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聚蚊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聚蚊謠》

作品名稱: 《聚蚊謠》

創作年代: 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劉禹錫

《聚蚊謠》[2]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劉禹錫的作品。劉禹錫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劉禹錫的詩,無論短章長篇,大都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有一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摯情滲透其中,極富藝術張力和雄直氣勢。諸如「朔風悲老驥,秋霜動鷙禽。……不因感衰節,安能激壯心」(《學阮公體三首》其二)、「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始聞秋風》)這類詩句,寫得昂揚高舉,格調激越,具有一種振衰起廢、催人向上的力量。

詩歌前八句集中筆墨寫蚊子的特性,活畫出了腐朽官僚的醜惡嘴臉。首先,它們的重要特點是都不敢正大光明地活動,只有在「沉沉夏夜」中,才「喧騰鼓舞」,「伺暗」而動。詩歌第一句「沉沉夏夜閒堂開」,一開始就點出時間,接着寫「伺暗」、「喜昏黑」,深刻地表現出了「飛蚊」那種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本性。正因為它們是在黑暗中活動,所以使得糊塗人辨別不清,而聰明者也迷惑起來。其次,它們特別善於聚眾起鬨,「嘈然歘起」,其聲「殷殷若自南山來」,好像從南山傳來的隆隆的雷聲。這裡用雷聲來比喻「飛蚊」聚集的鳴叫之聲,雖帶誇張,但卻非常形象,並且暗用了《漢書·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傳》中「夫眾煦漂山,聚蚊成雷」的典故,使得詩意更為含蓄、深厚。第三,它們都心地歹毒,在花滴露珠、月色初上的朦朧中,乘人不備,利嘴相加,給人以突然傷害。這三種特性,既是「飛蚊」的特點,也是朝中那些腐朽官僚的特點,他們為了迫害正直的人,也像「飛蚊」那樣,暗中活動,造謠惑眾,糾集起來,乘機給人以致命的中傷。詩人抓住他們與「飛蚊」的共通處,進行比喻,使他們的本性更加鮮明突出,極為清楚地暴露在讀者面前,這就比直接寫他們生動得多,有力得多。從「嘈然歘起」、「喧騰鼓舞」、「利嘴迎人」這些感情色彩很強的措語中,詩人對它們的厭惡、鄙視之意,也溢於言表。在寫法上,詩人縱橫交錯地來表現它們的特性,既井然有序又變化有致,且便於夾敘夾議,把詩人的感情表達得更加充沛和強烈。

最後兩句,詩人以堅定的信念,預言了「飛蚊」的必然滅亡:「清商一來秋日曉,羞爾微形飼丹鳥。」「清商」即秋風,潘岳詩:「清商應秋至。」「丹鳥」即螢火蟲。據《大戴禮記·夏小正》及《古今注·魚蟲》說,螢火蟲能吃蚊子。兩句說,等到秋天一來,你們這些小小的蚊子,都要去餵螢火蟲了。前一句與「沉沉夏夜閒堂開」相照應,夏去秋來,這是季節推移,誰也無法更改,暗示出蚊子的必然滅亡。後一句與上面對「飛蚊」的赫赫威勢的描寫,也恰成對比,那不可一世,「利嘴迎人」、「能我傷」的蚊子,這時都要被吃掉了。通過這樣照應、對比,不僅使全詩顯得嚴謹、完整,而且也突出了「飛蚊」的可悲、可恥的下場。「秋日曉」三字,以清秋麗日的美景,烘托出詩人政治家的樂觀情懷;「羞」字,又進一步表現出詩人對「飛蚊」的鄙視。詩人在身處逆境中,能夠往遠處想,往大處看,不因一時的挫折而頹喪,這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樂觀豪爽的氣度,值得推崇。全詩十四句,前十二句四句一轉韻,平仄相間,讀來既覺穩健,而又具有跳躍性的變化;最後兩句另起一韻,且用仄聲,在聲情上使全詩收結得剛健有力。整篇語言較為質樸,但其中「露華滴瀝月上天」、「清商一來秋日曉」等句,又富有文彩,在質樸中含着清麗,體現了詩人的獨特風格。

詩詞正文

譯文

夏夜沉沉,清靜的堂屋門窗大開,飛蚊趁着黑暗,發出雷鳴般的聲響。

喧鬧聲突然而來,起初聽了吃驚,像是隆隆的雷聲從南山傳來一樣。

蚊子喜歡在昏暗的夜裡嗡嗡地鼓翅飛舞,糊塗人分辨不清,聰明人也感到迷惘。

在露水下滴、月上中天的夏夜,尖嘴叮人,難於覺察提防。

雖然我有七尺之軀,你蚊子小如芒刺,但是我寡你眾,所以你能把我傷。

天生蚊子有一定時節,我不可阻遏,為了避開你的叮刺,我只好躲進蚊帳。

等到涼風吹來,在秋天的拂曉,你這細微東西就要給丹鳥吃光!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4]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5]

視頻

中國歷史文化:《人文地理》正氣貫古今傲骨錚錚——劉禹錫
劉禹錫和他的詩的創作風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