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肌痙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肌痙攣是指個別肌肉或肌群的不隨意收縮。大致可分為陣攣性肌痙攣與強直性肌痙攣。陣攣性肌痙攣是指一定時間內主動肌快速、反覆地收縮,帶有一定的節律性,不受意識控制,如三叉神經痛性面肌痙攣。強直性痙攣較為持久,肌痙攣不呈節律性,經一定時間後,肌肉可放鬆如手足搐搦、狂犬病、面肌痙攣等。 [1]

中文名:肌痙攣

外文名:Spasms

釋 義:指個別肌肉或肌群的不隨意收縮

原 因:疲勞、電解質不平衡、寒冷的刺激

預 防加強身體的鍛鍊、按摩

分 類:陣攣性肌痙攣強直性肌痙攣

常見引起原因

1.疲勞:身體疲勞時,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會改變,     此時肌肉會有大量的乳酸堆積,而乳酸會不斷的刺肌痙攣。


2.電解質不平衡:運動中大量出汗,特別在炎熱的氣  

候下,會有大量的電解質流失。汗的主要成分是水     和鹽,而鹽和肌肉收縮有關,流失過多的鹽會使肌肉興奮造成抽筋。


3.寒冷的刺激:在寒冷的氣候中,例如游泳時受到冷     水的刺激,特別是熱身運動沒有準備充分,肌肉容易產生痙攣,主要原因是肌肉會因寒冷而興奮性增高所致。


處理方法

1.發生抽筋時,不要緊張,先檢查並確定何處的肌肉產生痙攣,在針對此處的肌肉加以處理。


2.發生肌痙攣時,通常只要向相反的方向牽引痙攣的肌肉,使之拉長,一般疼痛都可以得到緩解。處理時要注意保暖,牽引用力要均勻,切忌暴力,以免造成肌肉的拉傷。


3.腹部肌痙攣時,可做背部伸展運動以拉長腹肌,還可以進行腹部的熱敷及按摩。


4.小腿肌痙攣時,可伸直膝關節,勾起腳尖同時雙手握住腳用力向上牽引即可。


5.游泳中發生肌痙攣時不可驚慌,可先吸一口氣,仰浮於水面,並立即求救,在水中自救的方法是用沒抽筋的一側手握住抽筋的腳趾,用力向身體的方向拉,同時用抽筋一側的手掌按住抽筋腿的膝蓋上,幫助膝關節的伸直,待痙攣緩解後,在慢慢游向岸邊。


肌痙攣的預防

1.要加強身體的鍛鍊,提高本身之健康狀況及身體素質,尤其應注意耐寒力及耐久力之增進。身體情況不佳時,特別是疲勞和飢餓時,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2.運動前,必須認真地做好準備動作及暖身,對容易發生痙攣的肌肉可先做適當的按摩,不可突然進行緊張用力的動作或劇烈的運動。


3.在高溫或進行長時間劇烈運動時,應是當的補充電解質,身體疲勞時,應有充分的休息再進行運動。游泳下水時應先用冷水淋浴,並做暖身運動。使全身肌肉逐漸適應冷水的刺激,水溫過低時,游泳的時間不宜過長。


4.預防勝於治療,當發生肌痙攣時需鎮定並小心處理,運動時更不可以勉強。


2、肌痙攣(Spasms):肌肉突發性猛烈收縮。臨床上可有下列數種形態:  

1,痛性痙攣(cramps):即俗稱「抽筋」,肌肉猛烈收縮成硬肌塊,病人覺疼痛,可能為局部缺血或酸性代謝物質積聚之故。常見於劇烈運動中或運動後,下肢較易發生。懷孕最末月胎頭壓到骨盆靜脈或腰骶神經也可引起下肢痛性痙攣。中暑痛性痙攣見於高溫下工作,僅補充水分而未補充鹽類者。余如代謝疾病(如尿毒症)、肌內外傷也可能發生痛性痙攣。神經學方面言,肌肉、周圍神經、脊神經根甚至中樞神經系病變均可引起痛性痙攣,例如此病徵常為運動神經元病的早期症狀。     2,破傷風痙攣(Tetanospasm):破傷風病人可有局部或全身肌肉痙攣。例如牙關緊閉、痙笑、角弓反張、頭仰縮、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等均由肌肉痙攣引起。聲或光刺激、驚嚇或欲從事隨意運動皆可誘發肌肉痙攣。     3,手足搐搦痙攣:低血鈣、低血鎂或鹼中毒均可引起手足搐搦。手之掌指關節微屈,而指間關節直伸,手指內收 ,姆指則內收且直伸,其形酷似產科醫師手;足部肌肉痙攣而呈足跖屈曲且各趾內收,上述手足肌肉痙攣現象習稱「腕足痙攣」。取血壓計加壓至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維持一至五分鐘,如手痙攣出現,則稱有「trousseau」氏病徵。輕敲耳前面神經所在部位,常可見面肌發生敏捷收縮,此即Chvostek氏病徵,與病人神經興奮性增高有關。過度換氣可引起呼吸鹼中毒,故令手足搐搦病人深呼吸,常可誘發其腕足痙攣。     4,面痙攣(Facial spasm):可有下列諸型形態:  

a、半面痙攣(Hemifacial spasm):通常由眼輪匝肌痙攣開始,漸漸散布至整個半側顏面,發生痙攣時病人無法從事面部隨意運動,痙攣時間約為數秒至數分。半面痙攣可能由緊張、受驚嚇甚至面部之任何動作所誘發之。此病可由面神經受刺激或壓迫而引起,但大部分找不到病因,有些病例經證實乃顱內血管解剖上的變異刺激到面神經所致,少數半面痙攣可能由小腦橋腦角腫瘤、基底動脈瘤或腦底腦膜病變引起,切斷面神經予以縫補後也可能發生痙攣。


b、Bell氏面癱後面神經的異常再生,如閉眼時可連帶發生口角後縮或唇肌抽搐,此為眼輪匝肌的支配神經於面癱後誤支配口輪匝肌之故,臨床所見亦為半面肌肉痙攣。

  c、反射性面痙攣(Reflex facial spasm):面部有疼痛或刺激性病變,引起面肌痙攣。

  d、雙側性面痙攣(Bilateral facial spasm 又名Facial paraspasm):兩側所有面肌及頸肌、嚼肌、舌肌等均發生收縮,可能與緊張不全(Dystonia)相關,故其病變或位於錐體系外。有些人則為精神性者。     e、瞼痙攣(Blepharospasm):眼輪匝肌發生痙攣,致眼瞼閉合。眼疾可引起反射性瞼痙攣,此外,帕金森氏病、半面痙攣的早期症狀可能以瞼痙攣表現。新生兒出現瞼痙攣乃正常現象,某些腦部變性疾病及痴呆患者,可因「釋放現象」而出現瞼痙攣。     f、Jacksonian癲癇如病變在大腦運動皮質的顏面區,也可能發生單側顏面痙攣,但其痙攣為進行性者,可由口角痙攣開始,漸傳至面部其他部位,甚而頸部、肢體等。     5,痛性強直痙攣(Painful tonic spasm):多發性硬化病人從事運動或遭遇外來聲光等感覺性刺激,可能突發單側肢體之疼痛性強直痙攣,似手足搐搦,數秒至數分鐘即消失。     6,動眼危象(Oculogyric crisis):亦名動眼痙攣(Oculogyric spasm),乃眼外肌發生強直痙攣,造成雙眼固定偏斜某方向,可持續數秒至數小時,最常見者為固定上視。腦炎後繼發帕金森症候群或抗精神病藥物使用均可能發生動眼危象。     7,呃逆(hiccup或Singultus):橫膈肌之痙攣性收縮伴聲門突然關閉而形成,有學者將之列為肌陣攣的一種。膈神經或迷走神經的局部刺激可致呃逆,如膈疝、胃脹、主動脈瘤或其他食道、胃、橫膈、縱隔的病變。中樞神經病變如腫瘤(第四腦室腫瘤、脊髓腫瘤)、血管性病變(最常在延腦)、毒素(如尿毒症、Sulfonamides)或腦炎也可引起呃逆。此外尚有精神性呃逆。     8,職業性痙攣(Occupational spasm 或Occupational cramp):職業上經常使用的部位發生痙攣,可致痛並影響該部位的正常活動。例如「作家痛性痙攣」(Writer’s cramp)病人提筆欲寫字時,手及手指可痙攣而呈僵硬,甚至感覺肌肉疲憊或疼痛。此外,打字員、小提琴手、鋼琴手、金匠、電報員等均可發生職業性痙攣。有謂此病乃一種神經官能症,但有學者發現帕金森氏病、畸形性肌緊張不全(Dystonia musculorum deformans)、Wilson氏病及手足抽搐症病人提筆或從事手的精巧動作時也可能發生類似的痙攣。     9,點頭痙攣(Spasmus nutans):見於六個月至一歲半的兒童,除間歇性點頭外,尚可有眼球震顫、頭部傾斜病徵。有謂與室內照明不佳、軟骨病等有關。如蓋住病童眼睛,其點頭現象可能消失;而抓緊其頭部時,眼球震顫常可加重。此病於三、四歲時可自行消失。


參考文獻

  1. [何伋. 神經精神病學辭典: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