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覺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胡覺照 |
胡覺照,陝西長安人,1943年生,陝西長安人,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畢生從事教學工作,歷史學教授,作家[1]。陝西省社會科學院長安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2]。主編並出版了《中國共產黨黨史教程》(上下冊),出版了長篇小說《愣娃》、《漩渦》,發表了中篇小說《皇天后土》、《吝嗇的上蒼》,及報告文學《黃河作證》等,此外,還發表有思想史、遠古史、現代史、哲學、經濟學、私營經濟等方面論文100餘篇,90餘萬字。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陝西省社會科學院長安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出生日期----1943年
出生地點----陝西長安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陝西師範大學
代表作品----《中國共產黨黨史教程》
人物作品
主編並出版了《中國共產黨黨史教程》(上下冊),出版了長篇小說《愣娃》、《漩渦》,發表了中篇小說《皇天后土》、《吝嗇的上蒼》,及報告文學《黃河作證》等,此外,還發表有思想史、遠古史、現代史、哲學、經濟學、私營經濟等方面論文100餘篇,90餘萬字。
人物事跡
教授胡覺照:劉慶柱在曹操墓問題上不誠實
2010年08月21日 13:56 鳳凰網專稿
發言專家:胡覺照
專家單位:西安市委黨校歷史系教授,歷史學者,《異說三國》作者
發言時間:2010年8月21日
發言地點:蘇州"三國文化全國高層論壇"
胡覺照:在河南安陽"曹操墓"的認定中,劉慶柱的作用無人能匹。這不僅表現在其人力挺的不余遺力,更因為其人具有中國考古研究所前所長,中國學部委員的特殊榮譽,所以更顯得真理在握,一言九鼎。然而仔細思考就不對了,原來劉先生雖然學富五車,在"曹操墓"的認定中,卻缺乏應有的誠實。
劉慶柱在做客新浪網,回答主持人尹俊時說道:女的大約五十多歲,男的大約六十多左右,我認為是卞皇后。我曾經分析過這個問題,卞皇后嫁給曹操的時候是二十歲,身份是娼妓。丁夫人被廢了以後,曹操到了建安,已經到了公元210年左右了,當時才立王后。因為她是以娼妓身份嫁給他的。因此我覺得年齡兩個人最少差二十歲,如果估計不錯的話,曹操死的是六十六,當時她是四十多歲,她再過十年死了五十多,就和現在鑑定的結果是一致的。
曹操死於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王崩於洛陽,年六十六。"由此推算,曹操生於155年,死於公元220年。
據《魏書》記載,卞氏"以漢延熹三年十二月己巳生齊郡白亭。"即是說,生於公元160年,曹操大卞氏5歲。劉慶柱先生所說的:"年齡兩個人最少差二十歲"是從哪裡得出來的?
劉慶柱說:"曹操死的是六十六,當時她是四十多歲,她再過十年死了五十多,就和現在鑑定的結果是一致的。"
真的是這樣?查有關資料不難發現,太和四"年五月後崩。七月,合葬高陵"《三國志?武宣卞皇后》。魏太和四年是公元230年,卞氏的生卒為公元160年--230年,壽命為71歲。那麼,五十多歲的女性頭蓋骨還是卞氏的嗎?怎麼同"現在鑑定的結果是一致的"?依了劉慶柱先生對大齡女性頭蓋的結論,卞氏在死後忽然年輕了二十多歲。人死後怎麼變年輕了?
劉慶柱說:曹操迎娶卞氏在漢獻帝建安時候。"曹操到了建安,已經到了公元210年左右"。請問,曹操在建安年間迎娶卞氏依據何在?《三國志?武宣卞皇后》明確記載:卞氏二十歲時,"太祖於譙納後為妾。"依兩個人年齡推算,當時在公元179年。公元179年應是漢靈帝中平二年。顯然,曹操娶卞氏既同漢獻帝沒有關係,更同建安年間沒有關係。不是劉慶柱所說的,"曹操到了建安,已經到了公元210年左右"。請問劉慶柱先生:為什麼要將兩人結婚年齡推遲三十一年?
胡覺照 |
胡覺照:
倪方六先生提出:"曹操墓"沒有墓志銘是最大硬傷。
對此,劉慶柱則說:"墓志銘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我們見過的像曹操這樣的諸侯王墓里哪個出墓志銘了?像王一級這樣的墓里是不出墓志銘的,要出也應該是出哀冊。但在漢代諸侯王的墓穴當中,我們也從沒有發現哀冊的存在。""我們現在見到出土年代最早的墓志銘是北魏時期的,在遼寧,以及南方出土的南朝劉宋的墓志銘,北魏和劉宋距離曹操死亡時的年代都200多年了,他那個年代就不流行墓志銘。如果曹操的墓里有墓志銘才奇怪呢。我就覺得問這個問題的人你懂這些東西嗎?弄清楚問題了嗎?你如果是業內專家,請問你是哪個業?你要是考古業內的你得說行話啊!
劉慶柱先生這段話有三個要點:(一),曹操時代尚不流行墓志銘;(二),墓志銘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三),斥責別人是業外人說外行話。"
循着劉慶柱先生的思路,仔細查閱有關資料,原來並不是劉先生所說,墓志銘最早出現於南北朝,而是遠在南北朝之前就已存在。請看看一下記載。
在河南南陽市漢畫館,收藏有許阿瞿墓誌畫像石,上面不僅雕刻有精美的圖案,同時還鍥刻有墓主人的名字和確切的紀年等文字。
這塊畫像石1973年出土於南陽市東郊的曹魏墓中,是三國時候,有人用漢代畫像石重新築造墳墓,挪用來作墓頂石的,該墓誌畫像石70厘米×112厘米,石面左方為志文,隸書,豎刻6行,滿行23字,共136字,其文曰:"惟漢建寧,號政三年,三月戊午,甲寅中旬,痛哉可哀,許阿瞿身,年甫五歲,去離世榮。遂就長夜,不見日星,神靈獨處,下歸窈冥,永與家絕,豈復望顏。今人推測,墓主是富貴家之子。
顯然,這是一塊東漢時代的墓誌。
據《1949-1989四十年出土墓誌目錄》(榮桂華編中華書局1993年版)收錄有故彭城相行長史事呂守長繆紆墓誌,墓主葬於永壽元年太(歲)乙未十二月丙寅(公元156年1月17日),推算為延熹十一年葬埋,志文撰刻在墓門門楣石上,門楣石長152,高37,厚17厘米,墓誌鐫刻範圍:高33,寬38厘米。該墓誌1982年出土於江蘇省邳縣燕子埠鄉青龍山。(又見《文物》1995年4:83,有圖並錄文)。
1991年河南省偃師縣南蔡莊鄉南蔡莊村磚廠出土了肥致墓誌,首題:河南梁東安樂肥君之碑,墓主肥致於漢靈帝建寧二年(即公元169年)農曆五月十五日卒。碑身高98,寬48,厚9.5厘米碑文豎書19行,滿行29行,計484字。
1993年,在包頭市郊召樹灣發現漢墓群,其中有某君墓誌一塊,年代為漢靈帝建寧三年,志文計90餘字,。
1973年,在山東省高密市田莊鄉住王村發現孫仲隱墓誌,墓主於漢靈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七月十二日卒,熹平四年(175)二月廿一日葬,墓誌凡6行,滿行9字。此外,截止1993年,見諸報道的還有姚孝經墓誌,胡元壬墓誌,三國時吳磚墓誌等。
大體來說,墓志銘有以下特徵:(一),墓志銘三字為墳、志、銘三內容組成。墳墓為遺體歸葬處,墓誌為墓主資料,銘頌為概括的詩文。墓志銘有一個逐步形成的過程,次序依次為:墳墓,墳墓+墓誌,墳墓+墓誌+銘頌。再到後來,墓志銘從墳墓剝離,成為獨立的完備形態。(二),中國的禮儀文化,包括冥間文化,大都屬於奢侈文化,用以宣示權高位寵,抑或是財大氣粗。最先為帝王、諸侯、貴族而設,逐次下移到豪門望族。至於老百姓,始終被"禮不下庶人"拒之門外。其實,即令禮儀下庶人,普通民眾也無錢排場。(三),東漢時期出土的這些墓誌,屬於貴族、豪門、望族、庶富之家死者墓誌。(四),貴族、豪門尚有墓誌,帝王將相的墓誌應該已經十分普遍。(五),截止東漢、三國時期,墓志銘尚在形成的過程之中,墓誌是墓志銘的原始態。(六),墓志銘雖然還在形成的過程之中,畢竟形成了帝王、貴族冥間奢侈文化的重要內容。由此推斷,"曹操墓"理應埋葬有墓誌。
墓志銘不過是墓誌的完備形態,就像中國科舉制度在明清時期才得以完備,然而並無人懷疑科舉制度產生於隋唐時期的結論。
劉慶柱先生太有理了,作為故考古研究所所長,對已經出土的東漢、三國墓誌早應該如數家珍,耳熟能詳,卻為了證明"曹操墓"真實不虛,居然利用墓誌與墓志銘之間的微小區別,將墓誌一節隱藏起來,置社會良知於不顧,在墓志銘出現時間上大做文章,從而占據口舌之爭的不敗之地。
PS:說到激動之時,胡教授提出"我願意和劉先生一塊去測謊,我要是說謊了,人說老而不死是為賊,我自我了斷;如果劉慶柱說謊了,也不要劉先生了斷,就請劉先生以後不要胡說八道,把尾巴夾起來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