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脫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胃黏膜脫垂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名詞解釋
胃黏膜脫垂是由於異常鬆弛的胃黏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前通過幽門管脫入十二指腸球部,臨床上以後者多見。臨床症狀表現有腹痛,上消化道出血,噁心、嘔吐,消瘦、輕度貧血,上腹部可有輕壓痛,無反跳痛。本病可分為原發和繼發兩種,前者與高度活動的胃黏膜皺襞和先天性胃皺襞肥大有關;後者多繼發於胃炎、消化性潰瘍以及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引起的黏膜下水腫。本病常見於30~60歲的成年人,男性發病率較高。
病因
胃、十二指腸發生炎症或其他病變時,胃黏膜水腫,黏膜及黏膜下層增生,黏膜下結締組織鬆弛,胃黏膜移動度增大;同時胃、十二指腸蠕動功能紊亂,如胃竇蠕動增強,則黏膜皺襞很容易被送入幽門,形成胃黏膜脫垂。一切能引起胃劇烈蠕動的因素,如精神緊張、煙酒、咖啡等均為本病的常見誘因。多數患者常合併胃及十二指腸慢性炎症。
臨床表現
1.腹痛
腹痛是最常見的表現,無明顯的周期性和節律性,疼痛可在進食後誘發,常呈陣發性疼痛,也可為燒灼痛、不規則的脹痛或刺痛等,一般無放射痛。常常伴有上腹部飽脹不適、噯氣、食欲不振等症狀。有時疼痛的出現也常與體位有關,右側臥位時疼痛易發生,有人認為此點為本病的特徵性表現。當脫垂的黏膜阻塞幽門管而發生嵌頓或狹窄時,則出現上腹部持續性劇烈的疼痛,同時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2.上消化道出血
在胃黏膜脫垂中是較為常見的,多數為少量的出血,少數則可引發大出血,甚至出現失血性休克。出血可由脫垂的黏膜表面糜爛或潰瘍引起,也可由脫垂的黏膜嵌頓而引起。同時因常伴有胃和十二指腸壺腹部潰瘍,故出血的原因有時難以區別,確診有賴於內鏡檢查。
3.幽門梗阻
其發生率非常低,多數患者發作時有噁心、嘔吐,嘔吐可在進食後發生,常有上腹部劇烈疼痛,嘔吐後疼痛可減輕或消失。
4.體徵
患者有消瘦、輕度貧血,上腹部可有輕壓痛。當黏膜嵌頓入幽門管時,可見胃型或胃蠕動波,在上腹部可觸及質軟的包塊,上腹部可有振水音。
檢查
1.內鏡檢查
檢查時可見胃竇黏膜正常或呈點狀充血、水腫,有時可見點狀出血、糜爛或淺表的潰瘍。當胃竇收縮時,黏膜皺襞非常明顯,可形成菊花狀,掩蓋幽門口,當胃竇鬆弛時,可見到脫入十二指腸的皺襞經幽門管向胃腔內反涌過來。
2.X線鋇餐
X線鋇餐檢查是診斷胃黏膜脫垂的重要依據,但是X線表現多樣,而且常為一過性,在右前斜臥位檢查時,陽性發現率較高。
鑑別診斷
本病無特徵性臨床表現,因此,需與下列疾病相鑑別:
1.胃息肉、十二指腸壺腹部息肉
當胃息肉脫入十二指腸壺腹部時,其X線表現為一個或數個圓形或橢圓形的充盈缺損。胃息肉、十二指腸壺腹部息肉所形成的充盈缺損位置不固定,陰影的形狀一致,同時在球部充盈缺損消失時的情況下,在胃內可出現胃息肉的X線徵象。內鏡檢查可確立診斷。
2.消化性潰瘍
臨床上其疼痛具有周期性、節律性,疼痛與體位無關。X線檢查可見到龕影。內鏡檢查可幫助確立診斷。
3.幽門括約肌肥大
X線表現在球基底部形成明顯的壓跡,但壓跡邊緣整齊,幽門管變窄而且延長,在球部看不到脫垂黏膜紋。
4.幽門前區癌
若其侵犯十二指腸基底部時,X線表現可有球基底部的充盈缺損,但此充盈缺損持久存在,邊緣不整,黏膜紋消失,同時內鏡可幫助確診。
併發症
1.並發胃炎
在胃黏膜脫垂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同時存在慢性胃炎,故應先治療慢性胃炎,減少導致胃黏膜脫垂的因素。
2.並發消化性潰瘍
在胃黏膜脫垂的患者中,有部分患者伴有消化性潰瘍,故應治療消化性潰瘍,減少其致病因素。首先應用減少損害因素的藥物:如制酸劑、抗膽鹼能藥物、H2 受體拮抗藥、丙谷胺、前列腺素E2 的合成劑及奧美拉唑等,同時給予胃黏膜保護的藥物。
3.並發上消化道出血
在胃黏膜脫垂的患者中,部分患者可同時存在上消化道出血,因此也要積極治療。
治療
1.一般治療
本病以內科治療為主,但並無特效藥。注意飲食,少吃多餐,戒煙酒,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體位,採用左側臥位,儘量避免右側臥位;可給予鎮靜藥和抗膽鹼能類藥物,以抑制過強的胃蠕動,以減少脫垂機會,應儘量避免使用促胃動力藥,以免加重黏膜脫垂。有幽門梗阻者應禁食、胃腸減壓,並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對伴有胃炎、潰瘍或上消化道出血者應給予相應的治療。而內科保守治療失敗時,需考慮行外科手術治療。
2.胃鏡下治療
微波治療, 高頻電刀切除法治療。
3.手術治療
嚴重及反覆發作的上消化道出血,幽門梗阻伴有持續性嘔吐或劇烈上腹疼痛,經內科治療無效,懷疑癌變者可考慮手術治療。至於手術種類,目前認為以胃遠端切除術及胃十二指腸吻合術療效最好。
參考文獻
- ↑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搜狐,2017-03-27
- ↑ 中國漢字文化,道出人生哲理,搜狐,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