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瑪莉艾克斯30號大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聖瑪莉艾克斯30號大樓
圖片來自哈啦區-巴哈姆特

聖瑪莉艾克斯30號(30 St. Mary Axe) 是位處英國金融重鎮倫敦市的一棟摩天大樓,暱稱小黃瓜Gherkin),正式名稱為「瑞士再保險公司大樓」(the Swiss Re Building)。

歷史

1996年,崔佛嘉集團[1]提出一份建造倫敦千禧塔的計畫,預計興建一棟總高度386公尺,總樓層面積9萬平方米,並含有一座305公尺觀景台的摩天大樓。然而,此計畫因為遭到反對而作罷,取而代之並獲得許可的是原計畫的更新版本──改為建造一座高度較低的大樓,也就是現在的聖瑪莉艾克斯30號大樓。

2003年12月聖瑪莉艾克斯30號落成,並於2004年4月28日啟用。這棟大樓有180公尺高,共40層。它的建造象徵著倫敦新一波高樓熱的興起。大樓的命名起自它的地址,也就是建築物所在的「聖瑪莉艾克斯」或斧頭聖瑪莉街,而30則為其門牌號碼。

本大樓是由諾曼·福斯特、他的合夥人肯·夏托沃斯,以及奧雅納所共同設計;由瑞典的司康司克營建公司在2001年到2003年間負責實體的建築工程。

暱稱小黃瓜的由來及建築特色

小黃瓜這個名稱,其所指的是這棟大樓極度非正統(unorthodox)的外觀建構。 「30 St Mary Axe」因建築外型獨特而惹來不少花名,有人說它是子彈大樓,有說是小黃瓜。但這「小黃瓜」的外觀可不僅僅只是純粹因為好看、特別而設計的,隱藏在設計理念背後,更多的是節省能源等環保功用。

整幢「小黃瓜」的外圍玻璃,只有一片不是菱形或三角形,那一塊,就是大廈頂部的圓頂。而仔細觀看「小黃瓜」的外圍,有著流線型的紋路,紋路上的菱形及三角形窗戶均可打開,打開之後,配合大樓內部的通風設計,不需開冷氣,自然的涼風亦可流通到大廈內每個角落,冬暖夏涼。

而大廈的窗戶均打開了所呈現的狀態,正是設計師在設計「小黃瓜」時想到的畫面,猶如一顆松果

倫敦第一個生態高層建築和城市天際線的瞬間可識別,這個為瑞士再保險設計的總部紮根於一個激進的方法 – 在技術上,在建築,社會和空間上。高達四十一層樓,共有46,40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以及從新建的廣場進入的商店和咖啡廳。在首腦會議是一個俱樂部的房間,在首都提供了一個壯觀的360度全景。

通過圓形平面圖生成,具有徑向幾何形狀,建築物在其上升並且朝向其頂點逐漸變細的情況下變寬。這種獨特的形式響應於網站的約束:建築物比相同尺寸的矩形塊更細長,並且將其輪廓朝向基座的減肥最大化了街道級的公共領域。在環境方面,與其相似尺寸的直線塔相比,其輪廓減少了風力偏轉,有助於保持地面舒適的環境,並產生外部壓力差,被利用來驅動獨特的自然通風系統。

建築概念

在概念上,塔開發了商業銀行的想法,而在Climatroffice之前,Buckminster Fuller的一個理論項目提出了自然與工作場合之間的新的關係,其能量意識的外殼將牆壁和屋頂分解為連續的三角形皮膚。在這裡,塔的對角支撐結構允許無柱的地板空間和一個完全釉面的門面,這打開建築物的光和視圖。每個樓層的輻射指之間的心房垂直連接,形成一系列非正式的突破空間,螺旋形建築物。這些空間是一個自然的社會焦點 – 點茶點和會議區的地方,並且作為建築物的「肺」,通過外立面的開放面板分配新鮮空氣。這種系統可以減少建築物對空調的依賴,並減少其他可持續的措施,這意味著它只佔傳統空調辦公樓消耗的能源的一半。

參考文獻

  1. 崔佛嘉集團,prezi.com,20 June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