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由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五大常任理事國 |
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由來說起國際社會必然繞不開聯合國,聯合國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目前聯合國已有193個成員國,其中中、美、英、法、俄為五大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五常的位置也是讓很多國家垂涎欲滴,例如近些年的印度,就特別想成為常任理事國。[1]
當然,那是不可能的,五大常任理事國自聯合國成立初期就已經確立,而且至今沒有更換過。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常任理事國只有五個呢?五常格局又是怎樣形成的?既然有這樣的疑問,那就不妨來聊聊那些往事。
聯合國的成立
首先我們要知道聯合國是什麼,它其實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成立的目的是維護國際間的和平與安全、建立平等友好的國際關係以及促進國際間的合作。
其實聯合國的成立並不是空穴來風,它的前身是在1865年成立的國際電報聯盟。在那個國際大交融的時代,這種國際組織必然有其獨特的作用,能夠更好的建立國家關係,不過由於各種矛盾的相繼爆發並沒有發展壯大。
在二戰中後期,長時間的戰爭讓國際社會開始意識到了和平的重要性,自然而然的就把目光投向了「國際聯盟」。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中,英、美、蘇表示要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來維護和平與安全,同年4月25日,在舊金山會議上通過了《聯合國憲章》,聯合國成立。
五常的由來
了解了聯合國的成立歷史我們再來看看五常是怎樣確定的。雖然說聯合國的成立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但是各個大國其實是各懷鬼胎。
在雅爾塔會議中,美、蘇、英就聯合國的成立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盤,在確認常任理事國名單時更是算計。當時美國實力最強,蘇聯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不過已經打得精疲力盡,英國在經歷殘酷的戰爭消耗後也是大不如前。
所以英國就非常擔心在未來的國際事務處理中自己被常任理事國邊緣化,於是英國強烈要求要把法國納入常任理事國,想通過與法國的抱團來獲得更多的話語權。英國的這個提議並沒有引發爭議,美蘇也表示同意,畢竟當時的法國實力也是比較強的。
美國見英國打起了小算盤自己自然不會落下,考慮到蘇聯的日益壯大,美國感受到了危機,這就需要一個國家來制衡蘇聯,至少要能夠限制其腳步。這自然把目光投向了還處於抗戰時期的中國,畢竟當時中美是站在同一戰線上的,而且蔣與美的關係密切。
此時的美國強烈建議要把中國納入常任理事國名單,理由是同為抗擊法西斯的重要力量,而且是亞洲最大國家。不過蘇聯自然是知道美國的用意,自然是持反對態度。但是在羅斯福強烈要求要把中國納入名單,蘇聯也就勉強同意了。
到這裡,常任理事國的名單就被確認下來了,一共五國:中、美、英、蘇、法,聯合國中重要的權力也基本在這五個國家手中。
中國重返聯合國
時間來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蔣逃到了台灣。之後雖然仍是蔣在聯合國中代表中國,但那顯然已不具有代表性。
此後,美蘇也是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爭霸,不過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美蘇三國間的關係開始發生了巧妙變化。1971年7月15日,17個成員國提出了「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10月25日,美國提議將決議草案中「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占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作為另一項議案另行表決,不過沒有被通過。
隨即台灣代表團退出聯合國,同時大會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個國家提出的要求「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立即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提案。
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了中國在聯合國唯一的合法代表,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多說一句,雖然說中國在二戰結束時已經是聯合國五常之一,但在當時的國際事務中依舊沒有話語權。比如日本投降時大連港的國際化,而且蘇聯還對其有着特殊權利。可見,這個世界還是要靠實力說話的,只有自己強大才是真的強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