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二、三校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二、三校

圖片來自澳門指南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二、三校 (Colégio Diocesano de São José, 2 e 3 Escola),為澳門聖若瑟教區中學學校網路成員,非牟利私立學校,於1931年創立,由天主教澳門教區持牌。

目錄

歷史

創辦

聖若瑟教區中學創辦於1931年9月,聖若瑟修院馬安瑟神父為使華人子弟有更多機會接受中華文化,特倡議創辦學校。奉聖若瑟主保聖人,初定名為聖若瑟中葡學校,設校址在風順堂街1號,其成立與澳門聖若瑟修院關係密切,首任校長由該院院長白安民神父兼任。開辦之初,當時只辦小學五、六年級及初中一、初中二年級四班,並附設英文專修科,學生約二百人。1932年,該校更名為聖若瑟中學,第一屆有小學畢業生四人,由顏嚴若神父擔任首任校長。

聖若瑟中學第二校成立於1942年,位於三巴仔街4號,設初小和高小,高小隻收女生。由於當時經濟衰退,次年第二校已停辦。至1946年重開,校舍遷至三巴仔橫街10號,專辦小學,並奉僑務委員會核准重新立案。


教育理念

聖若瑟教區中學的教育理念,是以學子的"人"為本,因而"服務他人"便成為本校的辦學宗旨,務期以聖若瑟為典範培養學生成材,使他們能以實事求是之精神和作風去完善自己,以尊重和接受別人的行事,去服務他人,在與人相處時表現出自信和自尊,對自己不卑,對他人不亢;辦學宗旨是以"己立立人,實事求是"為校訓,發揚互助互愛、實事求是的精神,培植澳門教區公教子弟,傳播基督的信仰,謀求增進澳門居民的福利。

南灣校舍時期

1951年,始辦師範課程,名為「簡易師範科」,修業期為一年。次年,改為「幼稚師範科」,修業期增至兩年,並於1953年遷入南灣街113號,即現在的公教中心上課;女子部則於1954年遷入聖若瑟中學第三校上課。

1957年,學校在南灣街50號開始興建聖若瑟中學第二、三校的新校舍,1959年落成啟用,分設男、女中學部。自1962年開始,聖若瑟中學執行新的教育行政政策,由聖方濟各會的修女主持女子部校務。1964年,在體育館後地段擴建校舍,英文部遷入上課。1965年度創辦一制特別師範科。至1967年,聘慈幼會神父主持男子部校務。1972年,聖方濟各會退出,男女子部均由慈幼會神父掌理。

聖中合併期

1974年7月,羅玉成神父出任聖若瑟中學校長,並宣佈直屬主教府,先後由鄧思恩神父及羅啟瑞神父任副校長。在1979年,高秉常主教訓令聖若瑟中學與將望德中學真原小學合併,成為由五間學校組成的學校網絡,由主教府成立的「聖若瑟教區中學督導委員會」督導校政。1979年7月,該校合併為聖若瑟教區中學,高秉常主教任命羅玉成為校長,何發全及羅啟瑞為副校長。

天神巷校舍時期

1991年慶祝建校60週年(鑽禧),天神巷新校舍落成,由林家駿主教祝聖,原南灣街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二、三校遷入上課,校長為高天予神父。

配合校本部重建計劃

由2007學年開始,為了配合青洲校本部校園重建,所有小學部的學生遷往第一校繼續上課;而除高一外,所有校本部的學生遷入,初中上午上課,高中則下午上課。

校訓

聖若瑟教區中學校訓是"己立立人(Labor et Virtus)",是回應聖若瑟修院"往訓萬民(Ite et Docete)"的呼喚。因此天主教澳門教區義無旁貸地委派教區神父直接地領導聖中。教區還會選派受修院教育的神父和修院傑出的導師協助教學。聖若瑟教區中學就是在主保聖人聖若瑟的精神感召下無私、忘己地為澳門的教育服務。

校訓除了己立立人外,在學生手冊以及校刊上所登載的校訓通常是這樣的:"己立立人、實事求是、互助互愛"。實事求是是希望學生有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不要走歪路。互助互愛則是充份地表示出聖若瑟教區中學學生以及校友要發揮互相幫助的良好友愛精神。


簡史

萌發期(創校)

聖若瑟教區中學創辦於1931年。聖若瑟修院馬安瑟神父為使華人子弟有更多機會接受中華文化,特倡議修院設立中學。奉聖若瑟為主保聖人,撥出在風順堂街1至3號院產作為校舍,定名為聖若瑟中葡學校;其成立與聖若瑟修院關係密切,首任校長由修院院長白安民神父兼任,馬安瑟神父及顏儼若神父任正副監學(即校監)。翌年易名為澳門私立聖若瑟初級中學並附設國小;四月成立童子軍團。

1932年聖若瑟中葡學校更名為聖若瑟中學。同年,由蒙神父創辦的真原國小落成,位於台山李寶樁街17號。

1933年憑澳門教區望德堂的嚴紹漁神父的努力,創辦澳門望德學校,並在同一年易名為澳門望德女子中學。

1936年聖若瑟學校校友會成立及組織公進青年會。

催化期

1938學年組成校董會。1939年起,奉廣東省教育廳"中字第七二七號令"核准立案,及至1940年開辦高中、改隸僑務委員會管轄。1942年增設聖若瑟中學第二校,位於三巴仔街4號,開設高小,尊收女生。1943年受經濟廳長羅保博士捐助學校經費,辟羅保博士室以作紀念。

休止期

澳門當時經濟衰退,第二校於次年停辦,至1946年重開,校舍遷至三巴仔橫街10號,專辦國小,兼收小一至小四女生;並奉僑務委員會核准重新立案;遷第二校於龍嵩街66號,除辦國小外,增設國中女子部。

1948學年,羅若望主教為學校購置南灣街101~103號為第一校新校舍;高、國中及高小男生遷入上課。

復甦期

1950年,澳葡政府批出南灣未列號地段為露天運動場,羅保博士資助運動場的建築費。除建築費外,另捐贈播音設備及有聲電影機一套。同年,第二校修築球場。

1951年,始辦師範課程,名為簡易師範科,於次年改為幼稚師範科,修業期兩年;另招收國中畢業女生入讀幼師一。1953年辟南灣街113號(即現在公教中心)為第三校,師簡科遷入上課;翌年開辦女子夜高中,招收高一新生,並遷入第三校上課;第二、三校開辦幼稚園。同年第四校成立,校址位於現時南灣聖保祿書局。第四校於翌年遷往龍嵩街79至81號。

1955學年,第三校夜高中停止招生;1956學年第一屆女子夜高中畢業,隨即停辦夜高中。

校舍變革期

師範及女中部在1957學年遷入媽閣街5號臨時校舍上課。南灣街50號校舍及體育館於1957年開始興建,於1959年落成啟用,分設男、女中學部及小五、小六,編為第一校;南灣街101~103號校舍改編為第二校,作為師範及女中校舍;龍嵩街66號校舍改編為第三校,是為國小教育校舍;原南灣街113號校舍交還主教府。

1961年,主教府暫撥南灣街27號為第四校,高國小遷入上課,次年度增設英文部。自1962年開始,聖若瑟中學執行《澳門私立聖若瑟中學組織大綱》的新教育行政政策而調整校部:南灣街50號校舍為男中部;大堂街19號則委託聖方濟各會修會管理校務;望德中學校務由耶穌寶血女修會主理。1964年,體育館後地段(南灣街27號)擴建校舍,英文部遷入上課。

1963學年,中學部試行"五年一貫制",並公布《澳門私立聖若瑟中學班社組織章程》。翌年,聖若瑟、曉明、聖羅撒女子中學、粵華、望德、中德、粵海、德明八間學校在體育館舉行民族舞蹈晚會。

1965年度創辦一年制特別師範科。1966學年,由於澳門學生的家長大多不認同"五年制中學",於是恢復招收"三三制"學生,而原校在讀學生大多獲準越級一年。

調整期

1967年因香港考試局因保護主義不歡迎澳門學生報名參加聯考,大部份高中畢業生只好放棄升讀大學的念頭,影響中、小、幼學生無心向學以及博彩業一枝獨秀而引起的風波,除女中部安穩渡過外,學校受到嚴重衝擊,英文部被迫停辦,男中部、國小部收縮班額,因此遷國小部於男中部上課;教師紛紛轉往他校工作。另外,幼稚園由女中部管理,遷入主教府上課。男中部委託慈幼會神父主持男子部校務。

1972年,聖方濟各會退出託管,男女子部均由慈幼會神父掌理。1974年2月,慈幼會退出管理,移交所有校部於天主教澳門教區。

合併期

1974年7月,羅玉成神父出任聖若瑟中學校長,並宣布直屬主教府,合併男女校部,高中文理科分組上課。先後由鄧思恩神父及羅啟瑞神父任副校長。校舍也第二次重新改編:第一校(南灣街50號)開設特殊師範、幼稚園師範、中學各級;第二校(大堂街19號)設高小;第三校(主教府)設初小及幼稚園。1976年曆屆校友重組"澳門澳中校友會"。同年頒布"己立立人"為校訓;開設文商科五年制中學四年級,以銜接初三學生就讀。

1978學年的師範遷入第三校上課、開設文商科六年級。

1979年6月,高秉常主教訓令聖若瑟中學與將望德中學、若真原國小合併。這一學校網路由五間學校組成,由主教府成立"聖若瑟教區中學督導委員會"督導校政。1979年7月,合併為聖若瑟教區中學,並設校本部,成為全澳唯一學校網路。

合併後在校舍上作第三次改編及整理:第一校(望德堂前地)設師範、高中理組、中四、中五文商組、國小及幼稚園;第二校(南灣街50號)設國中;第三校(大堂街19號)設小三互小六;第四校(主教府)設小一、小二及幼稚園,合稱"第三、四校";第五校(台山李寶樁街17號)設國小、幼稚園;夜間部(同第一校校址)增辦夜間部師範,設二年制特別師範科。

翌年2月第四校待拆重建,第三校國小遷至南灣第二校是課,自此合稱為第二、三校;幼稚園遷入大堂街19號上課,定為第四校;第五校增設幼兒班。

校本部時代

1980年,天主教澳門教區把青洲河邊馬路撥歸聖若瑟教區中學並新建校舍,在教育司註冊立案為第六校。翌年2月16日校本部遷入第六校辦公,自此聖中學生、校友稱第六校為校本部至今。

1981年3月19日,慶祝建校50周年金禧,在大堂、花地瑪堂舉行大型彌撒。3月21日,青洲新校舍(校本部)舉行揭幕祝聖儀式由澳門護督江樹培上校剪彩、高秉常揭幕揚及祝聖,出席觀禮的有澳門華人領袖何賢、著名大律師宋玉生等200多人,極一時之盛。3月30日,天神巷主教府花園動土準備興建新校舍。

隨著校本部的落成,聖若瑟教區中學進行第四次改編:第一校(望德堂前地)設國小及幼稚園;第二、三校(南灣街50號)設國中及國小;第四校(大堂街19號)為幼稚園;第五校(台山李寶樁街17號)設國小、幼稚園;校本部:設師範、高中理組、中四、中五、中六文商組。

1982學年遷初三至校本部上課,第二校只設初一、初二,中六文商組改制為高三文商組。翌年,學報《學而集》創刊出版。1983學年校本部復辦英文部。1986學年,高秉常主教諭令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行政獨立,委任何發全神父為校長。1987年遷夜間部至第二校上課。1988年,夜間部師範改為二年制。因龍的行動事件,林家駿主教諭令從1989年1月12日起不準錄取無證學生入學。

輝煌時代

1989年5月1日起行政部門大改組,合併為"聖若瑟教區中學行政中心"。翌年的夜間部增設葡萄牙文、電腦、國語、英文等課程;修訂多個規章,包括《校務規章》、《教務規章》、《體育規章》等。1990年度夜間部增設中四、中五文商科課程;成立"聖若瑟教區中學教師聯誼會"。

1991年年初,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發出該校建校鑽禧周年賀詞;另一方面,位於天神巷43號新校舍落成,3月19日由林家駿主教祝聖啟用,原南灣街第二、三校遷入上課。同年9月將英文部遷入歸第五校管理。1992年把聖若瑟教區中學教師聯誼會易名為"聖若瑟教區中學教職員聯誼會";位於校本部的鑽禧台及立德樓落成,在5月24日的聖母進教之佑瞻禮當日舉行啟用感恩彌撒。1993年2月,聖中管樂團成立;5月,《聖中新報》創刊出版。1993學年把第二校國中部遷入校本部上課;天神巷43號新校舍命名為第二、三校,設國小。1995年3月11日,聖中師範校友協進會成立,是為聖中的第二個校友會。翌年成立聖中史地學會、聖中救傷隊。

另外,由於龍的行動以及1988年產下"龍仔"、"龍女"的效應下,令到學校在1990年代擴班達歷史的高峰,單以1996學年的國小部小一為例合共有12班(即第一校及第二、三校分有甲、乙、丙、丁、戊、己六班。)

1999年校本部新教學大樓落成啟用;11月4日舉行第25屆校運會,由候任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主禮;12月20日,澳門主權移交,聖若瑟教區中學全體中學師生參加在澳門運動場舉行的"澳門同胞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大型文藝表演"。2005年10月29日,聖若瑟教區中學初三至高三師生參與第四屆澳門東亞運動會開幕典禮的表演。2006年3月19日,即聖若瑟教區中學建校75周年,教宗本篤十六世、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等向聖若瑟教區中學發出賀詞。

校本部重建

據澳門葡文報章《句號報》在2005年年中報導,由葡萄牙天主教大學和澳門教區合辧的澳門高等校際學院將遷往青洲。新校園的占地面積約二萬九千平方米,建築費用達三億五千萬元。大學有意重新打造澳門作為東方宗教培訓基地的角色,以及成為學術培訓及文化活動的中心。另外,也將會與聖若瑟教區中學校本部共用此新校區,該中學的學生將來可直接升讀該大學。

羅玉成校長在2006學年的開學禮上宣布,天主教澳門教區黎鴻升主教已將青洲校本部擴建之圖則呈交土地運輸工務局,意味著聖中之發展已開始。為配合發展,國小部校舍將有所調整,其中第一及第四校幼稚園共用大堂街第四校校舍,第一校及第二、三校國小部共用天神巷第二、三校校舍,而各校部名稱不變。

2007學年開始,青洲校本部校園清拆,在2007年9月10日起,對於行政總部以及在校本部上課的學生遷往第二、三校上課,國中由早上8時開始至中午12時20分,而高一、高二則由下午1時至傍晚6時10分,高三則遷往第四校上課。而國小部及幼稚園的學生遷往第一校繼續上課。9月15日下午3時至6時,校本部的師生、校友一同舉行對校部的告別儀式,翌日正式重建計畫。

晉新里程碑

隨著2007年9月15日的告別儀式,校園隨即被清拆,預料需要2個學年的時間進行清拆以及重建的工作。校方預期可以於2009學年落成啟用,同年澳門高等校際學院正式遷入青洲與聖中共用新校舍,並成為全港澳(以至全亞洲)唯一一所具備幼稚園到大學各階段完備的一條龍學習階級的學校。

第二、三校歷任校長

中文名稱 外文名稱 開始擔任日期 最後擔任日期 備註
3 呂子莊神父 1941年 1943年 聖若瑟教區中學為任期序
4 李仲漁神父 1943年 1945年
5 劉一心神父 1945年 1946年
6 何心源神父 1946年 1966年
7 戴維理主教 D. Paulo José Tavares 1966年 1972年 唯一一名主教擔任校長一職
8 魯炳義神父 Fr. Luigi RUBINI, SDB 1972年 1974年 天主教澳門教區慈幼會的神父擔任
擔任校長前出任慈幼中學校長,擔任後出任粵華中學校長
也是唯一一個非教區神父擔任
9 羅玉成神父 1974年 1988年 促成合併的校長
1979年起改稱為聖若瑟教區中學校長
10 高天予神父 Fr. José KAO 1989年 2000年 因年紀的問題而向天主教澳門教區請辭
11 袁偉明神父 2000年 2004年6月28日 校史以來最年輕的校長
12 羅玉成神父 2004年6月29日 2017年 第二次擔任校長
13 李仁傑先生 2017年起

校歌

聖若瑟教區中學校歌

著名校友

相關條目

參考

  • 《聖中新報》
  • 《都哉聖若瑟》— 聖若瑟教區中學創校六十周年紀念特刊(非賣品)
  • 聖若瑟教區中學建校六十五周年特刊(非賣品)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