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腋毛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腋毛是纖細棒狀桿菌引起的腋毛和陰毛的淺表感染。多發生於腋下和外陰,臨床表現為在腋毛或陰毛的毛幹上出現黃色、黑色或紅色的結節顆粒。本病多發生在氣候溫熱的季節,不受種族和性別的限制。[1]

病因

本病的病原菌是纖細棒狀桿菌,屬於棒狀桿菌屬,是類白喉桿菌的一種,革蘭染色陽性。這些細菌生長在毛表皮的細胞內和細胞間,可侵及毛皮質,不侵及毛根和皮膚。

臨床表現

多汗者易患此病。本病僅感染腋毛和陰毛,主要累及腋毛,其他部位毛髮不易受侵犯。臨床表現在腋毛或陰毛的毛幹上出現黃色、黑色或紅色的結節顆粒,以黃色最為常見。這些顆粒幾乎都是密實的細菌。這些結節物或堅硬,或柔軟,呈鞘狀包被毛干,粘連較緊,使毛干失去光澤並變脆,易於折斷。患處皮膚外觀正常,常多汗。通常無自覺症狀。由於結節顏色的不同,汗液可呈黃色、黑色或紅色。本病多發生在溫熱季節。

診斷

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病原菌檢查。在腋下和外陰,腋毛或陰毛毛幹上看到黃色、黑色或紅色的結節顆粒,首先要想到本病的可能。將結節壓碎,加10%的氫氧化鉀溶液,高倍鏡檢查,可以見到較短而纖細的桿菌,菌絲包埋在黏性物質中,革蘭染色陽性。

鑑別診斷

本病需要與陰虱、毛結節菌病鑑別。

治療

注意局部衛生,保持清潔乾燥。剃去患部腋毛和陰毛。局部外用5%硫磺乳膏,或紅黴素乳膏;如果局部多汗,可以給予1%的福爾馬林溶液。[2][3]

參考文獻

  1. 腋毛癬快速問醫生
  2. 腋毛癬中國公眾健康網
  3. 桿菌性皮膚病--腋毛癬的相關知識介紹醫學教育網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