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心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肥心使攀援狀草本,長1~2米。根細長,肉質,紅褐色,分枝。莖方形,有四棱,棱上倒生小刺。[1]
主要價值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 味苦,性寒。
功效 涼血止血,活血祛瘀,通經。
傳統應用 治月經不調、閉經、子宮脫垂、尿瀦留、尿路結石、貧血頭暈、風濕性關節炎、腰痛、衄血、吐血、便血、崩漏、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根10~15克,全草15~30克,水煎或浸酒服,或炒炭研末開水沖服。
方例 閉經
肥心使(茜草)根、五爪風(粗葉榕)、金線風(粉葉輪環藤)、保暖風(結香)、大散骨風(白背清風藤)、小鑽(南五味子)、大鑽(厚葉五味子)、烈報(紅背葉)、來仍(韭菜)根各10~15克,雙(姜)鮮6克,水煎服,連服2劑後繼用本方水煎取汁煮雞肉或雞蛋服。
風濕性關節炎
肥心使(茜草)鮮根120克,搗爛用米雙酒500毫升浸泡,晚上臨睡前用30~60毫升熱溫服。
形態特徵
攀援狀草本,長1~2米。根細長,肉質,紅褐色,分枝。莖方形,有四棱,棱上倒生小刺。
單葉,4片輪生,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9厘米,寬1~4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至心形,邊全緣,上面粗糙,下面脈上和葉柄常倒生小刺。花黃白色,合生,5裂;聚傘花序再組成圓錐花序狀腋生和頂生。漿果近球形,熟時黑色或紫黑色。花期秋冬間,果期冬季。
生長環境
生長于山坡、路旁、溝邊和草叢中。
分布範圍
產於廣西靈山、北流、岑溪、賀州、富川、蒙山、金秀等縣市;分布於我國大部分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