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言鸚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能言鸚鵡,上蔡先生①雲: 透得名利關,方是小歇處②。今之士大夫何足道③,真能言之鸚鵡也④。
原文
上蔡先生①雲: 「透得名利關,方是小歇處②。今之士大夫何足道③,真能言之鸚鵡也④。」 朱文公⑤曰: 「今時秀才,教他說廉,直是會說廉; 教他說義,直是會說義。及到做來,只是不廉不義。」此即能言鸚鵡也。
夫下以言語為學,上以言語為治,世道所以日降⑥也。而或者見能言之鸚鵡,乃指為鳳凰、鸑鷟⑦,惟恐其不在靈囿⑧間,不亦異⑨乎?
注釋
①上蔡先生——指謝良佐。良佐字顯道,上蔡(今河南上蔡縣)人。理學家程頤的高足弟子,世稱上蔡先生。②小歇處——起碼處。③道——稱道。④能言之鸚鵡——《禮記·曲禮上》: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謝氏語意本此。⑤朱文公——即朱熹。⑥日降——一天不如一天。⑦鸑鷟(yue zhuo) ——即鳳凰。⑧靈囿(you)——帝王養珍禽異獸的苑囿。⑨異——奇怪。
賞析
人應當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如將言行相比,應該是行重於言,而絕不可倒置。但在封建時代,統治者們往往是心口不一,口是心非,甚或是滿口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這篇百餘字的短文,以極為貼切形象的比喻,深刻揭示了封建士大夫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醜態。形象鮮明,寓意深刻,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文章開頭引用了大理學家程頤的高足弟子謝良佐《上蔡語錄》上的話,闡明了自己的論點。他首先指出,一個真正的讀書人,能夠過得了名利關,才能談得上道德學問。明確指出了立身行事的人格標準。接着,作者對社會現狀進行評價。他說,如今的士大夫全都不值得稱道,他們都不過是會說話的鸚鵡罷了。言下之意是說,這些人口頭上都是仁義道德,實際上言行不一,口是心非。「能言鸚鵡」,語本《禮記·曲禮上》: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這裡借用此典,旨在指出士大夫們徒具人形人言而無禮義之心,無異於禽獸的本質。這種運用比喻來立論的方法,言簡意賅,生動準確,意味深長。 雜文《能言鸚鵡》原文及鑑賞 接下來引用大理學家朱熹《朱子語類》上的話,對論點進行闡釋。它緊緊抓住了當今秀才們「教他說廉,直是會說廉;教他說義,直是會說義」的表現,突出地再現了儒者們鸚鵡學舌般的醜態。又用他們「及到做來,只是不廉不義」的行徑,揭露出他們心口不一、不廉不義、無異於「禽獸之心」的內在品質。這樣,就從外部形態和內在本質兩個方面論證了士大夫及儒者們「真能言之鸚鵡也」的論點。
前面描摹了士大夫和秀才們鸚鵡學舌、心口不一的醜行。最後揭示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並回應了要想有道德學問必先過好「名利關」的人格標準。作者把批判的鋒芒直接指向了最高統治者。指出「上以言語為治」,推尚花言巧語、不辦實事的政策,下面的好趨名利之徒,就必然投皇上所好,造成「下以言語為學」的世風,造成而今「世道日降」的結局。並且出現了這樣反常的奇特現象: 「而或者見能言之鸚鵡,乃指為鳳凰、鸑鷟,惟恐其不在靈囿間。」人們看見了會說話的鸚鵡,就都說那是鳳凰,還恐怕不把它豢養在帝王專設的珍禽苑囿之中。這不是很奇怪的現象麼?這段分析,一針見血,入木三分。這一方面找出了世風日下的最根本原因,另方面也勾畫出最高統治者任用小人為賢能,以搖唇鼓舌者為人才的醜態。對他們的愚昧無知,喜好吹捧,崇尚空談,進行了無情的嘲笑和諷刺。
這篇文章,感情充沛,情緒激昂,對社會流弊的揭露一層比一層深入有力,一層比一層尖銳辛辣,充分體現了作者關心世事、疾惡如仇、激憤難平的心境。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藝術感染力。
在寫法上也很獨特。篇幅極短卻有近半引文用典。作者將它們和全文和諧有機地聯為一體,不僅不顯得累贅,反而使論點論據更加簡明有力,大大增強了說服力。在結構上,前後照應,非常嚴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篇雜文,通篇用比,形象性強,內涵豐富深刻,對於我們今天如何辨別真假人才、抵制流俗,仍有很強的借鑑意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