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臘腸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臘腸果

本品為豆科植物臘腸樹的乾燥成熟果實。冬季果熟時採收,乾燥即得。本品種子橫切面:假種皮為厚達25~30μm的膠質薄膜層。

質堅硬,內有乳白色子葉2片。氣微,味淡,油樣。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臘腸果
  • 界;植物界
  • 科;豆科
  • 種;臘腸果
  • 學科;生物
  • 領 域;生命科學

目錄

1 簡介

2 形態特徵

3 性狀

4 鑑別

5 化學成分

簡介

本品為豆科植物臘腸樹的乾燥成熟果實。冬季果熟時採收,乾燥即得。

本品呈長棒狀,長30~50cm,直徑約2cm,表面黑褐色,具多數不甚明顯的淺槽。質堅硬,斷面邊緣棕色。中央為棕色半透明漿肉質的內果皮,味甜、酸。內含種子1粒。種子扁圓形,直徑1~1.5cm,棕褐色,光滑。質堅硬,內有乳白色子葉2片。氣微,味淡,油樣。 以種子飽滿者為佳。

形態特徵

喬木,高可達15米。羽狀複葉具小葉8~16個;小葉大,卵形至長卵形,長6~15厘米,寬3.5~8厘米,先端漸尖而鈍,基部驟尖,兩面都有微細柔毛。總狀花序疏鬆,下垂,長可達30厘米或更長;花梗細瘦,長達6~8厘米,下垂;萼片5,分離,卵形,豌面密生短柔毛;花冠黃色,直徑達4厘米;雄蕊10,下面2~3枚雄蕊的花葯較大。莢果大一圓柱狀,不開裂,黑褐色,右3槽紋,長30~60厘米,直徑約2厘米,種子間有橫隔。

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完整者長30~50cm,直徑1.5~2.5cm,頂端尖,基部有短果柄。表面暗褐色至黑褐色,平滑而帶光澤,具不甚明顯的環形淺槽,腹背兩縫線明顯。質堅,可折斷,斷面具黃棕色橫隔。每兩隔間各具種子1粒。種子周圍的果肉紅白色或黃綠色至黃褐色。種子由短線狀珠柄附着於腹縫線上,常脫落。種子呈卵圓形而稍扁,黃棕色至暗紅棕色,光滑,兩側具略隆起的皺紋,上下有淺縱溝。質堅硬,遇熱水產生透明易剝離的膠質薄膜,胚乳發達角質樣。果肉氣特異,味甘、苦、澀、酸。 

鑑別

本品種子橫切面:假種皮為厚達25~30μm的膠質薄膜層。種皮表皮細胞為1列柵狀細胞,其內為1列胞腔不甚明顯的滴漏細胞。厚壁細胞數列,胞腔較小,有的胞腔內含棕黃色物。維管束細小。內種皮為1列滴漏細胞。胚乳細胞多角形,細胞壁角隅處纖維素增厚,略呈念珠狀,內含糊粉粒、油滴。子葉細胞類方形,含油滴、澱粉粒。

化學成分

全果含氧甲基蒽醌類0.95%,並有葸醌色素臘腸豆酸。果肉含蒽醌1.1%,主要為4,5-二羥基-2-葸醌羧酸。另含1,8-二羥-3-蒽醌羧酸、蘆薈大黃素苷、蘆薈苷及羥甲氧基葸醌的苷、不飽和蠟(C28H56)2.27%,少量揮髮油、葡萄糖、果糖、蔗糖、丹寧、黏液質、果膠及具特異香氣的樹脂。又報道含碳水化合物26.30%,蛋白質19.94%,尚含精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天冬氨酸及穀氨酸等氨基酸。果莢含蠟,其中有木蠟酸正三十烷酯(57.2%),二木蠟酸正三十烷-1,30-二酯蔗糖。果皮尚含黃酮,生物鹼。[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