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後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腋後線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腋後線(posterior axillary line)(左、右)是指通過腋窩後皺襞,沿後側胸壁向下的垂直線。
腋後線的意義
意義:為了標記胸廓內各個臟器的輪廓和位置、體格檢查時異常體徵的部位和範圍,常需藉助胸廓上的一些自然標誌和人工劃定的垂直線來表述和記載。
胸部體表標誌線:前中線、鎖骨中線、腋前線、腋中線、腋後線、肩胛線,後正中線。
腋後線小切口皮下治療腋臭
本術式特點
腋臭治療方法有切除術、脂肪抽吸法、注射法、電離子法。微創法等各有利弊。腋臭剝離術是將腋部皮膚真皮與皮下脂肪組織層分離切斷頂泌汗腺導管及破壞腺體阻止汗液排出。手術切口較小損傷少,恢復快愈後瘢痕不明顯療效確實是腋臭手術中較好的方法。與其他治療方法相比本術式的特點及優勢: (1)療效確切。可在直視下剪除 支下組織及毛囊、頂泌汗腺的導管和腺體一次根治率高。術中應注意頂泌汗腺腺體和毛囊位於緊貼真皮基底的皮下脂肪中。由於不需切除皮膚故不受範圍大小的影響均能徹底清除。(2)切口在腋後線 切口隱蔽術後瘢痕細小不影響上肢功能且依據腋窩區範圍大小設計成w"形或「Z"形便於術中操作與顯露。(3)因 頂泌汗腺及毛囊破破壞故在達到治療腋臭的同時,又可減少腋毛生長更適合於同時患有腋毛增多症的腋臭患者。(4)手術 方法簡便安全均-次雙側完成出血不多,患者可耐受一般不需住院治療,併發症少。
術後1例出現局部皮瓣血運障礙的原因主要是患者不能堅持術後加壓包紮過早活動加上天氣炎熱出汗較多,影響創口癒合。術後皮下血腫系一消瘦男性患者,皮下脂肪較少血管表淺容易出血及術中止血不充分所致。
體會
(1)術後48h拔除引流10 d後間斷拆線。視情況可一次全部拆除。
(2)術後10d內製動並停止運動以減少出汗十分重要。
(3)在術後表 皮外噴貝復濟拔除引流後皮瓣表面敷以肝素鈉軟膏促進血供恢復和避免繼發出血。
(4)若手術範圍大者,可在剝離範圍內縫合固定2-4針。
(5)消瘦患者尤其是男性。皮下脂肪少,血管表淺術中操作時要小心保護血管,動作輕柔縫合前要充分止血。
參考文獻
- ↑ 漢字——中華文化的獨特符號,搜狐,2017-12-14
- ↑ 漢字——中華文明的基因,搜狐,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