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PEG-rhG-CSF)的作用機理是粒細胞刺激因子與造血細胞[1]的表面受體結合後作用於造血細胞,從而刺激增殖、分化、定型與成熟細胞功能活化。與rhG-CSF相比,PEG-rhG-CSF能降低血漿清除率,延長半衰期。

【毒理研究】生殖毒性:文獻資料顯示:雄性或雌性大鼠在給予累計周劑量約高於推薦人體劑量的6-9倍時(根據體表面積計算),PEG-rhG-CSF並不影響生殖能力或生育力。妊娠大鼠在器官形成期、由交配到妊娠前半段、有妊娠早期到分娩及哺乳期開展了三項試驗,當累計劑量約為人推薦劑量的10倍時,結果均未見流產或胎仔畸形。母體給藥累積劑量約相當於人體劑量的3-10倍時,可見胎仔出現暫時性波狀肋骨(於妊娠後期出現,但在哺乳期結束時則未觀察到)。妊娠家兔在器官形成期隔天皮下注射PEG-rhG-CSF,當累積劑量在人推薦劑量與人推薦劑量4倍範圍內時(根據體表面積計算),可見母體動物食物消耗降低、體重減輕,胎仔體重降低及胎仔頭蓋骨骨化延遲,未見結構畸形。當累積劑量達人推薦劑量的4倍時,可觀察到半數以上孕兔出現着床後丟失及自然流產的發生率增加

該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與結果分析

本品Ⅲ期臨床試驗研究採用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的方法,以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為研究對象,比較單次給予試驗藥(PEG-rhG-CSF)和連續給予對照藥(rhG-CSF)防治化療引起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試驗藥物(PEG-rhG-CSF):於化療給藥48小時單次皮下注射100μg/kg或6mg。

對照藥物(rhG-CSF):在化療給藥48小時開始每日一次連續注射5μg/kg/天,連續應用14天或經過中性粒細胞最低點後連續兩次中性粒細胞達到5×10/L以上停藥。

Ⅲ期臨床試驗共入選510例乳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2]患者(乳腺癌採用多西他賽+表柔比星+環磷酰胺/多西他賽+表柔比星聯合化療方案,非小細胞肺癌採用多西他賽/紫杉醇聯合卡鉑化療方案),PEG-rhG-CSF100μg/kg劑量組169例,PEG-rhG-CSF6mg劑量組172例,對照組rhG-CSF5μg/kg劑量組159例,主要療效指標為第1周期3、4度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持續時間,次要療效指標為第1周期3、4度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發生率、中性粒細胞自最低點恢復至2.0×10/L的時間及中性粒細胞減少性發熱發生率。

通過2個周期的觀察,結果顯示,第一周期中3、4度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持續時間,經非劣性檢驗,PEG-rhG-CSF100μg/kg或6mg組均非劣於對照組rhG-CSF5μg/kg組,其在預防3、4度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發生上與rhG-CSF療效相當。3、4度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率各組間差別無統計學差異(P>0.05)。中性粒細胞自最低點恢復至2.0×10/L的時間,各試驗組和對照組中位恢復時間均為2.00天,組間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中性粒細胞減少性發熱發生率,各組間差別無統計學差異(P>0.05)。

第二周期中,3、4度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率組間差別有統計學差異(P=0.0111),顯示試驗組3、4度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率低於對照組。中性粒細胞減少性發熱發生率,各組間差別無統計學差異(P>0.05)*採用協方差模型分別計算PEG-rhG-CSF100μg/kg組、PEG-rhG-CSF6mg組與對照組之間最小二乘均數差值的Dunnet法校正的單側97.5%可信區間進行非劣效檢驗。

綜合Ⅲ期臨床試驗結果

綜合Ⅲ期臨床試驗結果,於化療後48小時單次注射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100μg/kg或6mg固定劑量,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程度輕,結合抗體產生率低且不產生中和抗體,療效確切。單次注射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100μg/kg或6mg固定劑量與連續注射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5μg/kg/天比較,防治華聯引起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療效相當。

參考文獻

  1. 血液里的秘密——造血幹細胞 ,搜狐,2020-01-03
  2. 什麼是非小細胞肺癌 ,搜狐,201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