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安娜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胡安娜

來自 貓眼網的圖片

胡安娜,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娜(西班牙語:Juana,1479年11月6日-1555年4月12日),人稱瘋女(La Loca),出生於托萊多,阿拉貢國王費爾南多二世和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之次女。她是卡斯蒂利亞女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之母。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胡安娜於1479年11月6日在卡斯蒂利亞王國的首都托萊多出生,是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阿拉貢國王費爾南多二世的第三個孩子,第二個女兒。其父母均來自拉斯塔馬拉家族。胡安娜膚色白皙,有一雙碧眼,發色介於金紅色和紅褐色之間,就像母親和妹妹凱瑟琳一樣。她的兄弟姐妹包括:葡萄牙王后伊莎貝拉、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胡安、葡萄牙王后瑪麗亞和英格蘭王后凱瑟琳。[1]

胡安娜是個聰慧勤奮的孩子,也是個優秀的學生。為了締結一場意義重大的婚姻,胡安娜接受了教育和正規訓練。身為公主,人們不指望胡安娜能成為卡斯蒂利亞或阿拉貢王位的繼承人,但她後來卻通過原繼承人接連去世繼承了這兩個王位。她的學術教育包括教規和民法、系譜學和紋章學、文法、歷史、語言、數學、哲學、閱讀、拼寫和寫作。胡安娜閱讀過許多古典文學作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基督教詩人普魯登修斯·克萊曼斯和古羅馬政治家塞涅卡的著作。

胡安娜在卡斯蒂利亞宮廷里的主要導師有多名我會修士安德烈斯·德·米蘭達、備受敬重的教育家比阿特里斯·加林多(她也是女王宮室的一員)和她的女王母親。胡安娜的王家教育包括宮廷禮儀、舞蹈、繪畫、馬術、舉止、音樂以及包括刺繡、針繡和縫紉在內的用針技巧。她擅長伊比利亞羅曼語支中的全部語言:卡斯蒂利亞語、萊昂語、加利西亞-葡萄牙語和加泰羅尼亞語,並且還能講一口流利的法語和拉丁語。胡安娜還是一位技藝精湛的舞蹈家和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她會彈奏擊弦古鋼琴、六弦琴和單弦琴。

締結婚姻

1496年,17歲的胡安娜與18歲的腓力在低地國家訂婚。腓力的父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及其原配勃艮第的瑪麗。哈布斯堡家族和拉斯塔馬拉家族之間進行了一系列的家族聯姻,這樁婚事只是其中一件,旨在鞏固聯盟,以對抗日益強大的法國。胡安娜參加了在卡斯蒂利亞王國巴利亞多利德舉行的代理婚禮(她的父母於1469年在此地秘密結婚)。

1496年8月,胡安娜從卡斯蒂利亞北部的拉雷多港(位於大西洋比斯開灣)啟程。除了在1506年與妹妹威爾士王太妃凱瑟琳見面外,胡安娜將再也見不到她的其他兄弟姐妹。胡安娜於1496年8月22日開始了前往低地國家佛蘭德斯的旅程,這些國家包括當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德國的部分地區。正式婚禮於1496年10月20日在當今布魯塞爾北部的利爾舉行。在1498年至1507年期間,胡安娜生下了六個孩子--兩個男孩和四個女孩,這些孩子長大後全都成為了皇帝或王后。

女繼承人

隨着胡安娜的哥哥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胡安離世,胡安的女兒伊莎貝拉是個死胎,胡安娜的姐姐伊莎貝拉和伊莎貝拉的兒子米格爾也接連去世,胡安娜成為了西班牙王國的女繼承人。當時,胡安娜還在世的妹妹包括:瑪麗亞(1482年-1517年)和凱瑟琳(1485年-1536年),分別比胡安娜小3歲和6歲。1502年,卡斯蒂利亞的托羅議會承認胡安娜是卡斯蒂利亞王位的繼承人,腓力是她的王夫。她被封為阿斯圖里亞斯女親王,這是傳統上授予卡斯蒂利亞繼承人的頭銜。

同年,阿拉貢議會在薩拉戈薩召開,宣誓胡安娜為女繼承人;然而,薩拉戈薩大主教堅稱這一誓言只能通過一項國王和議會間的有關繼承權的正式協議才能確立法理。1502年,為了讓胡安娜以卡斯蒂利亞王位女繼承人、阿斯圖里亞斯女親王的身份接受卡斯蒂利亞議會的宣誓效忠,胡安娜、腓力和勃艮第宮廷的大部分人前往托萊多,這次旅程被安托萬一世·德·拉蘭詳細載入編年史。次年,腓力和宮廷大多數人返回低地國家,身懷有孕的胡安娜被留在馬德里,她在那裡生下了她和腓力的第四個孩子,即後來的中歐君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一世。

繼承母國

當伊莎貝拉一世於1504年11月去世後,胡安娜成為了卡斯蒂利亞的執政女王,她的丈夫腓力也依據妻子的權利成為了國王。胡安娜的父親費爾南多二世在卡斯蒂利亞喪失了君主身份,儘管伊莎貝拉在遺囑中允許他在胡安娜缺席時統治,或者,如果胡安娜不願意自己統治,他可以繼續執政直到胡安娜的繼承人年滿20歲。費爾南多拒絕接受這一事實,他以"費爾南多和胡安娜,卡斯蒂利亞、萊昂和阿拉貢的國王和女王"的名義鑄造卡斯蒂利亞貨幣,並於1505年初讓議會相信胡安娜病得很重,無法執政。隨後,議會將費爾南多任命為胡安娜的監護人,王國的管理者和統治者。胡安娜的丈夫腓力不願讓自己統治卡斯蒂利亞的機會受到任何威脅,他也以"腓力和胡安娜,卡斯蒂利亞、萊昂的國王和女王,奧地利大公夫婦,等"的名義鑄造貨幣。 針對這一情況,費爾南多開始實施親法政策,他迎娶了法國國王路易十二的外甥女熱爾梅娜·德·富瓦(她同時也是費爾南多的甥孫女),希望她能生一個男孩來繼承阿拉貢也許還有卡斯蒂利亞。

費爾南多的再婚僅僅提高了胡安娜和腓力在卡斯蒂利亞的支持度,1505年底,夫婦二人決定前往卡斯蒂利亞。胡安娜和腓力於1506年1月10日離開佛蘭德斯,他們的船隊在英國海岸失事,作為威爾士親王亨利(後來的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和威爾士王太妃凱瑟琳的客人,兩人拜訪了溫莎城堡。直到內戰在卡斯蒂利亞一觸即發,他們才於4月21日再度啟程。據說,腓力本打算在安達盧西亞登陸,然後召集貴族在阿拉貢與費爾南多開戰。但他們卻於4月26日在阿科魯尼亞登陸,於是卡斯蒂利亞貴族集體拋棄了費爾南多。

1506年6月27日,腓力和費爾南多在比利亞法菲拉會面,雙方在一座鄉村教堂內進行了一場秘密會談。令人驚訝的是,費爾南多出人意料地將卡斯蒂利亞政府交給了他的"最心愛的孩子",承諾退休到阿拉貢。隨後,腓力和費爾南多秘密簽署了第二項協議,雙方就胡安娜因"體弱和病痛"無法執政達成一致,並承諾將她排除在政府之外,剝奪她身為女王的王權和自由。同日下午,費爾南多立即否認了第二項協議的存在,並宣布胡安娜作為卡斯蒂利亞執政女王的權利絕不該被剝奪。兩周後,費爾南多沒有與腓力達成新的協議,因此,如果費爾南多認為胡安娜的權利受到了侵犯,他有權對此進行干涉。費爾南多放棄卡斯蒂利亞回到阿拉貢,讓腓力代替胡安娜執政。

腓力之死

由於比利亞法菲拉協議的達成,1506年7月9日,議會官員在卡斯蒂利亞巴利亞多里德會晤。7月12日,他們共同宣誓對卡斯蒂利亞和萊昂的國王和女王腓力一世和胡安娜以及他們的法定繼承人,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效忠。但這一安排僅持續了幾個月。1506年9月25日,腓力在卡斯蒂利亞布爾戈斯去世。官方公布的死因是傷寒。一般輿論公開認為是腓力的岳父,一直不喜歡他的外國哈布斯堡血統並且從未想過與他分享權利的費爾南多二世用"博卡多(bocado)"毒害了他。此時,胡安娜正懷着他們的第六個孩子,一個名叫卡塔琳娜的女兒(1507-1578),即後來的葡萄牙王后。

到1506年12月20日,胡安娜在卡斯蒂利亞托克馬達試圖以自己的名義單獨行使她作為卡斯蒂利亞女王的統治權。國家陷入了混亂。她的兒子兼法定繼承人查理是個6歲的孩子,在北歐佛蘭德斯由姑母撫養長大;她的父親費爾南多二世仍留在阿拉貢,使得危機不斷擴大。西斯內羅斯大主教領導建立了一個攝政委員會反抗女王的命令,但依舊無法控制日益嚴重的社會騷亂。瘟疫和饑荒席捲王國,據推測,有一半的人口因此去世。女王無法獲得鞏固政權所需的資金。面對紛繁複雜的形勢,費爾南多二世於1507年7月返回卡斯蒂利亞。費爾南多抵達時恰逢瘟疫和饑荒得到了控制,新的事態發展緩和了動盪不安的局勢,也讓人們覺得是費爾南多的回歸讓王國恢復興旺。

由父攝政

費爾南多二世和胡安娜於1507年7月30日在卡斯蒂利亞奧爾尼約斯會面。隨後,費爾南多強迫胡安娜把卡斯蒂利亞和萊昂王國的統治權交給自己。1507年8月17日,三名王家委員會成員被傳喚--據說是以胡安娜的名義--並奉命將費爾南多二世重新掌權的消息通知貴族:"他們應該去接見殿下,並像對待她那樣為他服務。"然而,胡安娜明確表示此舉違背了她的意願,她拒絕在文件上簽字並發表聲明稱,作為執政女王她不會簽署強迫自己放棄王權的法令。

雖然如此,此後胡安娜只是有名無實的女王,雖然所有文件都以她的名義發表,但文件上籤的卻是費爾南多的署名--"I the King"。1510年,費爾南多被卡斯蒂利亞議會任命為王國管理者,並將政府主要託付給西斯內羅斯大主教。費爾南多遣散了胡安娜的所有忠僕,並指定了一小批隨從去侍奉她。隨後,胡安娜於1509年2月被費爾南多囚禁在卡斯蒂利亞巴利亞多利德附近的托德西利亞斯王宮。就在這時,一些描述稱胡安娜精神失常或"發瘋",她把丈夫的遺體帶到托德西利亞斯,讓他緊挨着自己。

繼承父國

1516年1月23日,費爾南多在憤恨中離世:他的第二段婚姻未能給他帶來一位存活的男性繼承人,讓他的女兒胡安娜成為了他的推定繼承人。費爾南多對自己去世後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實際上會傳給在外國出生和長大的外孫查理感到憤怒,他將自己對腓力的憎恨轉移到外孫身上。費爾南多希望自己的另一個外孫,查理的弟弟,與他同名且在卡斯蒂利亞出生和長大的斐迪南一世能接替自己。

一開始,費爾南多二世在遺囑中將斐迪南一世指定為自己的繼承人,但在他人的說服下,費爾南多二世撤銷了這筆遺贈,並將胡安娜和查理五世重新指定為他的推定繼承人。當費爾南多二世於1516年去世時,卡斯蒂利亞和萊昂王國、阿拉貢王國和其他附屬王國,包括屬地和殖民地都傳給了胡安娜和查理五世。由於查理五世仍在佛蘭德斯,在費爾南多二世去世後,阿拉貢被費爾南多二世的非婚生子阿隆索·德·阿拉貢統治。一群由第三代因凡塔多公爵迭戈·烏爾塔多·德·門多薩率領的貴族試圖宣布斐迪南一世為卡斯蒂利亞國王,但失敗了。

遭受囚禁

1517年10月,17歲的查理在比斯開灣抵達阿斯圖里亞斯。11月4日,查理和姐姐奧地利的埃莉諾在托德西利亞斯與他們的母親胡安娜相見。在那裡,他們從胡安娜處爭取到了必要的授權,即允許查理以共治者的身份與胡安娜一同統治卡斯蒂利亞、萊昂和阿拉貢。雖然胡安娜默許了查理的企求,但對她的監禁依舊繼續。卡斯蒂利亞議會在巴利亞多利德召開,為了泄憤,議員們只稱呼查理為"殿下(Su Alteza)",繼續將胡安娜稱為"陛下(Majesty)"。但從未有人認真考慮過由胡安娜執政這一現實命題。1519年,阿拉貢王國及其領域,卡斯蒂利亞和萊昂王國及其領域成為共主邦聯,由查理統治。此外,查理於同年當選神聖羅馬皇帝。

也是在1519年,西班牙爆發反對查理的城市公社暴動,起義者推舉胡安娜為唯一的西班牙女王。但是隨着暴動於1522年被鎮壓,胡安娜最終也未能成功登上西班牙的王座。在此之後,為了確保自己的統治和王權,查理將母親囚禁在卡斯蒂利亞托德西利亞斯的王宮內。這座王宮現已被毀,胡安娜在那裡度過了餘生。胡安娜的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她堅信照顧她的一些修女想要殺害她,但她所畏懼之事從未得到證實。據說,胡安娜拒絕用餐、就寢、洗澡和更衣。查理對胡安娜的護理人員寫道:"在我看來,對你而言最好和最合適的事是確保沒有人能和陛下交談,因為從中無法得到任何好處。"

在她最後的幾年中,胡安娜的身體狀況迅速下降,行動愈發不便。1555年4月12日,胡安娜於耶穌受難節當日在托德西利亞斯王宮去世,享年75歲。胡安娜與父母伊莎貝拉一世和費爾南多二世、丈夫腓力一世以及外甥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米格爾·達·帕斯一起被安葬在格拉納達皇家禮拜堂。

家庭成員

埃萊奧諾雷(Eleonore,1498年11月15日-1558年2月25日),1518年與葡萄牙的曼努埃爾一世結婚,有一子一女;1530年與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結婚,無子女。 查理五世(Karl V,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羅馬國王,西班牙國王,意大利國王。1526年與其姨表妹,葡萄牙公主伊莎貝拉(葡萄牙的曼努埃爾一世與胡安娜之妹,阿拉貢的瑪麗亞長女)結婚,有四子二女。 伊莎貝拉(Isabella,1501年7月18日-1526年1月19日),1515年與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結婚,有二女。 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1503年3月10日-1564年7月25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21年與波西米亞和匈牙利的安娜公主結婚,有四子十一女。 瑪麗(Maria,1505年9月17日-1558年10月17日),1522年與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二世結婚,無子女。 卡塔琳娜(Katharina,1507年1月14日-1578年2月12日),1525年與葡萄牙國王若昂三世結婚,有六子三女。

影視形象

《美男子菲利普》(1845年)-四幕話劇,作者尤賽比奧·阿斯奎利諾和喬治諾·羅梅羅。

《瘋狂的愛》(1855年)-話劇,作者曼努埃爾·塔馬約·伊·巴烏斯。

《堂娜瘋女胡安娜》(19世紀晚期)-歌劇,埃米拉奧·塞拉諾。

《瘋女胡安娜》(1877年) -繪畫,作者弗朗西斯科·普拉蒂納(見上),藏於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瘋女胡安娜》(2001年)-電影,文森特·阿蘭達導演,皮拉·洛佩茲·德·阿亞拉主演飾胡安娜,12項果雅獎提名,在美國上映時片名為《瘋狂的愛》(Mad Love)。改編自曼努埃爾·塔馬約·伊·巴烏斯的劇作《瘋狂的愛》。

《西班牙公主》(2019年)-迷你劇,Alba Galocha飾演。

閱讀全文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