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脂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脂质)
前往: 導覽搜尋

脂類(英語:Lipid),又稱脂質,這是一類不溶於水而易溶於脂肪溶劑(醇、醚、氯仿、苯)等非極性有機溶劑[1],由脂肪酸與醇作用脫水縮合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統稱為脂類,其中包括脂肪、蠟、類固醇、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和K)、單酸甘油酯、二酸甘油酯、磷脂等。它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儲存能量、構成細胞膜以及膜的訊息傳導等。如今,脂類已經被用於美容食品工業,以及納米技術

脂質可以廣義定義為疏水性或雙親性小分子;某些脂質因為其雙親性的特質(兼具親水性與疏水性),能在水溶液環境中形成囊泡、脂質體或膜等構造。生物體內的脂質完全或部分源自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次單元:酮酸基與異戊二烯。由此,脂質可以概分為八類:脂肪酸、甘油酯、甘油磷脂、鞘脂(神經脂質)、糖脂質、聚酮類(由酮乙基次單元聚合而成)、固醇脂類,以及孕烯醇酮脂類(由異戊二烯次單元縮合聚合而成)。

脂類常被視為是脂肪的同義詞,但脂肪只是一種稱為三酸甘油脂的脂類。脂類也包括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包括單酸甘油酯、二酸甘油酯、磷脂等,也包括其他含有固醇的代謝產物,像是膽固醇。雖然人類和其他動物有許多不同的代謝方式,可以切斷脂肪鏈及合成脂質,不過仍有一些必需脂質無法自行合成,需要在食物中攝取。

有生物以前脂質的化學反應,以及原始生命體的形成,現已認為是生命起源模型中的關鍵。

營養和健康

大部分食物中的脂質是三酸甘油酯、甾醇和磷脂[2]。若食物中有一些脂質,有助於脂溶性的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及類胡蘿蔔素的吸收。人類和其他哺乳類因為無法合成一些特定的脂肪酸,需要藉由食物攝取,稱為必需脂肪酸,例如ω-6脂肪酸的亞油酸及ω-3脂肪酸的α-亞麻酸 。上述兩種脂肪酸都是18個碳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但雙鍵的數量和位置有所不同。大部分的植物油含有大量的亞油酸,像是紅花油、葵花籽油及玉米油等。α-亞麻酸則主要是在植物的葉子及以一些特定的種子、核果及豆類中,例如亞麻、油菜籽、核桃及大豆。魚油中有大量長鏈的ω-3脂肪酸,例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許多研究顯示攝取ω-3脂肪酸對於嬰兒發展、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以及像抑鬱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和痴呆等精神疾病的的預防都有幫助。相反的,攝取由植物油部分氫化產生的反式脂肪是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許多研究指出每日脂肪的攝取量和肥胖症及糖尿病的風險有正相關。不過也有許多研究指出脂肪的攝取量和這些疾病沒有相關性,這些研究包括女性健康行動針對約五萬名婦女為期八年的飲食調整試驗、護士健康研究以及衛生專業人員的隨訪研究等。這些研究認為熱量中來自脂肪的比例和癌症、心臟疾病和體重的增加沒有關係。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的網站Nutrition Source總結了飲食中總脂肪量對人體的影響:「詳細的研究(其中大部分是在哈佛進行)指出,飲食中總脂肪量和體重的變化或是疾病沒有關係。」

視頻

脂類 相關視頻

脂類的介紹與應用
營養基礎之脂類

參考文獻

  1. 脂質化學結構,醫學教育網,2014-3-12
  2. 脂類問題與答案,豆丁網,2016-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