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聊齋志異·遵化署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聊齋志異·遵化署狐出自《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1]

原文

諸城邱公為遵化道[1]。署中故多狐[2]。最後一樓,綏綏者族而居之[3], 以為家。時出殃人,遣之益熾[4]。官此者惟設牲禱之[5],無敢遷。邱公蒞任,聞而怒之[6]。狐亦畏公剛烈,化一嫗告家人曰:「幸白大人[7]:勿相 仇。容我三日,將攜細小避去[8]。」公聞,亦默不言。次日,閱兵已,戒勿散,使盡扛諸營巨炮驟入,環樓千座並發;數仞之樓,頃刻摧為平地,革肉 毛血,自天雨而下[9]。但見濃塵毒霧之中,有白氣一縷,冒煙沖空而去。眾 望之曰:「逃一狐矣。」而署中自此平安

後二年,公遣干仆齎銀如干數赴都[10],將謀遷擢[11]。事未就,姑窖 藏於班役之家[12]。忽有一望詣闕聲屈[13],言妻子橫被殺戮;又訐公克削 軍糧[14],夤緣當路[15],現頓某家[16],可以驗證。奉旨押驗。至班役家, 冥搜不得[17]。叟惟以一足點地[18]悟其意,發之,果得金;金上鐫有「某郡解」字。已而覓叟,則失所在。執鄉里鄉名以求其人,竟亦無之。公由此罹難。乃知叟即逃狐也。

異史氏曰:「狐之祟人,可誅甚矣。然服而舍之[19],亦以全吾仁。公可雲『疾之已甚』者矣[20]。抑使關西為此[21],豈百狐所能優哉!」

翻譯

諸城縣丘公,在遵化當官時,官署中原就有很多狐。署中最後面的一座樓上,雄狐成群地住在上面,成了狐的老窩,還經常出來禍害人,越是攆它們走,鬧得就越厲害。以前凡在這裡當官的人,都是擺上供品,對它們恭敬地禱告,沒有敢得罪這些狐的。 丘公來這裡上任後,聽說有這樣的事,很生氣。這些狐也害怕丘公性情剛烈,就變成一個老婆婆,告訴丘公的家人說:「請轉告大人,我們不要為仇。給三天時間,我們帶領全家老小搬走。」丘公聽了,也不言語。

到了第二天,丘公閱兵已畢,告訴大家不要解散,叫眾兵把各營的大炮都抬來,突然包圍了署後的樓。丘公命千門大炮齊發,傾刻之間,幾丈高的大樓,摧為平地。群狐的毛皮、血肉,像下雨一樣從天而降。只見滾滾濃煙中,有一縷白氣沖天而去,大家都望着天空說:「逃了一隻狐!」然而自此後,署中卻太平無事了。

後二年,丘公打發得力僕人送銀子若干去京都,打算托人辦理升遷,事還沒有着落,就暫時把銀子藏在班役的家裡。忽然有一個老頭到宮殿喊冤叫屈,說他妻子被人殺害,還揭發丘公剋扣軍餉,行賄高官,銀子現藏在某人家裡,可以去查證。皇帝下旨押着老頭去班役家檢查,但怎麼搜也搜不到銀子。老頭就用一隻腳點地,差人明白他的意思,挖開地一看,果然挖出銀子來,銀子上還刻着「某郡解」的字樣。接着找老頭,已經不見了。官府拿了地方上的戶口名冊想找這個老頭,竟沒有其人。丘公因此案被處死了。人們才知這個老頭就是當年逃走的狐狸。

異史氏說:狐狸迷惑人,確實可殺!然而服罪之後釋放他們,也可以成全我的仁德。丘公可以說痛恨的他過分了。但如果說殺狐的人是楊震,那麼狐狸就抓不到把柄而實施報復了!(即文中丘公因行污而遭戮,如果是楊震的清廉,那麼狐狸就無法用這個方法來對他進行報復了。)

注釋

[1] 諸城:縣名。今屬山東省。遵化:州名,清時屬直隸,治所在今河 北省遵化縣。道,道員,別稱道台。清時省以下、州府以上一級的官員,也 稱觀察。 [2] 故:原來。 [3]綏綏(suí suí)者:代指狐。《詩•衛風•有狐》:「有狐綏綏,在彼洪梁。」 綏綏,相隨的樣子。 [4] 遣之益熾:驅逐它就更加厲害。遣,逐。熾,烈,厲害。 [5] 牲:指整個的牛、羊、豕!供祭祀之用。 [6] 聞而怒之:此據二十四卷抄本,原無「而」字。 [7] 幸白:希望稟告。幸,希望。 [8]細小:猶言家小,謙詞。 [9] 雨而下:像雨點一樣落下。 [10] 於仆:幹練的僕役。如干,猶若干。 [11] 遷擢:升遷,提拔。 [12] 班役:即衙役。衙役分班,日班役。 [13]詣闕聲屈:到朝廷鳴冤叫屈。詣,至。闕,宮闕,此指朝廷。 [14] 訐(jié結):揭發:告發。 [15] 夤緣當路:攀附權要。當路,猶當權,指執改者。 [16]頓:暫存。 [17]冥搜:到處搜查。 [18]叟: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作「翁」。 [19]服而舍之:服罪之後釋放它們。舍,釋放。 [20]疾之已甚:痛恨它太過分。《論語•泰伯》:「人而不仁,疾之已 甚,亂也。」 [21] 關西:指楊震(?—124)。震為東漢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 字伯起,官至太尉。因「明經博覽」,時人號為「關西孔子」。《後漢書》本傳載,楊震「性公廉,不受私謁。」遷東萊太守,「道經昌邑,故所舉荊 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 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色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 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邱某疾惡而行污,與楊震剛方而清廉相形, 如殺狐者為楊,則狐當無隙可乘,以資報復。

賞析

《遵化署狐》所寫邱公滅狐族類,殘忍不仁,後被老狐化為老叟告發其剋扣軍糧,指示地點,查驗屬實,被朝廷處死事。邱公己身不正,刻削軍餉,因緣求遷,即不滅狐族,亦難以逃脫法網,然若有些許仁義,與敬畏生命,或可不被告發也。本篇云: 邱公蒞任,聞而怒之。狐亦畏公剛烈,化一嫗告家人曰:「幸白大人勿相仇。容我三日,將攜細小避去。」公聞,亦默不言。次日,閱兵已,戒勿散,使盡扛諸營巨炮驟入,環樓千座並發。數仞之樓,頃刻摧為平地,革肉毛血,自天雨而下。但見濃塵毒霧之中,有白氣一縷,冒煙沖空而去,眾望之曰:「逃一狐矣。」而署中自此平安。

按照蒲松齡的觀點,狐族殃及人類,當然可誅,然其已經害怕退讓,何必趕盡殺絕!若是滅狐者自身正,雖百狐亦無復仇之理也。志怪傳奇,實質都是人間生活之反映。人亦狐,狐亦人,人亦鬼,鬼亦人,人亦神,神亦鬼,相對而論者也。[2]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 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閒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 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