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福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胡福明

來自 新華網 的圖片

胡福明,男,漢族中共黨員,1935年7月生, 江蘇無錫人。1955年9月就讀於北京大學新聞專業,翌年進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學習,1962年畢業後,到南京大學政治系(後更名哲學系)任教。曾任系黨總支副書記、副系主任、副教授、教授。1982年11月調至江蘇省委工作,歷任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省委常委、省委黨校校長、江蘇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主要作者。2001年退休。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江蘇省 省委常委、省委黨校校長、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出生日期----1935年7月

出生地點----江蘇無錫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學者

主要成就----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發表了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 南京大學哲學系"最高貢獻獎"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代表作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主要經歷

"東風第一枝"綻放南大"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發表了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這篇文章在當時引起強烈反響,有人給它扣上"荒謬"、"砍旗"等帽子,有的讚譽它是"東風第一枝",是"一顆徹底摧毀'四人幫'反動思想體系的重磅炸彈"。眾說紛紜,爭論四起。文章也引起了鄧小平的重視,他後來指出:"關於真理標準問題,《光明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麼大的反應,說是'砍旗',這倒進一步引起我的興趣和注意。"在鄧小平的親自領導下,圍繞這篇文章的爭論最終發展成為一場關於真理標準的討論。鄧小平說:"不要小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爭論。這場爭議的意義大了,它的實質就在於是不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今天人們普遍承認,與"五四運動"、延安整風運動並列為現代中國"三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的關於真理標準的討論就是《光明日報》這篇文章引發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一書也突出了現代中國歷史的這一重要轉折點--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了一篇用筆名發表的文章,題目是這篇文章成了擁鄧力量的第二次吶喊。文章的作者胡福明當時是南京大學哲學系老師、中共黨員。後來他自稱,1977年秋他把這篇文章送去發表,反對"兩個凡是"完全是自己主動做的,因為他意識到,如果不駁斥"兩個凡是"那樣的教條,鄧就沒有重新掌權的希望。

"東風第一枝"綻開在南京大學校園。《光明日報》"特級評論員"文章的主要撰寫者,是當時任南大哲學系總支副書記,系副主任,剛過"不惑之年"的胡福明講師。

讓思想衝破牢籠

同中國的許多老百姓那樣,在1976年金秋十月,胡福明也以飲酒吃蟹來慶賀"四人幫"的倒台。他積極投身於批判"四人幫"的鬥爭,在南大和江蘇省召開的揭批"四人幫"大會上,胡福明都是第一個登台發言者。作為一個哲學教師、一個中共黨員,胡福明敏感地覺察"中國已經到了歷史的轉折關頭",中國要"改弦更轍","所謂'改弦',就是把'以階級鬥爭為綱'這根弦去掉;所謂'更轍',就是要另闢一條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道路。"

但是當"兩個凡是"的口號提出以後,撥亂反正寸步難行了,揭批"四人幫"的熱潮突然降溫了。胡福明強烈地意識到,要抓一個總的問題來推動撥亂反正。要打開閘門,"閘門一打開,撥亂反正就可以勢如破竹。"而"閘門"不開,思想解放的激流就將受阻,難以奔涌而下。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思索,胡福明終於在1977年3月意識到:衝破"兩個凡是"才是關鍵。只有徹底否定"兩個凡是",否定"句句是真理",否定天才論,才可以象《國際歌》所說的那樣:讓思想衝破牢籠。

胡福明

來自 澎湃 的圖片

最初提綱

在醫院走廊寫成

石城暑天。胡福明的妻子在月初患病住進江蘇省人民醫院,每天晚上他都到醫院陪夜。高溫酷暑,無法睡覺,也無地方可睡,胡福明就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選集》和《毛澤東選集》帶到醫院,就着病區走廊上的燈光查閱資料,蹲着身子在椅子上草擬文章提綱。實在瞌睡了,就把三張椅子拼起來躺一會,醒了再看、再寫、再改。五天後,妻子出院了,提綱也大致寫成了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初稿近八千字。

"兩個凡是"

"兩個凡是"是1977年2月7日中央兩報一刊(即《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和《紅旗》雜誌)社論提出的,反映了當時中央主要領導人的觀點。批"兩個凡是"要冒很大風險。胡福明斟酌再三,決定"要繞彎子,找個'替身'。這個'替身'就是林彪的'天才論'、'頂峰論'、'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謬論。"批林彪無人可以反對,而林彪的"句句是真理"與"兩個凡是"其實是一脈相承的東西。

如何批"兩個凡是"?胡福明面臨兩個選擇:一是宣傳"實踐論",二是宣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經過個把月的分析研究、反覆比較,1977年7月初,他確定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作基本論點來批判"兩個凡是",因為有針對性,有吸引力,同時也無懈可擊,因為這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最後審定

文章寄出後四個月沒有消息。1978年1月19日,胡福明收到王強華的來信及文章小樣,他先後對文章作了三次修改 。文章本來要在4月初《光明日報》的哲學版發表,但新任總編輯楊西光認為,"放在哲學版發表,可惜了,要放在第一版去,作為重要文章發表,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了使文章更加聯繫實際,更有戰鬥性,4月中下旬,胡福明去參加一次全國哲學討論會時,又應楊西光之邀,留京十多天,繼續修改。

4月29日胡福明離京返寧前,楊西光與他作了一次長談。楊西光強調,因為這篇文章很重要,是批判"兩個凡是"的,所以"要請胡耀邦同志審定,他站得高";審閱後先在中央黨校的《理論動態》發表,次日再由《光明日報》公開發表。楊西光還說:"我要跟你商量一個問題。這篇文章不以你的名義發表,而以'本報特約評論員'的名義發表,這樣可以加重文章的分量。我們沒有約你寫這篇文章,但是我們聘請你作《光明日報》的特約評論員,你看行不行?"胡福明爽快地答應了。

《光明日報》的楊西光、王強華,中央黨校的吳江、孫長江等多人參加了對這篇文章的修改,楊西光在題目上加上"唯一"二字,以增強理論力度。胡耀邦親自審定了這篇文章,批准先由內刊《理論動態》發表,然後由《光明日報》公開發表,繼而由《人民日報》、《解放軍報》轉載,新華社向全國發稿。

很少有學術文章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樣引起高層領導和理論工作者的重視、多次的修改;當然,也很少有學術文章能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樣深刻地影響中國歷史的進程。

所獲榮譽

榮獲"江蘇社科名家"稱號。2018年11月,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胡福明同志改革先鋒稱號[2],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真理標準大討論的代表人物。  

2019年9月25日,胡福明獲"最美奮鬥者"個人稱號[3]

2020年10月18日,在南京大學哲學系百年系慶大會上,學校為胡福明頒發南京大學哲學系"最高貢獻獎"。

2021年3月,入選江蘇省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擬推薦對象。

人物評價

胡福明以共產黨員的巨大勇氣和知識分子的強烈擔當,勇開思想先河,勇立時代潮頭,衝破"兩個凡是"思想禁錮。作為主要起草人,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中國理論界炸響一聲"春雷"。在鄧小平同志支持下,全國範圍內掀起一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拉開了解放思想的序幕,對於重新確立起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深刻影響了現代中國的歷史進程。

視頻

專訪胡福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創作始末 2018年10月16日發布

寫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胡福明拿到70元稿費 2018-08-20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