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胸導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胸導管

胸導管是全身最長的淋巴導管。收納左半身及腹部、兩下肢的淋巴液。胸導管一般在第1~2腰椎前方形成起始部,此處稱「乳糜池」。向上穿膈肌主動脈裂孔進入胸腔,注入左靜脈角。如發生阻塞、破裂,可導致乳糜胸、乳糜腹。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胸導管
  • 外文名 thoracic duct

目錄

1 解剖結構:

2 胸導管的形態學結構及其周圍結構:

3 淋巴導管的構成:

4 與胸導管相關的疾病:

解剖結構

1、胸導管:

胸導管是體內最大的淋巴管,又稱左淋巴導管。全長約30~40厘米,一般在第1~2腰椎前面由左、右腰干和腸干匯合而成。起始部呈囊狀膨大,稱為乳糜池。胸導管起始後,緊貼脊柱的前面,沿腹主動脈右後方上行,穿膈的主動脈裂孔進入胸腔的後縱隔內,沿脊柱的右前面繼續上行,至第5胸椎高度經主動脈弓和食管的後方斜行轉至脊柱的左前方,再沿食管的左側上升,出胸廓上口達頸根部,並呈弓形彎向左前下方注入左靜脈角,在入口處有一對瓣膜,以防止淋巴逆流。在未注入靜脈角以前,胸導管又接納左側的頸干、鎖骨下干和左支氣管縱隔干。這三個乾的入口處一般無瓣膜,這是胸腹腔臟器患腫瘤時,癌細胞可經胸導管轉移到頸根部淋巴結的重要因素之一。

胸導管收集左側上半身和整個下半身的淋巴,即人體的3/4區域的淋巴都是經胸導管流入靜脈。

淋巴導管

淋巴導管是淋巴系統的終末部分,有兩條,由九條淋巴干匯集而成。其中右頸干、右鎖骨下干和右支氣管縱隔干匯合成右淋巴導管;左頸干、左鎖骨下干、左支氣管縱隔干、腸干和左、右腰干匯合成胸導管(左淋巴導管)右淋巴導管注入右靜脈角,胸導管注入左靜脈角

淋巴導管的管壁結構與靜脈相似,但三層結構不如大靜脈管壁的分層清楚。

胸導管的形態學結構及其周圍結構

胸導管又稱「左淋巴導管」,系全身最長、最粗的淋巴導管。此導管長30~40cm,收集兩下肢、盆腔、腹壁及其內臟、左肺、左半心、左半胸壁、左上肢、左半頭部的淋巴。胸導管下端起於梭形膨大的乳糜池,上行經主動脈裂孔入胸腔,在裂孔處與膈的內側腳相連,因此呼吸時膈角的收縮可促進淋巴的流動。胸導管在胸腔內位於後縱隔食管後面,胸主動脈和奇靜脈之間,沿脊柱前面上升,到第4、5胸椎處移向左側,越過主動脈弓後面向上,在第7頸椎處彎成凸側向上的弓形,然後入左頸內靜脈或左靜脈角,其末端又有3個淋巴干注入。

淋巴導管的構成

全身9條淋巴干分別匯成兩條大的淋巴導管,即右淋巴導管和胸導管。

右頸干、右鎖骨下干、右支氣管縱隔干注入右淋巴導管,其餘6條淋巴干注入胸導管,兩條淋巴導管分別注入左、右靜脈角。

(一)胸導管

胸導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長30~40cm,該管的直徑約3mm,管腔內瓣膜較少,收納約占全身3/4部位的淋巴。

乳糜池為胸導管起始膨大處,常位於第1腰椎前方,由左、右腰干和腸干匯成。

胸導管自乳糜池上行於脊柱前方,在主動脈後方穿經膈主動脈裂孔入胸腔,在食管後、脊柱前方繼續上行,至第5胸椎附近向左側偏斜,出胸廓上口達頸根部後,向前弓狀彎曲稱胸導管弓,弓頂約平第6~7頸椎高度,多數繼續向前下匯入左靜脈角,少數可注入左頸內靜脈。

(二)右淋巴導管

右淋巴導管為一短干,長1~1.5cm,管徑約2mm,由右頸干、右鎖骨下干和右支氣管縱隔干匯合而成,注入右靜脈角。有時上述3條淋巴干並不匯合,而分別注入

頸內靜脈或鎖骨下靜脈。

與胸導管相關的疾病

胸導管損傷

概述

胸部創傷可造成胸導管破裂致乳糜液外漏溢入縱隔或胸膜腔產生乳糜胸。最常見胸導管損傷為外科手術時損傷,如上中段食管癌切除,心臟大血管手術以及後縱隔腫瘤摘除手術,均有可能傷及胸導管。穿入性損傷或閉合性損傷而致胸導管破裂少見。胸導管損傷的主要症狀是大量乳糜液丟失而致營養缺乏機體衰弱,另一為大量乳糜液積聚在胸腔壓迫心臟和肺致呼吸循環功能不全。

確診需要經胸腔穿刺抽出胸液送檢,加入乙醚後胸液澄清,或用蘇丹Ⅲ染色後顯微鏡下觀察到橙黃色脂肪球即可明確診斷。小的胸導管裂口可經保守治療而愈,包括穿刺抽液或置胸管引流,補充蛋白質營養物質和促使胸膜腔粘連等措施。若保守治療無效乳糜液量不見減少,須行開胸手術,找尋胸導管破裂口予以縫扎,並在其上下端結紮胸導管。[1]

參考文獻

  1. 胸導管什麼意思,有來醫生, 201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