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膿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胰腺膿腫由急性胰腺炎的壞死組織或並發假性囊腫繼發感染所致,可發生在胰腺任何部位,主要致病菌為腸道桿菌。膿腫潰破腐蝕鄰近臟器,可引起腸瘺或出血。明確診斷後應立即手術治療,術中儘可能清除壞死組織並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引流管的大小、數量及放置部位,保持充分有效的引流至關重要。
基本信息
易感人群:無特殊人群
患病比例:0.004%-0.009%
傳染方式:無傳染性
常用檢查:胰腺疾病超聲診斷更多>
症狀表現:敗血症 腸麻痹更多>
並發疾病:下消化道出血 便血更多>治療
就診科室:外科 肝膽外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康復治療更多>
治療周期:4-8周
治癒率:70%-80%
病因
1.胰腺組織感染(85%):胰腺膿腫是壞死性胰腺炎或胰腺周圍脂肪發生局灶性壞死,液化,繼發感染而形成,因為壞死是細菌生長的理想場所,是膿液在胰腺內或胰腺周圍的積存,內含少量或不含胰腺壞死組織,外有纖維壁包裹。
2.發病機制:為了明確感染和膿腫的差異,Rainer Isenmann等鑑別了胰腺膿腫和感染性胰腺壞死,1982~1993年有1300例胰腺炎患者入院,有31例(2.4%)有一個或多個膿腫,有感染性胰腺壞死的77例(5.9%)。
另外根據臨床的數據表明酒精性胰腺炎與膿腫有一個低的相關性,而手術後或胰腺損傷後有高的危險性。
臨床表現
感染徵象是常見的臨床表現,急性胰腺炎病人如出現敗血症一樣表現,而無其他原因可尋,高度提示胰膿腫,胰膿腫可呈隱匿性或暴發性經過,此時病人原先的症狀和體徵發生改變和加劇,表現為持續性心動過速,呼吸加快,腸麻痹,腹痛加劇,伴腰背部疼痛,外周血白細胞升高,病人呈中毒現象,體溫逐步上升,偶有胃腸道的症狀(如噁心,嘔吐及食欲不振),少數病人出現糖尿病症狀。
體格檢查顯示上腹部或全腹壓痛,可觸及包塊,但在少數病人可無發熱,僅表現為持續性心動過速,輕度食慾減退,肺不張和輕度的肝功能異常。
凡是在急性胰腺炎的病程中,出現高熱,外周血白細胞明顯升高和左移,腹痛加劇,腹部包塊和全身毒性症狀時,均應懷疑胰腺膿腫的可能,血清澱粉酶在l/3~2/3的病例升高,可有肝功能損害,表現為血清轉氨酶和鹼性磷酸酶升高,約見於40%的生存病例和60%死於胰膿腫的病例,40%~48%的病例可出現腎功能損害,血清尿素酶及肌酐增高,35%病人胸片檢查可示肺炎,肺不張,胸膜反應及胸膜炎或橫膈抬高等,腹部X線平片可顯示局限性胃後氣泡征,胃和橫結腸之間氣泡征,胃腸管外氣體伴胃向前移位,以及小網膜囊內氣液平面等改變。
診斷
1.胰腺假性囊腫 凡急性胰腺炎、復發性胰腺炎或上腹部外傷後數天至數月,上腹部出現逐漸增大的無痛性或鈍痛性腫物,腫塊邊界多清楚,無發熱,無膿毒血症,血象多無變化,B超和CT檢查為邊界清楚的囊性腫塊。
2.慢性胰腺炎腫塊 為急性胰腺炎後期或慢性胰腺炎的併發症,上腹部輕微疼痛及低熱,無膿毒血症,上腹部可觸及邊界不清的腫塊,B超和CT檢查為實性腫塊,經保守治療可愈。
鑑別診斷
1.胰腺假性囊腫 凡急性胰腺炎,復發性胰腺炎或上腹部外傷後數天至數月,上腹部出現逐漸增大的無痛性或鈍痛性腫物,腫塊邊界多清楚,無發熱,無膿毒血症,血象多無變化,B超和CT檢查為邊界清楚的囊性腫塊。
2.慢性胰腺炎腫塊 為急性胰腺炎後期或慢性胰腺炎的併發症,上腹部輕微疼痛及低熱,無膿毒血症,上腹部可觸及邊界不清的腫塊,B超和CT檢查為實性腫塊,經保守治療可愈。
治療
近年來對胰腺膿腫的治療有很多的討論,其結果有很大的差異,就其原因是將感染性胰腺壞死包括在胰腺膿腫內討論,以至於影響了治療的評價。治療方法必然是外科手術或引流,單用內科支持和抗生素治療是不夠的,因為可能導致膿腫潰破及敗血症。
1.內科治療 內科治療是胰腺膿腫治療的基礎,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可預防菌血症和膿腫併發症的發生,當外科手術後及經皮穿刺引流亦需要積極的抗感染治療,根據病原菌體外培養,針對感染的細菌,合理選擇有效抗生素。根據藥代動力學研究,應用能夠透過血胰屏障的抗生素,如喹諾酮類藥物或三代先鋒黴素。如不能確定感染菌,一般是多種抗生素的聯合應用。
其次應用強效胰抑制劑,儘可能給予全身支持治療,補充蛋白、脂肪、糖、維生素、電解質等。
2.經皮穿刺引流 在超聲或CT引導下經皮穿刺膿腫,再放置導管引流,可作為胰膿腫的初期或單個膿腫積聚的治療,但經皮放置的導管較細,很難將壞死物碎屑和稠厚的膿液引流出來,常常需要放置多根引流導管,引流成功率9%~15%,故不能代替手術引流。
3.手術治療 胰腺膿腫治療愈早,效果愈好。查出所有膿腫並進行徹底引流,是治療成功的先決條件。術後膿腫持續存在和復發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引流不暢。
通常採用手術是清創術,手術時應充分暴露整個胰腺、十二指腸和結腸後區,有時尚需檢查小腸繫膜根部和後腹膜。手術方法主要為清除壞死組織,清創應徹底,儘可能將灰色的、褐色的、黑色的壞死胰腺組織予以清除,清創術後沖洗局部,在小網膜囊及清創部位放置雪茄或引流管作外引流,常常需要安置多根引流管加持續灌洗,將管縫合固定於腹壁,每天以生理鹽水和稀釋的抗生素溶液沖洗腹腔,往往需要數千毫升腹腔沖洗液,一直到灌洗液塗片細菌陰性,並做護理和監護工作,使膿腔早日閉合。Holden報告7例需要再手術的病人中有5例是由於第一次手術時未作結腸旁膿腫引流,膿腫持續存在和復發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引流不暢,為此,必須強調充分暴露腹腔,包括游離結腸、十二指腸、胰頭和胰尾。Rainer等報告的1982~1993年29個胰腺膿腫病人在手術及充分引流後,平均9天後撤去引流管,住院日37天,2個死亡,病死率6.9%,和感染性胰腺壞死的病死率為20%~50%相比有較低的病死率,當然不同單位報告的病死率不一樣,這與各醫院的條件、技術有關,雖然有的單位報告膿腫的病死率低,並不意味膿腫容易治療,其實手術是非常複雜的,應當在專科醫院、由有經驗的醫生執行手術。
胰膿腫病情兇險,病死率極高,如不手術,幾乎全部死亡。匯總近來國外12個作者報告的共451例胰腺膿腫患者,其中未手術治療者病死率為96.8%,而手術治療者病死率為32%。手術治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診斷是否及時,如果診斷延遲,病死率往往明顯增加。死亡原因常常是壞死部分引起的膿毒血症,其次,尚取決於病因和合併疾病。但是成功的手術,必要時可再次手術,術後引流加灌洗,積極的抗感染和支持治療,一定能治癒胰腺膿腫。
併發症
1.橫結腸穿孔並下消化道出血[1]?是胰腺膿腫的嚴重併發症之一,多發生於本病的急性期,其發展過程先是胰腺膿腫或假性胰腺囊腫繼發感染並發出血,最終導致結腸壞死、穿孔。其病死率在60%以上,穿孔者85%發生在橫結腸或結腸脾曲,其原因為:
(1)胰腺壞死、感染致結腸繫膜血管血栓形成。
(2)胰酶消化作用。
(3)胰腺或膿腫壁的血管壞死出血致膿腫腔內壓劇增,壓迫結腸壁及炎症浸潤破壞。
(4)結腸脾曲血供自然較差,加之該段結腸毗鄰發病的胰腺。
臨床上是先發生胰腺膿腫致結腸內瘺後並發出血、便血。臨床表現為高熱、腹痛加重、腹部包塊與便血。若出血較多,應及時行結腸造口,暫時轉流,引流膿腫。小的結腸瘺無出血者可經禁食、抗感染治癒。
2.腹腔內大出血 由膿腫侵蝕血管,如脾動脈、胃左動脈或胃十二指腸動脈,腸繫膜上靜脈等所致。
3.腹腔多發性膿腫[2] 由於胰腺膿腫沿腹膜後擴散至兩側,向上可至膈下,仍至縱隔,向下順結腸旁溝或腰大肌下至腹股溝。
4.並發瘺 十二指腸瘺、空腸瘺、胃瘺、胰瘺等。
5.其他 胃排空延遲;糖尿病。
視頻
胰腺囊腫是什麼
24歲男子肚子大如西瓜,原是胰腺長了超大的囊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