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腰間盤突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腰椎間盤突出簡介,腰椎間盤突出可以分為:膨出、突出、脫出三種。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西醫的診斷,中醫沒有此病名。而是把該症統歸於腰痛、腰腿痛這一範疇內。本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傷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的組織,如脊神經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

命運,有時候是不公平的。這一點對於一枚小小的腰間盤來說尤其如此。勤勞而卑微的{小傢伙}

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在不同程度退行病變後,又在外界因素作用下,致使纖維環破裂,髓核從破裂處突出而致相鄰受刺激或壓迫,從而使腰腿產生一系列疼痛、麻木、酸脹等臨床症狀。是臨床上常見的腰部疾病之一。本病多發於20-40歲間,而且男性多餘女性。其發病史與性別、年齡、職業特點、外傷史及受寒涼史多有關聯

腰椎間盤突出的認識

早在1764年Contugno曾描述過腰椎間盤脫出症的綜合症狀。1857年Virchow報告一例,1896年Kocher發現因外傷所致的一例腰椎間盤脫出症。1911年Middleton和Teacher報告了因腰椎間盤突出症壓迫神經根而致死的一例。同年Good-Thwait說明腰椎間盤突出症與坐骨神經痛的關係。1928-1929年Schmorl等腰椎間盤退性形變與腰椎間盤突出有關。1934年Mixter,Barr報告於手術切除脫出的腰椎間盤獲得成功,並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後國內外學者相繼開展了腰椎間盤摘除術,並對腰椎間盤突出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本症已被國內外學者所公認,並認為本症與95%的坐骨神經痛,和50%的腰腿痛有着密切的關係,並可引起繼發性腰椎管狹窄。[1]

由於名稱各異,美國骨科醫師學會對腰椎間盤病變的命名作了如下定義。

一、椎間盤正常 椎間盤無退變,所有椎間盤組織均在椎間盤內。

二、椎間盤膨出 (bulging)椎間盤纖維環環狀均勻性超出椎間隙範圍,椎間盤組織沒有呈局限性突出。

三、椎間盤突出 (protruded) 椎間盤組織局限性移位超過椎間隙。移位椎間盤組織尚與原椎間盤組織相連,其基底連續部直徑大於超出椎間隙的移位椎間盤部分。

四、椎間盤脫出 (extruded) 移位椎間盤組織的直徑大於基底連續部,並移向於椎間隙之外。脫出的椎間盤組織塊大於破裂的椎間盤間隙,並通過此裂隙位於椎管內。

國內對腰椎間盤突出症亦有稱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症、腰椎間盤脫出症、腰椎間軟骨盤突出症、腰椎軟骨板破裂症等稱謂。雖然上述疾病名稱和含義有所不同,當前仍較統一的稱謂為:腰椎間盤突出症 。

腰椎間盤突出病因

青春期後人體各種組織即出現退行性變,其中椎間盤的變化發生較早,主要變化是髓核脫水,脫水後椎間盤失去其正常的彈性和張力,在此基礎上由於較重的外傷或多次反覆的不明顯損傷,造成纖維環軟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該處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的基本因素是椎間盤退變,但是導致椎間盤椎間盤突出症的誘發因素尚未有明確定論,但是有些因素與其有關。

脊柱的結構因素

脊柱畸形,包括脊椎的對稱或者不對稱的移行椎,脊柱側彎;脊柱生理彎曲度變直誘發的脊柱生理曲度變直。生理曲度變直常見於年輕人中的長期久坐者。

生理因素

年齡

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在中年30-50歲最高。青島醫學院209列病人中20-40歲占64.46%,40歲以上占34.92%,近年有不斷年輕化的趨勢,我們臨床見過9歲的病人。

身高

男性超過1.8m,女性超過1.7m及較大的腰椎指數和肥胖時,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高。

性別

腰椎間盤突出男性多於女性,約為2:1,美國椎間盤的發病率男為3.1%;女為1.3%;芬蘭的發病率男為1.9%,女為1.3%。

種族和遺傳因素

印地安人,愛基斯摩人、非洲黑人發病率較其他民族明顯低.武漢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曾有報告,15年內發現同一家族中有血緣關係有兩人或者更多人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統計有20戶24列,有陽性家族史的病人中,21歲以前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的相對危險性估計大約高出5倍。[2]

職業因素

一組57000人的職業調查,以下職業者發病率高:長期坐辦公室伏案工作者、司機、從事長期彎腰勞動者、長期負重者、長期站立者。

外傷因素

  1. 急性損傷 如腰扭傷,椎體滑脫,脊柱骨折,椎體壓縮等,可以引起椎間盤軟骨板破裂,使椎間盤髓核突出。外傷性因素通常不會即刻發生疼痛,當神經壓迫出現水腫和無菌性炎症時,疼痛才會出現。兒童和少年的椎間盤突出與急性外傷有關。
  2. 運動 通常認為一般運動有益於腰椎間盤的營養供應,而現在已經認識到劇烈運動與腰椎間盤的退變有關。但是一些運動如打網球、游泳、慢跑、騎自行車等對腰椎間盤有好處。
  3. 腰穿 早在1935年pease首先報告在腰穿後發現椎間盤狹窄。腰穿,是一種醫療手段,常由於手術麻醉、抽取腦脊液檢查、椎管內造影檢查等。

吸煙因素

腰椎間盤的營養依靠椎間盤周圍血管提供,椎間盤是一種缺少血液供應的組織,通往椎間盤的血管極小,煙內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減少腰椎間盤的血液供應,使椎間盤退變。

疾病

有些疾病會導致動脈硬化加劇,影響腰椎間盤而導致椎間盤退變,最常見的如糖尿病。

妊娠

懷孕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的常見原因之一,Laban在調查49760列分娩後婦女,發病率為1萬。且多發於多次妊娠的女性。懷孕時候的腰部負荷增大是主要原因。  

腰椎間盤突出臨床表現

腰痛和一側下肢放射痛:是該病的主要症狀,腰痛常發生於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時發生;大多有外傷史,也可無明確之誘因。疼痛具有以下特點:

  1. 放射痛沿坐骨神經傳導,直達小腿外側、足背或足趾。如為腰3-4間隙突出,因腰4神經根受壓迫,產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 一切使腦脊液壓力增高的動作,如咳嗽、噴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 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後減輕。臥床體位:多數患者採用側臥位,並屈曲患肢;個別嚴重病例在各種體位均疼痛,只能屈髖屈膝跪在床上以緩解症狀。合併腰椎管狹窄者,常有間歇性跛行。

脊柱側彎畸形

主彎在下腰部,前屈時更為明顯。側彎的方向取決於突出髓核與神經根的關係:如突出位於神經根的前方,軀幹一般向患側彎。

左:髓核突出位於神經根內前方,脊柱向患側彎,如向健側的彎則疼痛加劇.

右:髓核突出位於神經根外前方,脊柱向健側彎,如向患側的彎則疼痛加劇.

脊柱活動受限

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使腰肌呈保護性緊張,可發生於單側或雙側。由於腰肌緊張,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後伸活動受限制,前屈或後伸時可出現向一側下肢的放射痛。側彎受限往往只有一側,據此可與腰椎結核或腫瘤鑑別。

腰部壓痛伴放射痛

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患側棘突旁有局限的壓痛點,並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點對診斷有重要意義。

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由於個人體質的差異,該試驗陽性無統一的度數標準,應注意兩側對比。患側抬腿受限,並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為陽性。有時抬高健肢而患側腿發生麻痛,系因患側神經受牽拉引起,此點對診斷有較大價值。

神經系統檢查

腰3-4突出(腰4神經根受壓)時,可有膝反射減退或消失,小腿內側感覺減退。腰4-5突出(腰5神經根受壓)時,小腿前外側足背感覺減退,伸及第2趾肌力常有減退。腰5骶1間突出(骶1神經根受壓)時,小腿外後及足外側感覺減退,第3、4、5趾肌力減退,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神經壓迫症狀嚴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縮。

如突出較大,或為中央型突出,或纖維環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現較廣泛的神經根或馬尾神經損害症狀,患側麻木區常較廣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側臀部、股外側、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兩下肢均有神經損傷症狀,但一側較重;應注意檢查鞍區感覺,常有一側減退,有時兩側減退,常有小便失控,濕褲尿床,大便秘結,性功能障礙,甚至兩下肢部分或大部癱瘓。   

腰椎間盤突出檢查

本病的輔助檢查方法,可有體格檢查和影象學檢查:

體格檢查

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根據臨床症狀或體徵即可作出正確的診斷。主要的症狀和體徵是:

  1. 腰痛合併「坐骨神經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2. 在腰4-5或腰5骶1棘間韌帶側方有明顯的壓痛點,同時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 小腿前外或後外側皮膚感覺減退趾肌力減退,患側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X線片可排除其它骨性病變.

影象學檢查

X線檢查

需拍腰骶椎的正側位片,必要時加照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側彎有時可見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唇狀增生,X線徵象雖不能作為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依據,但可藉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結核骨性關節炎骨折腫瘤和脊椎滑脫等

2CT的MRI檢查:重症患者或不典型的病例在診斷有困難時,可考慮作脊髓碘油造影CT掃描和磁共振等特殊檢查以明確診斷及突出部位.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鑑別診斷

腰椎後關節紊亂

鄰椎體的上下關節突構成腰椎後關節,為滑膜關節,有神經分布。當後關節上、下關節突的關係不正常時,急性期可因滑膜嵌頓產生疼痛,慢性病例可產生後關節創傷性關節炎,出現腰痛。此種疼痛多發生於棘突旁1.5厘米處,可有向同側臀部或大腿後的放射痛,易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相混。該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過膝關節,且不伴有感覺、肌力減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經根受損之體徵。對鑑別困難的病例,可在病變的小關節突附近注射2%普魯卡因5毫升,如症狀消失,則可排除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管狹窄症

間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狀,患者自訴步行一段距離後,下肢酸困、麻木、無力,必須蹲下休息後方能繼續行走。騎自行車可無症狀。患者主訴多而體徵少,也是重要特點。少數患者有根性神經損傷的表現。嚴重的中央型狹窄可出現大小便失禁,脊髓碘油造影和CT掃描等特殊檢查可進一步確診。

腰椎結核

早期局限性腰椎結核可刺激鄰近的神經根,造成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腰椎結核有結核病的全身反應,腰痛較劇,X線片上可見椎體或椎弓根的破壞。CT掃描對X線片不能顯示的椎體早期局限性結核病灶有獨特作用。

椎體轉移瘤

疼痛加劇,夜間加重,患者體質衰弱,可查到原發腫瘤。X線平片可見椎體溶骨性破壞。

脊膜瘤及馬尾神經瘤

為慢性進行性疾患,無間歇好轉或自愈現象,常有大小便失禁。腦脊液蛋白增高,奎氏試驗顯示梗阻。脊髓造影檢查可明確診斷。

腰椎間盤突出治療

手術療法則包括融合術、減壓術、後路手術等,此外, 還有介於手術和非手術之間的介入治療,如經皮髓核抽吸術,膠元酶溶解術,椎間盤激光溶核術等。

非手術治療也稱保守治療,常用的方法有:熱敷療法、中藥直接外敷法、各種中、西藥物治療、牽引治療、正骨、推拿手法治療、物理治療、針灸治療、中藥外敷熏洗,甚至單純的臥床休息也是一種傳統而有效的治療方法。

早期腰椎間盤突出症,症狀輕微,不需要做特殊的治療。第一,注意臥床休息,避免腰椎受外力壓迫,第二,應用其他方法積極鍛煉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腰椎前韌帶,後韌帶及側韌帶的力量,避免椎間盤受壓迫突破人體正常韌帶,肌肉的保護。加強腰部肌肉的鍛煉可以預防和延緩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並治療早期腰椎間盤突出。據調查,腰部肌肉韌帶發達,力量大的人群中,腰椎間盤突出繼續發作發展的幾率下降了80%,所以,腰部周圍韌帶,肌肉的鍛煉強大,對於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恢復有着重要的意義。  

治療原則

  • 儘量選擇非損傷的保守治療方法,包括有損傷的微創介入等均排在保守治療方法之後,在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其他治療。
  • 單純的椎間盤膨出可以考慮介入治療,不要考慮微創或者常規手術.
  • 單純性突出可以考慮微創治療,不要考慮介入治療或者常規手術.
  • 複雜性突出(多地方突出)應該考慮常規手術治療,不要考慮微創和介入.
  • 伴隨椎管狹窄、黃韌帶肥厚的情況,應該選擇常規手術.
  • 椎間盤突出有鈣化者應該選擇常規手術.
  • 年老體弱者儘量不要考慮有損傷的治療,包括手術、微創、介入等都不適合,應該進行保守治療.
  • 膨出和輕度突出的一般採用保守治療或者介入治療,嚴重突出和脫出的都應該選擇微創治療或者手術治療。

急性發作的急救措施

當腰椎間盤突出急性發生時疼痛常劇烈難忍,一般止痛藥無效,並於活動、彎腰、久站、咳嗽、打噴嚏、和排便時疼痛加劇,臥床休息時好轉。嚴重者有明顯跛行。

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發作時,與急性腰扭傷的急救方法相同,立即讓傷員躺在硬板床或硬木板上休息,以解除體重、肌肉和外來負荷對椎間盤的壓力,臥床的體位不受限制,但不得坐起和站立,然後轉送醫院接受治療。

就體位而言,臥位最好,坐位最差,臥位中仰臥位最差,如果能取俯臥位,腹部墊枕較好,仰臥時,膝下放枕頭,可能會舒服些,疼痛減輕些。體位是因人而異。如果什麼體位都痛,當然應該加用藥物,封閉療法等措施。

手術治療

手術適應證為:

  1. 非手術治療無效或復發,症狀較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者。
  2. 神經損傷症狀明顯、廣泛,甚至繼續惡化,疑有椎間盤纖維環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
  3. 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有大小便功能障礙者。
  4. 合併明顯的腰椎管狹窄症者。

常規開放手術

常規開放手術包括: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經腹椎間盤手術、椎體融合術等。手術的目的是直接切除病變腰椎間盤髓核,解除神經根壓迫而達到治療目的。由於腰椎的特殊生理位置的限制,因此手術破壞了正常的腰椎骨生理結構,造成手術損傷大,易造成腰椎術後失穩,術後瘢痕組織粘連,術中誤傷神經根等一系列不良反應,所以多數病人懼怕手術,如何避免手術中造成的以上不良反應呢?這一直是醫學界的一大難題。

椎間盤鏡微創手術

為了避免常規開放性手術的大損傷問題,減少手術的風險和併發症的發生,在顯微外科和關節內窺鏡輔助腰椎間盤手術,雖然是減少了手術過程中對正常骨關節的破壞,但微創手術一樣是手術,也有手術的風險和併發症,另一個最主要問題在於手術視野變小之後,難以乾淨徹底摘除病變腰椎間盤髓核,增高了手術不成功的風險。

經皮穿刺的切吸術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多數由於椎間盤內壓力增高而導致突出。經皮穿刺切吸可以顯著降低椎間盤內壓,減少突出的椎間盤內容,從而減輕或消除突出物對神經的壓迫症狀。該方法的優點在於手術過程中

損傷較小,但缺點是該手術以減壓為主,對於椎間盤膨出有效,禁用於腰突症脫出、游離、合併鈣化等類型,這樣造成手術面太窄。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中,包括治療性藥物和緩解症狀類藥物。

牽引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症以突出物的大小分為膨出、突出和脫出三種類型。以臨床症狀的輕重分急性期和緩解期,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在第一次發病時,一般的醫院均建議病人首先使用牽引治療,牽引主要以機械的力度牽拉椎間隙,而減輕椎間盤的內壓,使突出物對神經的壓迫稍減輕,從理論來講是比較正確的,但臨床的治療效果的確不太理想。這主要是由於牽引的力度因人而異,難以撐握;另一個是適應症的選擇難以準確區分;再者是病人的配合問題。對於腰椎間盤膨出的患者,這時椎間盤內壓力很高,通過牽引可以治癒,但牽引時應絕對臥床較為理想。如果牽引之後馬上行走、坐車等又會恢復椎間盤內高壓狀態,造成牽引無效。牽引只適用於椎間盤膨出患者,如果椎間盤已造成突出和脫出,進行牽引完全無效,並且有可能加重病人症狀。在急性期腰椎間盤突出者中,牽引為禁忌症。因為病人在急性期時,由於神經根的水腫和炎症刺激,會引起腰背肌肉緊張、痙攣,如果這時牽引就會拉傷腰肌纖維,造成腰痛而加重臨床症狀。綜上所述,牽引只適合於單純的腰椎間盤膨出患者,而且必須在症狀不重時採用,以緩解臨床症狀為目的,禁用於腰椎間盤突出、脫出,伴隨椎管狹窄的病人,和腰突症急性期的病人。

物理治療、推拿治療、針灸治療

物理治療包括電療、紅外線照射、熱療等方法,和推拿、針灸等治療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緩解病人的臨床症狀為主,而非根治手段。由於腰突症的病人多數伴隨慢性腰肌勞損,梨狀肌肉緊張,腰椎間盤突出物壓迫的神經隨神經走過的部位肌肉痙攣造成腰腿痛,一般醫院會用理療、推拿、針灸等治療手段來緩解肌肉的緊張和痙攣。

封閉療法

封閉治療分兩種應用方法,一種為椎管內封閉,一種為神經根封閉。顧名思義,椎管內封閉是直接用藥物注射到椎管內,神經根封閉是把藥物注射在神經根周圍。注射的藥物以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加局部麻醉為主。在激素的作用下,可以減輕和消除神經根的無菌性炎症和水腫;麻醉藥物則為止痛,麻醉神經使其敏感性降低。我們都知道,腰突症為什麼會導致腰腿痛,主要是由於腰椎間盤髓核壓迫神經後導致神經根發生水腫和無菌性炎症,所以封閉的效果就是止痛,突出物壓迫無法解決,當封閉藥效過後腰腿痛症狀馬上又恢復。

針刀療法

針刀療法分為水針刀和小針刀

水針刀是將清朝年間張仲景醫聖祠「刀針」與現代醫學水針相結合,並柔和其他針刀療法的精華,從而發展形成的一種可注射針灸用具。水針刀療法作為傳統醫學九針療法與現代醫學水針療法中西醫合壁的後裔,是介於針灸療法與開放性手術間非直視下的新型注射性微型外科手術,以軟組織局部解剖學、立體解剖、動靜態三維解剖學、生物力學、生物信息學、經絡學說、無菌炎症學及動靜態平衡學及中西藥藥理學為其理論基礎。對軟傷科疾病、脊柱相關性疾病的治療具有廣闊的前景。


小針刀療法是在針灸和封閉療法的基礎上發展來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近年逐步神化了它治療效果。小針刀是以針刀這種手術器械,在腰腿痛患者的痛點上進行廣泛的剝離松解,再注射入局部麻醉藥物加激素藥物,起到消炎止痛作用,小針刀的目的就是為封閉範圍擴大創造條件,因此,小針刀治療其實就是一種封閉療法的改良,其治療效果等同封閉。由於在治療過程中運用到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因此不可多用。激素的副作用會引起如骨質疏鬆、胃腸反應、痤瘡多毛,向心性肥胖等,而且同時伴隨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禁用。

膠原酶化學溶解療法

人體椎間盤髓核組織,由水、纖維組織、蛋白多糖構成,膠原酶全稱:膠原蛋白溶解酶,可以溶解髓核蛋白多糖,但人體對蛋白質和酶有過敏傾向,這種過敏有危及生命的危險,所以在國外已禁止使用該療法;再者,膠原酶溶解療法如果失敗,就會在椎間盤內外形成廣泛的瘢痕粘連,給後續的治療帶來難度,目前我國正規醫院基本上已禁用膠原酶,但亦有個別民營醫院或私人採用該方法治療腰突症。

臭氧(三氧)注射療法

高濃度的臭氧,具有收斂、氣化作用,藉助該作用,近幾年有極個別醫院採用治療腰突症。在理論上注射臭氧可以氣化濃縮腰椎間盤髓核,但臭氧進入椎管內會有哪些化學反應和併發症呢?這有待進一步的觀察與研究,從目前病人反饋來看,該治療方法的成功率並不是太高。

介入治療

這種方法最好的莫過於無創或者只有微創的療法。椎間盤的組織結構好比壓扁的雞蛋,纖維環好比蛋白,中央的髓核好比蛋黃。纖維環通常由I型膠原蛋白組成,膠原蛋白對熱敏感,在外力牽拉下可伸縮。在60ºC左右,膠原蛋白的氫鍵開始突變。

溫控熱療椎間盤修補術,就是在CT和C臂透視的引導下,空心的穿刺針進入椎間盤內,在把導管通過穿刺針進入椎間盤內,該導管的頭部有加熱線圈,在CT和「C」透視的監視下,明確導管位於椎間盤內,就可以加溫,使纖維環通的I 型膠原蛋白攣縮,使得纖維環的破口關閉,達到治療目的。說的通俗些,有些像汽車輪胎的熱膠補胎。適用於年輕人的盤源性的腰痛。

溫控熱療修補術-IDET」和 CT導引介入藥物修補術-PRT」的機理與其他的介入治療機理完全不同「溫控熱療修補術IDET和 「CT導引介入藥物修補術-PRT」是通過修補椎間盤中破裂的纖維環來達到治癒目的,而其他介入治療均是把椎間盤中的髓核取出來或溶解,通過減壓來達到治癒目的。為了便於理解,打個比喻:對一隻充足氣的漏氣有裂紋的漏氣車胎,你是選擇放氣?還是選擇補胎?而突出的椎間盤就好比一隻充足氣的有裂紋的漏氣車胎。

腰椎間盤突出為什麼難治

1.由於椎間盤是無血管組織,主要是靠軟骨板的滲透提供營養的,現有藥物大多需經腸胃吸收血液循環才能到達病變部位,因而療效甚微。患者常常看到,通過X光片、CT、磁共振,自己的病情被診斷得清清楚楚,但是治來治去就是治不好。


2.椎間盤突出日久易鈣化、粘連,而椎間盤突出後椎間隙變窄,椎體受到不正常牽拉,必然引發骨質增生、產生無茵性炎症。手術只是解決了突出物壓迫神經的問題,而對於椎間盤突出引起的這些繼發症,卻無能為力。很多患者雖然做了手術,甚至做了兩三次手術,CT、磁共振已明確顯示突出物消失,神經受壓解除,而病情卻沒有多大好轉,就是這個原因。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術後注意事項

  1. 手術後患者需嚴格臥床休息,床鋪最好用硬板床,臥床時間約為4-5周.可根據患者年齡、體質及切除組織範圍而定。
  2. 手術後早期翻身應由護理人員協助,不宜自行強力翻轉,以保證腰部筋膜、肌肉、韌帶癒合良好。
  3. 充分臥床休息後,可在合適的腰圍保護下.下地做輕度活動,如果手術中有植骨,則宜用石膏背心固定3-4個月,待植骨完全癒合後再下地活動。
  4. 在恢復期,患者要逐漸加強腰背部肌肉力量的鍛煉並注意糾正不良姿勢,注意腰背活動的自我保護,以防止疾病復發。
  5. 手術後,腦力勞動者2-3個月後逐漸恢復工作,體力勞動者3-4個月後才能開始工作。工作應由輕到重,工作時間由短到長,並避免做強烈的彎腰成負重活動。

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併發症

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常見併發症有以下幾類

  1. 感染:是較為嚴重的合併症。尤其是椎間隙感染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很大,恢復時間長,一般感染率為14%左右。主要表現是:原有的神經痛和腰腿痛症狀消失,5~14天後發生劇烈的腰痛伴臀部或下腹部抽痛和肌肉痙攣,不能翻身,痛苦很大。
  2. 血管損傷: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時血管損傷,主要發生在經後路手術摘除椎間盤時造成。若經前路腹膜內或腹膜外摘取椎間盤時,由於暴露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或髂總動、靜脈,反而不易誤傷這些大血管。血管損傷的原因,多系用垂體鉗過深地向前方摘除椎間盤組織,結果組織鉗穿過前側纖維環,鉗夾大血管後造成血管撕裂傷。
  3. 神經損傷:腰椎間盤突出時,受壓神經根本身即因椎間盤組織的壓迫,髓核物質的化學性刺激而充血、水腫、粘連等呈不同程度的神經損傷,因此在手術後,可有神經症狀較前加重的可能,有的則是因手術操作而引起的神經損傷。神經損傷可分為:硬膜外單根或多根神經損傷、硬膜內馬尾神經或神經根損傷、麻醉藥物損傷。
  4. 臟器損傷:腰椎間盤摘除時,單純臟器損傷少見,幾乎均是血管損傷時伴有其他臟器損傷,如輸尿管、膀胱、迴腸、闌尾等。
  5. 腰椎不穩:在行腰椎間盤切除術的一部分病人中,坐骨神經痛消失而腰痛持續存在,其中一些原因是由於腰椎不穩,表現在腰椎前屈時出現異常活動。所以對於腰痛症狀嚴重的,在功能性運動腰椎攝片時,有明顯脊柱異常活動的病人,應行脊柱融合術,解決脊柱不穩定所致的腰痛。
  6. 腦脊液瘺或脊膜假性囊腫:多由於經硬膜內手術,硬膜縫合不嚴,或硬膜切口處不縫合而用明膠海綿覆蓋硬膜切口處。腦脊液瘺多在術後第3~4天時發生,除應用大劑量抗菌素及保持切口敷料乾淨外,局部採取加壓包紮措施,即在更換敷料後,將其四周及中央用寬膠布加壓固定,約2~3天後可停止。硬脊膜假性囊腫多在術後幾個月內出現腰腿痛,在手術疤痕處或腰骶部有球形囊樣物與硬膜粘連。腫物囊壁薄而發亮,呈粉紅色,腫物邊緣增厚,腫物有微孔和椎管由硬膜下腔相通。壓迫囊樣腫物,可引起坐骨神經痛。發現脊膜囊樣腫物應防止破潰引起蛛網膜下腔感染,並應行硬膜修補術。術後臥床取頭低足高位7~8天,待硬膜修補處癒合。手術效果良好。


腰椎間盤突出的飲食調養

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平時可多食一些含有增強骨骼強度、肌肉力量 ,提高恢復功能的營養成分。用一句話說就是能保持營養平衡的食物,特別要含有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E,這些營養素是不可缺少的。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由於生病而減少了一定的活動量,所以飲食的攝入量應適當減少,特別是在急性期臥床的病人,除活動減少外,消化功能也明顯降低,胃腸蠕動慢,多吃蔬菜、水果及豆類食品,肉及脂肪較高的食物儘量少吃,因易引起大便乾燥,排便用力。

避免體重過胖

醫學家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人的身體結構表明,身體的淨重(除去脂肪的重量)是隨老齡化而減少,而在現實生活中的老年人是胖多瘦少。由於過度肥胖也是引起中老年人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應限制飲食,保持體重,避免過胖。

控制總熱量

如果對飲食的質和量不能科學的搭配,那麼肥胖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戒煙

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吸煙還是慢性腰痛的發病原因之一,而且影響治療效果。

鈣是骨的主要成分,所以要充分攝取。成長期自不必說,成年以後骨也要不斷進行新陳代謝。另外,鈣還有使精神安定的作用可以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鈣含量多的食品有:魚、牛奶、酸奶、芝麻、濃綠蔬菜、海藻類。維生素B含量多的食品:粗米、精米、大豆、花生米、芝麻、濃綠蔬菜。

蛋白質是形成肌肉、韌帶、骨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蛋白質含量多的食品有:豬肉、雞肉、牛肉、肝臟、魚類、貝類、乾酪、雞蛋、大豆、大豆製品。

維生素E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流、消除肌肉緊張的作用,用於緩解疼痛。

維生素E含量多的食品:鱔魚、大豆、花生米、芝麻、杏仁、粗米、植物油。

椎間盤的纖維環是由結締組織形成的,旨締組織的形成離不開維生素C要形成結實強健的纖維環,維生素C是不可缺少的。

維生素C含量多的食品:紅薯、馬鈴薯、油菜花、青椒、青白蘿蔔葉、油菜、菜花、捲心菜、芹菜、草莓、甜柿子、檸檬、橘子。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預防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預防工作應從學校、家庭、工作和職業前訓練開始,使每一個工作人員了解正常的脊柱生理,正確的勞動姿勢,注意勞動保護,避免加速腰椎間盤退變和在腰椎間盤退變基礎上的損傷。預防措施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①應定時對於青少年或工作人員的健康檢查,同時應廣泛開展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症知識宣傳教育。②勞動部門應規定從事勞動的最大負荷量,避免脊柱過載促使和加速退變。③正確的勞動姿勢和勞逸結合。④加強肌肉鍛煉強有力的背部肌肉,使脊柱力量平衡可防止腰背部軟組織損傷,減少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

坐姿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關係

在許多時候,人的坐姿並不完全取決於人的本身,坐具對坐姿的正確與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坐具不合適,同樣也可以引起腰痛。


坐凳子時,因無靠背,人們或自然彎腰坐着,或直腰坐着,可使腰椎保持自然屈曲狀態,腰肌相對處於鬆弛狀態,此時腰椎的穩定由腰椎周圍的韌帶維持,久坐後腰椎周圍韌帶易發生勞損;直腰坐時,腰肌處於收縮狀態,久坐後腰背肌持續收縮,易發生勞損,以上兩種情況都可產生腰痛。老年人和有腰椎間盤突出症病史患者的腰背肌肉,韌帶彈性及耐力較差,有不同程度的退變或損傷,不合適坐凳子,尤其不合適坐太低的凳子。青壯年則由於肌肉、韌帶的彈性及耐力良好,較適合坐凳子。


椅子由於有靠背,可以承擔軀體的部分重力,使腰背肌肉處於相對鬆弛的狀態,同時也不加重腰椎周圍韌帶的負擔,可減少勞損機會。坐椅子時,應注意儘量將腰背部貼緊椅背,工作時,應將椅子儘量拉向桌子,縮短桌椅間的距離。


既然坐具與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一定關係,那麼什麼樣的坐具更合適呢?有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表明:腰背部休息時的角度和腰部有無支撐物依託,對椎間盤壓力有着直接關係。即由直角狀態的坐姿改為向後傾斜120度時,可以使椎間盤內壓力明顯降低,此時再於腰部加3CM厚之依託物,可使椎間盤內壓力進一步降低,如將此支撐物加大至5CM厚時,則椎間盤內壓力可降低至-0.3Mpa。因此,較為合適的坐具要求高低適中,並有一定傾角的靠背,如在腰部有3-5CM厚的依託物則更佳。此姿勢適合汽車駕駛員的坐姿。

糾正不良體位、姿勢

  1. 睡眠姿勢:人的一生中約 1 / 3 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所以長期睡眠姿勢不良也可導致腰腿痛的發生。一般而言,睡姿應使頭頸保持自然仰伸位最為理想,最好平臥於木板床 ( 或以木板床為底,上方墊以席夢思床墊亦可 ) ,使膝、髖略屈曲。如此體位可使全身肌肉、韌帶及關節囊都獲得最大限度的放鬆與休息。對不習慣仰臥者,採取側臥位亦可,但頭頸部及雙下肢仍以此種姿勢為佳。俯臥位無論從生物力學或從保持呼吸道通暢來看都是欠科學的,應加以改正。此外,」枕頭不能太高或太低,要根據各人情況,一般 7 ~ 9cm 較為適當;而且枕頭寬度也要適當,、頸部不能懸空。仰臥位起床時,最好先採取側臥位,然後在雙上肢的支撐下,使軀幹離開床面,這樣比從仰臥位起床要省力得多。
  2. 站立體位:長時間站立工作者,應適當使雙臂上伸和做蹲體動作,這樣可使腰部骨關節及肌肉得到調節,消除疲勞,延長腰肌耐力。應儘量避免在一個固定的體位下持續工作。經常需要長期站立的工作者 ( 如術科醫生、護士、交警等 ) 應學會「站立平腰保護法」,即:輕輕收縮臀肌,雙膝微彎,此時骨盆即轉向前方,腹肌內收',腰椎生理前凸變平,這樣,就可以調節脊柱負重線,達到消除疼痛和疲勞的目的。
  3. 坐位:長時間坐位工作者除要注意坐姿和經常活動腿外,自坐位起立時,應先將上身前傾,兩足向後,使上身力量分布在兩足,然後起立。
  4. 勞動:勞動姿勢不正確,容易造成腰椎間盤突出。現在列舉一些正確的勞動姿勢幫助大家預防腰椎間盤突出。背重物時,胸腰稍向前彎,髖膝稍屈5,邁步要穩,步子不要大。

產後預防腰椎間盤突出

  1. 加強鍛煉 增強腰部肌肉。長期缺乏身體鍛煉,腰部肌肉力量減弱,不利於保護椎間盤。例如在睡覺前將腰部和臀部反覆抬高呈弓狀,可以達到一定效果。
  2. 避免持重 新媽媽剛經歷生產,自己不要抬重物,動作不要過猛。拿東西時身體要靠近物體,避免閃腰。
  3. 休息。充分的睡眠可幫助產婦恢復體力,恢復肌肉的彈性。不能搬動較重的物體,減少腰部受傷的機會。
  4. 適當控制體重。大多數產婦產後體重都有明顯的增加,過於肥胖的腹部,增加了腰部負荷。當然,身體也不能過於瘦弱。所以,體重適度最好。
  5. 保暖。產後產婦的體質非常虛弱,容易受涼,尤其是懷孕期間受力較重的腰部,更容易受到風寒侵襲,所以要做好保暖。   

中醫對腰椎間盤突出的認識

中醫學典籍中無腰椎間盤突出症之名,根據該病的臨床表現,可歸於腰痛、腰腿痛、痹症等範疇。而是把該症統歸於腰痛、腰腿痛這一範疇。治宜採用腰部推拿復位手法,並配合熱敷、理療、針灸;用藥可服用活血化瘀,舒筋通絡之劑;恢復期可服補腎壯筋藥。參見閃挫腰痛和閃腰忿氣條。

中醫辨證

  1. 肝腎虧損:中醫認為,腎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腎精充足、肝血盈滿,則筋骨勁強、關節靈活。人到中老年,生理性機能減退,肝腎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養,久而久之,容易發生骨關節病。
  2. 感受外邪:臟腑虛弱、衛外不固,風、寒、濕邪乘虛侵入,影響氣血運行,經氣不通暢,也是形成骨關節病的常見原因。
  3. 慢性勞損:常從事低頭、彎腰、久立等工作,致使氣血、筋脈運行不利,瘀血阻滯,導致肌肉、筋脈骨骼營養障礙,局部受損,因而產生疼痛,關節屈伸不利,活動障礙等臨床表現。
  4. 跌扑閃挫:由於暴力外傷或患部用力過度,損傷筋脈,致使氣血運行不暢,雍滯不通,而發生骨關節病。
  5. 先天畸形:有些患者骨關節畸形,雖年輕體壯時尚無症狀,但中年以後,由於體質虛弱,勞累或感受外邪後,畸形部位易出現病變。 

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一直是子女的一種心病,很多孩子都害怕自己家裡的老年人會突然出現一些疾病,在40到50歲之後,腰間盤突出已經成為了不可避免的疾病之一,特別是一些平時比較勞累的中老年人,更是容易出現腰間盤突出。

患上了腰間盤突出之後,仍會有非常嚴重的疼痛症狀,特別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有時候半夜還會疼醒。對於這些患有腰間盤突出的人來說,在睡覺過程當中,有很多的注意事項是自己應該要引起重視的。

患者睡覺儘量平躺

患有腰間盤突出的患者,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最好不要左右的翻動,不停的翻動會導致腰間盤突出的情況進一步加重,在晚上1點到2點的時候會突然被痛醒。腰間盤突出的患者應該要以平躺的方式睡覺為最佳,因為這樣可以固定左右的盆腔,不讓盆腔自由行動,腰間盤突出的情況也會有所好轉,不至於睡到半夜還會疼醒

睡前活動一下腰間盤

另外在睡覺的時候,腰間盤突出的患者還可以左右的活動一下自己的腰間盤,如果說長時間腰間盤都處於一種靜止狀態的話,那有部分人的腰間盤會因為血液流動不通,而導致腰間盤症狀突然出現,對於這些有嚴重的腰間盤突出的患者來說,只有在睡覺之前運動一下自己的腰間盤,保證自己睡覺的地方不是太過堅硬,才能夠使自己腰間盤症狀有所減輕。

選擇比較不軟的床

中老年人睡覺的床鋪應該是硬板床,如果說睡的床太過柔軟的話,不利於腰部的病情。這種情況也是應該要引起重視的,畢竟睡覺的時間長達10到11小時,如果說床都不能選好的話,那腰間盤突出的患者症狀會進一步嚴重。

腰間盤突出在我國發病的年齡現在已經有所提前,很多中年人就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腰間盤突出症狀,患上了腰間盤突出之後應該要知道,如何才能夠將自己的疾病症狀減輕,尤其是在睡覺的時候要遵循很多的原則,千萬不能隨意亂動,也不能以右側或者是左側的姿勢睡覺,以平躺姿勢睡覺為最佳。

睡覺過程當中要能夠保證自己的腰間盤不會處於一種缺血或者是缺氧的狀態,有些人會選擇將自己的腰間盤墊高,這也是一些嚴重的腰間盤患者可以用的一種方法。

視頻

腰間盤突出的脊柱病因分析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日常注意事項有哪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