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點伊蚊模擬亞種
股點伊蚊模擬亞種 |
中文名:股點伊蚊模擬亞種 目:雙翅目 科:蚊科 亞 科:庫蚊亞科 拉丁名:Stegomyia gardneriiimitator 命名者及年代:Leicester,1908 屬:伊蚊屬 |
股點伊蚊模擬亞種(Stegomyia gardneriiimitator Leicester,1908)屬於動物界雙翅目,蚊科,庫蚊亞科昆蟲。 [1]
目錄
股點伊蚊模擬亞種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盾片前端有一左右分離或連成一片的寬白斑,翅基前各有一大斑;中股前面有一白斑,後跗節1-4都有基白環或白斑(♀♀)或節5暗色(有的♂♂)。幼蟲櫛齒不生在骨片上,腹毛4d-X短,遠比4c-X為短。
形態描述 雌蚊小型到中型蚊蟲。頭:頭頂平覆寬鱗,有一中央三角形或菱形白斑,並延伸到兩眼之間;白斑兩側平覆深褐到黑色寬鱗,各有白縱條間斷;側腹面平覆寬白鱗;後頭有少數暗豎鱗;有眶白鱗線。唇基光裸。喙和前股接近等長,深褐色。通常在腹面有白縱線。
觸鬚約為喙的1/4長,黑色,末段約1/3背面白色。胸:前胸前背片和後背片都具寬白鱗。中胸盾片覆蓋深褐細鱗和窄鱗,前端有一寬扁白窄鱗斑,有的白斑後部內凹,有的左右分離而僅前端相連,甚或完全分成左右兩片;兩側各有一短帶狀白窄鱗斑,和翅基前的寬白鱗簇相連;小盾前區具窄白鱗,延伸為一短白縱線,它的兩側各有一短白亞中線,但這些縱線有時不明顯;小盾前區兩側各有一寬暗黑鱗區;小盾片三葉都平覆白鱗;側背片具寬白鱗。
中胸腹側板的上位鱗簇和翅前結節下的相連,後側片的連成一片。有氣門後區、氣門下和亞氣門鱗簇。翅:翅鱗深褐色,僅前緣脈基端有一小白斑。平衡棒結節具暗黑鱗。足:深褐到黑色;前股前面基段有白縱條,腹面有白色區;中股和後股都有膝白斑;中股前面近中部有一白斑,腹面基段白色;後股前面和腹面除一亞端黑環外,全部白色,後面基段1/2白色。
前脛腹面有白色縱條。前跗節和中跗節1-2有基白環,中跗節3基背有白鱗;後跗節1-3都有基白環,節4基背1/2-2/3以及節5基背1/2-3/5白色。腹:腹節背板暗黑;節Ⅰ側背片覆蓋白鱗;節Ⅱ-Ⅶ有基側白斑;節Ⅳ-Ⅶ並有和側斑不相連的基白帶,有的節Ⅲ基部也具白鱗。節Ⅱ-Ⅵ腹板暗黑而有基白帶,節Ⅶ腹板全黑。
雄蚊觸鬚比喙長,節2背面以及節4和5腹面有基白斑,節3有基白環。有的除前脛外,中脛後腹面也具白縱條。中跗節3通常暗黑;後跗節5多數僅基段背面白色,有的全部暗黑。尾器:腹節Ⅸ背板中部拱起,側葉不很突起,各具3-4根剛毛;節Ⅸ腹板帶長方形。抱肢基節長約為寬的3-4倍,背基內區有一片7-8根剛毛。抱肢端節約為基節的3/4長;指爪位近末端,特長,約為本節的1/3長。小抱器狹長,粗壯部分末端2/5有很多長剛毛,近基部突起上有一長刺狀剛毛和幾根細剛毛。肛側片無腹臂。
幼蟲1) 頭:觸角約為頭的1/2長;1-A位近中央,細小,刺狀。頭毛4-C發達,分8-12細枝;5-C單枝;6-C通常單(1-2)枝;7-C通常分2 (2-3)枝。胸腹:胸毛9-M分2-3枝;中胸和後胸側毛基刺較短。櫛齒中刺基部有細繸,5-9個,不生在骨片上。呼吸管短,無管基突,長約為基寬的2.4倍;梳齒15-16個,各具1-4側牙;1-S位於末一梳齒之後,並與梳齒位於同一直線上,分2-4枝。尾鞍不完全,後緣細刺不明顯;腹毛1, 2-X都分2枝;3-X單枝;4-X8株,位於柵區,4d-X特小,遠比4c-X為短,並且毛基無橫柵。肛鰓約為尾鞍的3倍長,臘腸狀。
股點伊蚊模擬亞種生活習性
幼蟲孳生在樹洞和竹筒積水
股點伊蚊模擬亞種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海南, 廣西, 雲南, 湖南, 台灣, 香港
國外分布 柬埔寨, 印度, 馬來西亞, 尼泊爾, 越南
股點伊蚊模擬亞種參考文獻
原始文獻Cul. Malaya, p.89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八卷 雙翅目 蚊科(上卷):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