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脹性混凝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脹性混凝土

脹性混凝土又稱膨脹混凝土,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凝土常因水泥水化發生收縮而開裂,為了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抗裂性,補償收縮,甚至使混凝土內部產生化學預應力,採用膨脹水泥或在混凝土中摻膨脹劑都能配製膨脹混凝土。

簡介

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凝土常因水泥水化發生收縮而開裂,為了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抗裂性,補償收縮,甚至使混凝土內部產生化學預應力,採用膨脹水泥或在混凝土中摻膨脹劑都能配製膨脹混凝土。早在1890年凱德洛特(C.Candlot)就發現鋁酸三鈣和硫酸鈣在水介質中相互作用,會生成水化硫鋁酸鈣(即鈣礬石),鈣礬石含有32個結晶水,體積發生膨脹。1935年法國洛西葉(H.Lasier)在波特蘭水泥中摻入礬土、石膏和白堊磨成生料,經煅燒成熟料,再加入適量礦渣共同粉磨而成膨脹水泥。1942年前蘇聯米哈依洛夫、1964年美國克萊恩(A.Klein)先後都研製成功膨脹水泥。

評價

對於富混凝土,水泥漿體的數量足以填充骨料的空隙,使混凝土達到密實。較大的骨料容易形成較大的缺陷,混凝土強度等級越高,對缺陷控制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高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通常採用較小徑粒的粗骨料。對於貧混凝土,混凝土中水泥漿的數量是不足的。混凝土中的缺陷主要取決於水泥漿對骨料空隙的填充的程度,骨料最大粒徑的增加有助於提高混凝度的密實程度,因而使混凝土的強度提高。[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