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胡曉棉 |
![]() |
胡曉棉,女,1963年10月17日出生於陝西西安,核物理工程技術專家[1],中國工程院院士[2],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胡曉棉於1983年從西安交通大學物理專業畢業,之後擔任西安公路學院基礎部物理教研室助教;1988年獲得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生部理學碩士學位;1990年至1995年擔任西安公路學院基礎部物理教研室講師;1998年獲得北京理工大學工學博士學位,之後進入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2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胡曉棉長期從事核物理工程技術研究 。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核物理工程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民 族 ---- 漢族
出生日期----1963年10月17日
出生地點----陝西省西安市高陵縣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畢業院校----北京理工大學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經歷
1963年10月17日,胡曉棉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高陵縣。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物理專業,畢業並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1983年7月—1990年3月,擔任西安公路學院(現長安大學)基礎部物理教研室助教。
1985年9月—1988年7月,就讀於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生部理論物理專業,畢業並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1990年3月—1995年2月,擔任西安公路學院基礎部物理教研室講師。
1995年9月—1998年7月,就讀於北京理工大學軍事化學專業,畢業並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
1998年9月—2003年5月,擔任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2003年6月,擔任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
2010年7月,擔任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
2021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胡曉棉先後主持、承擔、參與完成多項大型國家科學實驗和國防重大任務,做出了系列創新性工作 。
胡曉棉研究方向為:1、反應流體動力學:研究反應流體力學過程及其數值模擬技術。主要包括:爆轟波的傳播、爆轟與金屬材料的相互作用;反應流體中的波以及高精度數值模擬方法的研究。2、衝擊動力學:研究衝擊波加載條件下材料的動態響應特性。主要包括:材料本構關係、爆轟波(衝擊波)與材料的相互作用、材料複雜的力學(微噴、層裂、輕重介質界面的擾動增長及不穩定性發展等)響應過程,以及相應的高精度數值模擬方法。
學術論著
根據2022年6月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網站顯示,胡曉棉先後在《物理學報》《力學進展》等期刊上發表論文 。 殷建偉, 潘昊, 吳子輝,等. 爆轟加載下彈塑性固體Richtmyer-Meshkov流動的擾動增長規律 優先出版[J]. 物理學報, 2017, 66(7):9. 潘昊, 吳子輝, 胡曉棉. 非對稱衝擊-卸載實驗中縱波聲速的特徵線分析方法[J]. 物理學報, 2016(11):6. 第伍旻傑, 胡曉棉. 高應變率壓縮下納米孔洞對金屬鋁塑性變形的影響研究[J]. 物理學報, 2015, 64(17):1-8. 朱建士, 朱建士, 胡曉棉,等. 爆炸與衝擊動力學若干問題研究進展[J]. 力學進展, 2010, 40(4):24.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2年6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胡曉棉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 。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授予單位 |
2018年 | 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3] | 中國工程院 |
2021年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4]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
鄧稼先科學技術獎[5] |
社會任職
2022年4月,西安交通大學榮譽教授
人物評價
胡曉棉是中國武器裝備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之一,為中國核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中國工程院評)
胡曉棉是中國工程物理綜合科學實驗及精密實驗物理設計領域學術帶頭人之一。(光華工程科技獎評)
胡曉棉為中國能源與動力工程領域及相關產業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西安市高陵區人民政府評)
參考來源
- ↑ 胡曉棉 ,高陵區地名網
- ↑ 高陵人胡曉棉當選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瀟湘晨報, 2021-11-23
- ↑ 胡曉棉校友獲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西安交通大學, 2018-06-18
- ↑ 中國工程院院士——核物理工程技術專家——胡曉棉 ,綿陽科技城, 2022-08-11
- ↑ 3人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搜狐, 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