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文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胡文仲
出生 1935 年
天津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
知名於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墨爾本大學名譽教授級研究員
知名作品英語的教與學
跨文化交際學概論
和胡老師談學英語

胡文仲[1] 1935 年生於天津,祖籍江蘇。 畢業院校 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導,《外國文學》主編。

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高校外語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主任;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外文學科組成員。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會長;中國高校英語口語協會會長。胡文仲談應用語言學大會申辦之路[2]

主要成就: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墨爾本大學名譽教授級研究員

個人簡介

1951年初入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學習。1954年本科畢業。畢業後留校在翻譯班及師資班進修。自1957年起在英語系任教。1979─81年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進修,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後在英語系繼續任教,並任副系主任。1982年被評為副教授。1984年任教授,同年被任命為北京外國語學院副院長。1987年任博士生導師。

擔任職務

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高校外語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主任;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外文學科組成員。

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會長;中國高校英語口語協會會長。

學術著作

長期從事英語教學和研究、跨文化交際研究和澳大利亞文學研究,共出版專著6部,編著16部(包括教材),譯著5部,在國內外發表論文60餘篇。

論文

突出學科特點,加強人文教育--試論當前英語專業教學改革.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5

論跨文化交際的實證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5

我國外語教育規劃的得與失.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4

文化與文學--通過文學教文化之探討.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1

文化教學與文化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1

英國外語教學的格局與變化.外語教學與研究,1987.4

不同文化之間的交際與外語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1985.4

著作

專著包括:《英語的教與學》(外研社, 1989 年), Encountering the Chinese ( 與 Neal Grove 合著,美國 Intercultural Press,1991 年 ) ,《澳大利亞文學論集》(外研社, 1994年),《外語教學與文化》 ( 與高一虹合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年 ) ,《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研社, 1999年),《超越文化的屏障》(外研社 ,2002年),《超越文化的屏障(修訂版)》(外研社, 2004年)等。

主編 《中國英語教學(三)》、《大眾英語》、《公務員英語》、《文化與交際》、《跨文化交際面面觀》、《英美文化辭典》、,《跨文化交際與英語學習》、《跨文化交際學選讀》、《澳大利亞研究論文集 ( 一 ) 》、《和胡老師談學英語》等。

成就

曾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威斯康星大學日本青山學院大學任客座教授;在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任客座研究員。 1987 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0 年被授予悉尼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Hon. D.Litt.), 2004 年被授予墨爾本大學名譽教授級研究員 (Hon. Professorial Fellow) 。

百位名人致青年說(胡文仲)

我想最重要的是要有創新精神,這是最重要的,當然大家都在做學術研究,也都有成果,也都拿得出論文,甚至於撰寫出版專著,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不管你是寫一篇論文也好、寫一本專著也好,搞一個論文集也好,具有創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中國應用語言學如果要有進一步的發展的話,一定要在創新上面下工夫。因為現在說起來,很多的理論都是來自於歐洲、來自於美國,來自於應用語言學發展比較好的一些國家,我們國家應用語言學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還不夠,還需要強調創新。

試論我國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回顧與展望

胡文仲教授的主旨報告圍繞我國外語教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新時期教學思路的變化展開闡述。

首先,胡文仲教授將我國外語教學從 1949 年起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 1949 年起至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這是以培養語言技能為主的外語教學階段;第二階段從 20 世紀 80 年代到 2010 年,這個階段以培養複合型外語人才為主流;第三階段從 2010 年到今後若干年,這是以培養多元化、多層次的創新型外語人才為目標的外語教學改革時期。

在此基礎上,胡教授進一步論述了每個階段教學特點的驅動原因、課程設置,輔以培養模式的案例分析。在第一階段,由於學生入學水平和政治環境的限制,英語專業教育突出對語言技能的培養,五六十年代時開設的主要課程為精讀、泛讀、口語、寫作、翻譯等。期間也包括個別院校和教授發起的教學實驗,如 60 年代以聽說帶動讀寫的「聽說法教學實驗、北外李秉漢教授「以內容為主、將內容與語技相結合」的教學法、80 年代廣外李筱菊教授倡導的「交際教學路子」(Communication English for Chinese Learners) 等。

第二階段,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英語教學開始提倡培養複合型人才。經典的培養模式有「英語 + 專業(如英語 + 新聞、英語 + 經濟)」、「復語(如英法雙語、英德雙語)」和「主輔修」。在此期間,我國的雙語教育、復語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取得成就的同時,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也面臨着一些批評。胡教授指出,仍有一系列的問題亟待全面深入的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如應當在什麼框架下培養複合型人才、不同類型的院校是否都應培養複合型人才、國家需要多少複合型人才等。

最後,針對目前我國英語專業發展的狀況,胡教授簡明地概括了新時期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新任務。胡教授提出,英語專業要回歸學科本位,在人文教育與技能培養之間找到平衡點;要培養精英型外語人才;要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要壓縮語言技能訓練,將技能與內容相結合。同時,胡教授也建議各高校根據學生入學水平、師資和學校性質進行準確定位,避免人才培養同質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