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蚊科(學名:Culicidae)是昆蟲綱雙翅目之下的一個科。該科生物通常被稱為蚊或蚊子,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絕大多數蚊科的雄蚊以植物汁液為食,雌蚊則外寄生於其他生物表面,使用刺吸式口器刺穿宿主的皮膚以吸取血液。其宿主成千上萬,主要為脊椎動物,如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等。有些種類的蚊子還會寄生於節肢動物。吸食血液對宿主一般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在吸食過程中,蚊子的唾液會使宿主出現皮疹等症狀。蚊子是許多種疾病的傳播媒介,蚊子會以吸食血液的方式,將疾病從一個宿主體內傳播到另一個宿主體內,登革熱、瘧疾、黃熱病、寨卡病毒、絲蟲病、日本腦炎、西尼羅河病毒、基孔肯雅熱等蟲媒病毒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快速傳播,因此,蚊子被蚊蟲控制協會(英文: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評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之一。目前除南極洲外,各大洲皆有蚊子的廣泛分布。
身體構造
跟一般的昆蟲一樣,身體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身體和腳皆細長。大小隨種類不同,不過大部分小於15mm。體重約為2-2.5mg。只有一對翅膀(雙翅目的特徵),另一對退化為平衡杆。飛行速度約為每小時1.5到2.5公里,單次飛行可持續4分半鐘,一般蚊子飛行時每秒翅膀振動594次左右;這樣的振動,使我們在蚊子飛行時會聽到「嗡嗡」的聲音。口器為刺吸式,特化成細長的喙,大部分種類雌蚊的口器都適合刺吸血液。蚊體表覆蓋形狀及顏色不同的鱗片,使蚊體呈不同的顏色。這是鑑別蚊類的重要依據之一。翅脈上也有鱗片,翅後緣有緣鱗。多為夜行性動物。
蚊與健康
在世界中大部分的地區,蚊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估計,每年約有7億人被蚊子傳染各種疾病,且每十七人中,就有1人死於被蚊子傳染的各種疾病。蚊子每年殺死70萬人。尤其是在熱帶地區,多種傳染病常藉由蚊子傳染給人類。但在大多數溫帶國家,例如美國、英國、新西蘭、中華人民共和國,被蚊子咬通常只會發癢,而不至於被傳染疾病[1]。
相關記載
蚊子又被稱為白鳥。《大戴禮記·夏小正》:「白鳥也者,謂蚊蚋ruì也。」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上》:「白鳥,蚊也。齊桓公臥於柏寢,謂仲父曰:『吾國富民殷,無餘憂矣。一物失所,寡人猶為之悒悒,今白鳥營營,飢而未飽,寡人憂之。』因開翠紗之幬,進蚊子焉[2]。」沈復《浮生六記·兒時記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視頻
蚊科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蚊子 - 個體壽命以及蚊與健康,數字病媒生物館,2012-12-13
- ↑ 金樓子●卷四·立言篇九上:白鳥蚊也,齊桓公臥於柏寢,謂仲父曰:「吾國富民殷,無餘憂矣。一物失所,寡人猶為之悒悒,今白鳥營營,飢而未飽,寡人憂之。」因開翠紗之幬,進蚊子焉。,國學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