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腺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腺柳

腺柳(學名: Salix chaenomeloides Kimura)小喬木。葉橢圓形、卵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早落,萌枝上的很發育。花序梗和軸有柔毛;花絲長,花葯黃色,子房、蒴果卵狀形,花果期4~5月。

腺柳經北京市林木品種委員會觀賞植物專業委員會審()定,腺柳通過良種認定,並頒發北京市林木良種證書。 [1]

形態特徵

腺柳(原變種)小喬木。枝暗褐色或紅褐色,有光澤。葉橢圓形、卵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1.8-3.5 (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稀近圓形,兩面光滑,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或灰白色,邊緣有腺鋸齒;葉柄幼時被短絨毛,後漸變光滑,長5-12毫米,先端具腺點;托葉半圓形或腎形,邊緣有腺鋸齒,早落,萌枝上的很發育。雄花序長4-5厘米,粗8毫米;花序梗和軸有柔毛;苞片小,卵形,長約1毫米;雄蕊一般5,花絲長為苞片的2倍,基部有毛,花葯黃色,球形;雌花序長4-5.5厘米,粗達10毫米;花序梗長達2厘米;軸被絨毛,子房狹卵形,具長柄,無毛,花柱缺,柱頭頭狀或微裂;苞片橢圓狀倒卵形,與子房柄等長或稍短;腺體2,基部連結成假花盤狀;背腺小。蒴果卵狀橢圓形,長3-7毫米。花期4月,果期5月。 [2]

主要變種

腺柳(原變型)形態特徵等同原變種。

鈍葉腺柳(秦嶺植物志)變型該變型的特點是葉形小,長3-6.5厘米,寬1-2.2厘米,下面淡綠色,先端鈍圓形,具小突尖。

陝西。生山溝水旁。模式標本采自秦嶺西段

腺葉腺柳(秦嶺植物志)變種該變種與原變型的主要區別是:葉柄上端的腺體成小葉片狀;葉寬橢圓形或橢圓形,基部圓形,稀心形;托葉大,耳形或半圓形,長達1厘米,邊緣有鋸齒。

陝西。生於海拔800-1050米的山溝溪流旁。模式標本采自丹鳳縣

生長環境

多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在遼寧海拔僅幾十米)山溝水旁。 喜光,不耐陰,較耐寒。喜潮濕肥沃的土壤。萌芽力強,耐修剪。

地理分布

遼寧丹東)及黃河下中游流域諸省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3]

栽培管理

移栽宜在落葉期和早春芽未萌動前進行。

引種繁育

2001年,獲悉海淀稻香湖苗圃發現兩株腺柳後,懷柔區林業部門引種枝條200根,在室外進行扦插、嫁接繁殖試驗,成活率達到95%以上。經過4年左右的試育期,截至去年底,該區已經繁育扦插腺柳60餘萬株,嫁接苗3萬餘株。據該區林業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介紹,作為北京地區的鄉土樹種,腺柳的繁育成功不會造成破壞本土生態系統的情況,而具有滯塵、節水、美化環境和綠化成本低等特點,使其成為提升景觀檔次的首選樹種。

主要價值

春季草木吐綠,它卻奼紫嫣紅;秋天萬山紅遍,它卻青翠欲滴,這種極具觀賞價值、瀕臨滅絕的變色彩葉樹種腺柳,如今在懷柔繁育成功,填補了北京地區鄉土變色彩葉樹種的空白。

腺柳俗稱彩葉柳,屬變色彩葉樹種,其樹形美觀,色彩亮麗,春季新梢葉呈紫紅色;初夏成嫣紅色,夏季葉轉黃色;秋涼後又轉綠色,觀賞性極強,可作為綠化樹種植於湖泊、池塘周圍及河流兩岸。 防護林相同林綠化樹種。 [4]

參考文獻