千人馬來歸順。於是李公子便拜算命先生為軍師,樹起大旗,設置五色彩旗,占據山頭,建造圍牆,一時聲勢大振。縣官帶兵來剿,算命人指揮兵馬,打得官兵大敗而歸。縣官害怕,報告了兗州知州。兗州兵遠來討伐,算命人又指揮人馬埋伏起來,一舉將兗州兵打得大敗,傷亡慘重。從此,李公子聲勢更大,人馬到了一萬多。李公子便自立為「九山王」。算命人愁馬少,又謀劃派一支兵搶劫了京城解往江南的軍馬。於是「九山王」威震天下,加封算命人為「護國大將軍」。
從此,李公子在山上高枕無憂,非常自負,以為黃袍加身稱王稱帝的日子為期不遠了。不料,東撫因為奪馬一事,已經準備進剿他們;後又得到兗州兵敗的報告,便會集了六路兵馬,精兵數千,四面包剿「九山王」。這時人喊馬叫,遍布山谷。「九山王」大為震驚,呼喚算命人來商議對策,卻已不見了。「九山王」束手無策,他登上山頂一望,長嘆道:「我今日才知朝廷的勢力之大了!」
不久,官兵攻破山寨,李公子被擒,妻子老小全家被殺。他這才明白,算命先生就是當年的老狐狸,原來是以殺害李公子滿門來報他當年的滅族之仇的。 異史氏說:「那個人擁着妻子,關着門光着頭,哪裡會被殺?即使被殺,又怎麼會滅族?狐狸的計謀也夠巧妙的了。但土壤里沒有種子,即使澆水也不會生苗;那個人殺狐殘忍,心田中就已有盜根了,所以狐狸才得以使其萌芽成長而對他施加報復。現在拉住過路人就告訴他說;『你是天子!』沒有不嚇跑的。明明誘導他干滅族的勾當,而他竟樂於聽信,妻小被殺,又何足道?不過人聽荒誕之言的時候,開始聽到發怒,接着聽就疑惑了,又繼續聽就相信了,直到身敗名裂,才知道錯了,大致和這個故事相似。」
注釋
[1] 曹州:指曹縣。曹縣古稱曹州,後改曹縣,又改曹州,又又改曹縣,屢次反覆。在本篇發生的順治初年,曹州是兗州府下轄,而曹州升級為山東直隸州要到雍正年間,所以,此處曹州是指曹縣。 [2]荒置之:荒廢而閒置。 [3] 稅屋:租賃房屋。 [4]直:同「值」。租價。 [5] 庇宇下:受庇護於屋宇之下,寄居的謙詞。 [6]草創:初設。《漢書•外戚恩澤侯表》:「庶事草創,日不暇給。」 [7]客子:旅居異地的人。 [8]幸一垂顧:希望能屈駕下顧。垂,由上施下日垂。 [9]薦:進。 [10]甘旨:泛指美味佳肴。甘,甜。旨,香。 [11]市:買。 [12] 亘:直達。 [13]如黑靈芝:烈火騰空,黑煙瀰漫,如蘑菇狀,故云。靈芝為菌類植 物,蘑菇狀。 [14] 燔臭灰眯:焦臭刺鼻,煙塵迷目。燔,焚燒。 [15]閱視:檢閱,查看。 [16]族滅:誅殺整個家族。 [17]順治: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1644—1661)。 [18] 嘯聚:號召聚合。舊時一般指聚眾造反。《後漢書•西羌傳論》: 「招引山豪,轉相嘯聚,揭木為兵,負柴為械。」嘯,彼此召呼。 [19] 星者: 星為古代以星象占驗吉凶的方術,星者即指行此方術之人。此指算命先生。 [20] 休咎:猶言吉凶禍福。休,吉慶,福祿。咎,凶災,禍殃。 [21] 名 大噪:名聲大揚。噪,喧嚷。 [22]推甲子:推算生辰八字。甲居天干(甲、乙、丙、丁??)之首, 子居地支(子、丑、寅、卯??)之首,干支依次相配,稱為「甲子」。星 命術士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為四柱,配合於支,合為八字,加以附會, 用來推算命運的好壞。 [23] 真主,即俗稱真龍天子。 [24]正容固言之:面色嚴肅地堅持這樣說。 [25]類:大致,大都。 [26]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向前移動坐席,表示為其說所傾動。《漢書•賈 誼傳》:「上(指漢文帝)因感鬼神之事,而問鬼神之本??至夜半,文帝 前席。」 [27] 臥龍:即諸葛亮。《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載,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者,臥尤也,將軍豈願見之乎?」諸葛亮曾任劉備的軍師,因以「臥龍」喻指軍師。 [28]甲冑:鎧甲、頭盔。事:件。 [29] 嘩言者:喜好傳播浮言的人。 [30] 藏鏹(qiǎng 強),蓄藏的金錢。鏹,錢貫,引申為錢。 [31] 三寸舌;謂善辯的口才。語出《史記•留侯世家》。 [32]執鞭靮(dí敵):為人駕馭車馬,意為樂意相從。《禮記•檀弓下》:「執羈靮而從。」靮,馬韁繩。 [33]戲(huī揮)下:同「麾下」,部下。戲,同「麾」,旌旗之類,藉以指揮。語出《漢書•項籍傳》。此據青柯亭本,原作「戟下」。 [34]浹(jiá夾)旬:十日,一旬。浹,周遍。 [35]歸命者:歸附而接受其命令者,即歸順的人。 [36]大纛(dào 道,又讀 dú毒):大旗,為古時軍中主帥所在地的標誌。 [37]柵(zhà炸,又讀 shān 山):寨柵,壘柵。以木柵欄為營牆,以防 禦敵人。 [38]兗:府名。治所在滋陽(今山東兗州縣)。 [39]黨:同夥的人。 [40]解:押解。 [41]一旅:猶言一支部隊。旅,軍隊編制單位,古時五百人為一旅。也 泛指軍隊。要路篡取:攔路奪取。要,遮留。要路、猶攔路。 [42]黃袍加身:謂做皇帝。黃袍,古帝王袍服色尚黃。王楙《野客叢書•禁 用黃》:「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黃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 有禁自此始。」 [43]指日可俟:猶指日可待。指日,預定日期。 [44]東撫:指山東巡撫。清初沿襲明制,於地方設總督、巡撫,負責一 省或數省的軍民兩政,而由其所屬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各道道員 督率府縣。 [45] 科頭:不戴帽指隨便閒散。 [46] 方寸:亦作「方寸地」,指心。 [47] 長其萌:使其萌芽滋長。 [48] 匪言:狂惑之言。 [49]大率:大概,大致。
賞析
《九山王》所寫的曹州李姓諸生性格殘忍,不講信用,忘恩負義,老叟租居其荒園,每年百金之多,李氏亦已接受其錢,卻陰懷殺心,製造大火災,使得狐家一族幾乎絕滅無一生存。只有老叟倖免於難。老叟化為南山翁報仇: 時順治初年,山中群盜竊發,嘯聚萬餘人,官莫能捕。生以家口多,日憂離亂。適村中來一星者,自號「南山翁」。 南山翁說生乃是真命天子,李氏自以為得計,故聚眾造反,初期連連得勝,後軍師南山翁悄然離去,朝廷大兵征剿,李氏族滅。 異史氏曰:「夫人擁妻子,閉門科頭,何處得殺?即殺,亦何由族哉?狐之謀亦巧矣。而壤無其種者,雖溉不生;彼其殺狐之殘,方寸已有盜根,故狐得長其萌而施之報。今試執途人而告之曰:『汝為天子!』未有不駭而走者。明明導以族滅之為,而猶樂聽之,妻子為戮,又何足雲?然人聽匪言也,始聞之而怒,繼而疑,又既而信,迨至身名俱殞,而始悟其誤也,大率類此矣。 蒲松齡揭示了李氏諸生遺傳生命中嚴重問題:「彼其殺狐之殘,方寸已有盜根」,然若是正心誠意,幡然認罪悔改,即老叟亦不能設計報仇矣!然其殘忍不仁,狂妄自大,何能自我檢討認罪也!族滅之慘禍,乃因一人而起,家主之道德文化修養關係全家安危,可不懼哉![2]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 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閒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 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